행위

"論語古義"의 두 판 사이의 차이

red

(二章 MD0102)
(二章 MD0102)
20번째 줄: 20번째 줄:
 
○務, 專力也, 本, 猶根也. 言君子凡事, 專用力於根本. 根本旣立, 則其道生生不已也, 孝弟者至於仁之本歟. 故爲仁者, 以孝弟爲本, 則仁道充大, 而足以保四海也.<br/>
 
○務, 專力也, 本, 猶根也. 言君子凡事, 專用力於根本. 根本旣立, 則其道生生不已也, 孝弟者至於仁之本歟. 故爲仁者, 以孝弟爲本, 則仁道充大, 而足以保四海也.<br/>
 
○此章總贊孝弟之爲至德也. 蓋其爲人也孝弟者, 其性之最美而近道者也, 則其必無犯上作亂之事, 可知矣. 此則進德作聖之基本, 而可以至於仁矣. 仁者, 道也, 孝弟者, 其本也. 苟自此本而充之, 則所謂道者生生不已, 猶有源之水, 導之而放于四海, 有根之木, 培之則可以參天. 故曰, '孝弟也者, 其爲仁之本與.' 可知道云者, 乃指仁也, 而孝弟其根本也. 編者以此置諸首章之次, 蓋明孝弟乃學問之本根也. 有旨哉.<br/>
 
○此章總贊孝弟之爲至德也. 蓋其爲人也孝弟者, 其性之最美而近道者也, 則其必無犯上作亂之事, 可知矣. 此則進德作聖之基本, 而可以至於仁矣. 仁者, 道也, 孝弟者, 其本也. 苟自此本而充之, 則所謂道者生生不已, 猶有源之水, 導之而放于四海, 有根之木, 培之則可以參天. 故曰, '孝弟也者, 其爲仁之本與.' 可知道云者, 乃指仁也, 而孝弟其根本也. 編者以此置諸首章之次, 蓋明孝弟乃學問之本根也. 有旨哉.<br/>
<br/>
+
○論曰: 仁者, 天下之達道, 而人之所不可不由焉而行者也. <font color="red">而循其本, 則人性之善, 具此四端.</font> 苟知擴而充之。則可以至於仁矣。故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達之於其所忍仁也。又曰。惻隠之心。仁之端也。又曰。親親仁也。無他達之天下也。有子以孝弟爲仁之本。其言相符。蓋孟子祖述之也。先儒之說以爲。仁義者人性所具之理。性中只有仁義禮智四者而已。曷嘗有孝弟來。若如其説。則仁體而爲本。孝弟用而爲末。於是與有子之言。似相枘鑿。故曰。爲仁以孝弟爲本。論性以仁爲孝弟之本。然既曰其爲人也孝弟。又曰本立而道生。則其以孝弟爲仁之本。可知矣。然則孟子以仁義爲固有者何也。蓋謂人之性善。故以仁義爲其性也。此以仁義名性也。非直以仁義爲人之性也。毫釐千里之謬。正在于此。不容不辨焉。<br/>
 
○<br/>
 
○<br/>
 
 

2020년 12월 22일 (화) 02:22 판

『논어』 페이지로 가기

「學而」 MD01


一章 MD0101

○學, 效也, 覺也. 考諸古訓, 驗之見聞, 有所效法而覺悟也. 習, 溫習也. 說, 悅同, 喜也. 言旣學矣, 而時時溫習, 則智開道明, 猶大寐頓覺, 跛者忽起, 而有不堪其悅者矣. 蓋道之浩浩, 唯學得以盡之, 而非習, 則亦不能造其極, 故聖人以學爲貴, 而習爲要也.
○朋, 同類也. 其學足以被乎遠, 則君子善與人同之志得遂, 而足以見我德之不孤, 何樂如之.
○慍, 怒也. 君子, 成德之稱, 言德備於己, 則富貴爵祿, 毁譽得喪, 一切無所動乎其中, 故雖人不知而輕賤之, 毫無所怒, 學之至也. 蓋其道愈大, 則識之者愈少, 是君子之所以不慍也.
○此夫子自言其意中之事, 以勸勉人也. 言適其心則悅, 遂其願則樂, 皆人情之所同然, 而人未知誠悅樂也. 君子者, 人之所仰慕, 而人未知識君子也. 故學而時習, 則所得日熟, 是爲誠悅矣. 有朋自遠方來, 則善與人同, 是爲誠樂矣. 而至於上不怨天, 下不尤人, 無入而不自得焉, 則不啻免爲鄕人, 是爲誠君子矣. 而朋來之樂, 不慍之君子, 皆由學而得焉, 則學之爲功. 不其大乎. 夫子所以爲天地立道, 爲生民建極, 爲萬世開太平者, 亦學之功也. 故論語以學之一字, 爲一部開首, 而門人以此章置諸一書之首, 蓋一部小論語云.

二章 MD0102

○有子, 孔子弟子, 名若. 犯上, 謂干犯在上之人. 鮮, 少也. 亂, 謂逆理亂常之事也. 言孝弟之人, 不待學問, 自不爲不善也. 蓋明孝弟爲本然之善也.
○務, 專力也, 本, 猶根也. 言君子凡事, 專用力於根本. 根本旣立, 則其道生生不已也, 孝弟者至於仁之本歟. 故爲仁者, 以孝弟爲本, 則仁道充大, 而足以保四海也.
○此章總贊孝弟之爲至德也. 蓋其爲人也孝弟者, 其性之最美而近道者也, 則其必無犯上作亂之事, 可知矣. 此則進德作聖之基本, 而可以至於仁矣. 仁者, 道也, 孝弟者, 其本也. 苟自此本而充之, 則所謂道者生生不已, 猶有源之水, 導之而放于四海, 有根之木, 培之則可以參天. 故曰, '孝弟也者, 其爲仁之本與.' 可知道云者, 乃指仁也, 而孝弟其根本也. 編者以此置諸首章之次, 蓋明孝弟乃學問之本根也. 有旨哉.
○論曰: 仁者, 天下之達道, 而人之所不可不由焉而行者也. 而循其本, 則人性之善, 具此四端. 苟知擴而充之。則可以至於仁矣。故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達之於其所忍仁也。又曰。惻隠之心。仁之端也。又曰。親親仁也。無他達之天下也。有子以孝弟爲仁之本。其言相符。蓋孟子祖述之也。先儒之說以爲。仁義者人性所具之理。性中只有仁義禮智四者而已。曷嘗有孝弟來。若如其説。則仁體而爲本。孝弟用而爲末。於是與有子之言。似相枘鑿。故曰。爲仁以孝弟爲本。論性以仁爲孝弟之本。然既曰其爲人也孝弟。又曰本立而道生。則其以孝弟爲仁之本。可知矣。然則孟子以仁義爲固有者何也。蓋謂人之性善。故以仁義爲其性也。此以仁義名性也。非直以仁義爲人之性也。毫釐千里之謬。正在于此。不容不辨焉。



「爲政」 MD02




주석, Foot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