이정외서

DH 교육용 위키
Cdefgh (토론 | 기여) 사용자의 2024년 3월 5일 (화) 15:46 판

이동: 둘러보기, 검색

해제

이 페이지는 고려대 철학과 대학원 동양철학전공 원전 강독 세미나(의적단)의 일환으로 작성되었다. 기존에 온라인에서 『이정집』에 접근·활용하기가 쉽지 않아 위키 사이트를 활용하려고 한다.

원문

右<程氏外書>十二篇, 熹所序次, 可繕寫. 始熹序次<程氏遺書>二十五篇, 皆諸門人當時記錄之全書, 足以正俗本紛更之繆, 而於二先生之語, 則不能無所遺也. 於是取諸集錄, 參伍相除, 得此十有二篇, 以爲<外書>. 夫先生之言, 非有精粗之異, 而兩書皆非一手所記, 其淺深工拙, 又未可以一槩論. 其曰<外書>云者, 特以取之之雜, 或不能審其所自來, 其視前書, 學者尤當精擇而審取之耳. 乾道癸巳六月乙亥, 新安朱熹謹書.


卷一: 朱公掞錄拾遺

朱光庭字公掞從二先生學元祐中為給諫此篇本與師訓入闗等篇相雜疑朱公自記所聞又抄諸人所記以附其後今不可考特拾其遺如此云

『외서』1-1 性靜者可以爲學<淳>
『외서』1-2 學在知其所有又養其所有<淳>
『외서』1-3 實是實非能辨則循實是天下之事歸於一是是乃理也. 循此理乃可進學至形而上者也. <正>
『외서』1-4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不得放過也. <正>
『외서』1-5 忠信爲基本所以進德也. 辭修誠意立所以居業也. 此乃乾道由此二句可至聖人也. <淳>
『외서』1-6 得意則可以忘言然無言又不見其意<正>
『외서』1-7 心得之然後可以爲已物<淳>
『외서』1-8 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爲學本
『외서』1-9 黙而識之吾不得而見之矣. 得見善問: 者斯可矣.
『외서』1-10 治其器必求其用學道者當如何爾
『외서』1-11 學始於不欺闇室
『외서』1-12 學者多蔽於解釋注疏不須用功深
『외서』1-13 大率把捉不定皆是不仁
『외서』1-14 去不仁則仁存
『외서』1-15 仁載此四事由行而宜之謂義履此之謂禮知此之謂智誠此之謂信
『외서』1-16 神也者, 妙萬物而爲言若上竿弄甁, 至於斲輪誠至則不可得而知. 上竿初習數尺而後至於百尺習化其高矧聖人誠至之事豈可得而知<淳>
『외서』1-17 人必以忠信爲本無友不如巳者無忠信者也. 子以四敎文行忠信忠信禮之本人無忠信則不可以爲學.
『외서』1-18 士大夫必建家廟廟必東向其位取地潔不喧處設席坐位皆如事生以太祖面東左昭右穆而已男女異位蓋舅婦生無共坐也. 姑婦之位亦同太祖之設其主皆刻木牌取生前行第或銜位而已婦各從夫每月告朔茶酒四時春以寒食夏以端午秋以重陽冬以長至此時祭也. 每祭訖則藏主於北壁夾室拜墳則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 寒食則又從常禮祭之飮食則稱家有無祭器坐席皆不可雜用廟門非祭則嚴扃之童孩奴妾皆不可使褻而近也.
『외서』1-19 仁者在巳何憂之有凡不在巳逐物在外皆憂也. 樂天知命故不憂此之謂也. 若顔子簞瓢在他人則憂而顔子獨樂者仁而已
『외서』1-20 作詩者未必皆聖賢當時所取者取其意思止於禮義而已其言未必盡善如比君以碩鼠狡童之類
『외서』1-21 詩有取其意思可取者如無衣之詩亦有時而迫切取興有一事含數件事者如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외서』1-22 詖辭偏蔽淫辭陷溺深邪辭信其說至於耽惑遁辭生於不正窮著便遁如墨者夷之之辭此四者楊墨兼有
『외서』1-23 不以文害辭文文字之文擧一字則是文成句是辭詩爲解一字不行却遷就他說如有周不顯自是作文當如此
『외서』1-24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以孔子本自見衛君行道反以非禮見迫孔子歎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喪予之意否否泰之否天厭吾道也.
『외서』1-25 性與天道此子貢初時未達此後能達之故發此歎辭非謂孔子不言其意淵奧如此人豈易到
『외서』1-26 曰: 山梁雌雉時哉! 時哉! 色斯擧矣. 翔而後集子路聞之竦然共立後三嗅而作文如此順恐後人編簡脫錯嗅字又不知古作甚字又近唄字<薄賣反>
『외서』1-27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今人不爲也.
『외서』1-28 信之不篤執德無由弘
『외서』1-29 立則見其參於前也. 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 然後可以祈益
『외서』1-30 無衣若以王道出軍行師我則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외서』1-31 七月豳風大意憂思深遠有終久底意不惟豳國當如此又成王中變自然發起周公言終久意思一之日二之日語辭如此今人尙道甚時如何又如何不可謂變月言日女心傷悲采蘩女功之時悲則思慮意當女功事思慮一家之所須君子之奉殆及君子同享此不須執辭此是終久底意思
『외서』1-32 鴟鴞惡鳥謂之旣取我子無毁我室言惜巢之甚在鳥如此在人則是不壞王室不必以子爲管蔡鴟鴞是管蔡此一篇闕文難解
『외서』1-33 出車喓喓草蟲意是南征西夷怨薄伐西戎時如此
『외서』1-34 采薇彼爾戍役戍役維何維常之華言與將帥相承副如常棣之華路路車也. 君子將帥也.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喩君子之憑依士衆小人則腓也. 易咸其腓腓脚肚動貌作止柔止喩時
『외서』1-35 皇華送之以禮樂君不能自行故遣使以諭誠意於四方若無忠信安得誠意言此詩是如此不必詩中求
『외서』1-36 九罭遵渚不宜刺朝廷言公之不歸於女信安乎得無以我公歸乎
『외서』1-37 詩若還以樂天知命處之則一時都無事其中也. 有君子情意不到處
『외서』1-38 詩可以怨譏刺總是
『외서』1-39 小弁與舜之怨別舜是自怨小弁直怨我罪伊何
『외서』1-40 大要則止乎禮義其情則是國人之情
『외서』1-41 考槃觀其名早已可見君子之心處之已安知天下決然不可復爲雖然如此退處至於其心寤寐間永思念不得復告於君畎畝不忘君之意
『외서』1-42 候人言不稱其君臣相遇薈兮蔚兮草木藂茂貌山有薈蔚之草木便朝躋而采之室有婉孌之少女人便斯飢而思之薈蔚言其材斯飢言其德
『외서』1-43 白華自是漚之爲菅白茅自是爲束各自爲用如后妾各自有職分之子却遠此義理雲結爲雨露所以均被菅茅王之遇妃妾貴賤亦當均被我天運艱難故之子不猶碩人幽王也. 樵彼桑薪薪之善者也. 申后宜待之以禮今反薄鼓聲聞於外我之誠意反不能感動於君此有鶖得所之不若也. 鴛鴦戢翼其常如此扁石登高以升車今捨此履卑如舍申適褒
『외서』1-44 丘中有麻大都言丘言阿言山多喩朝廷丘中是物所生聚處麻是亦生其間不謂丘中更豐美但言丘中有麻. 麻能衣人有用底物喩賢者有益於人言朝廷當有賢者今彼留乃小人, 賢者却咨嗟不見用將其來施施, 思其來當有賢者以施惠澤也. 麥人所賴以食亦喩賢者却反在鄕國故思其來食李徒能悅人口而不足以濟人如小人在位徒能悅人而無實效及於民又貽我佩玖止以其玩好而不切於用賢者則如麻麥之衣食人
『외서』1-45 丘中有麻不是所宜有處碩人頎頎<一本無不字>
『외서』1-46 碩人敖敖疑頎頎敖敖兩句先言莊公衣褧衣非婦人服. 說於農郊言其勤政已下始言莊姜翟茀以朝勸勉莊公使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不說使驕上僭却言其勤政見莊姜賢處含怒不妬爭意施罛濊濊鱣鮪發發, 言罛非取魚之意, 不能得大魚興莊姜不見答徒有葭菼揭揭似庶姜孽孽驕且上僭故庶士有朅言國人閔而憂之也. 罛小器也. 鱣鮪大魚也. 葭菼冗雜貌罛中又隱無子意
『외서』1-47 自牧歸荑卑以自牧之意荑柔順意自牧歸順信美且異此非是女能如此美乃賢美人貽之如此深美之所以切責之序言衛君無道夫人無德
『외서』1-48 式微式微微衛君之故故字以其職而言以其爲方伯連帥故暴露於中野微衛君之躬指其人也. 又切指其人者以仁人君子望之泥中泥塗之中也. 大率詩意貴優柔不迫切此乃治詩之法以爲君若不在此我胡爲在此斥黎君也. 乃是脅君以歸又迫切時幾乎罵
『외서』1-49 旄丘地名前高後下誕之節兮言葛節短也. 延蔓相屬叔伯何故却不相救恤何字之<一作文>意黎在衛之西狄在衛之北我黎之臣子非無車但汝不與我同故也.
『외서』1-50 中谷有蓷蓷菼葦當在水不當在谷中是失所意修字非修長之修疑同周禮修脯之修過於乾底意暵暴也. 其乾猶未甚但遇爾艱難我便不善去濕則其性之濕都無言其恩意已絶啜其泣矣. 何嗟及矣. 嗟時也.
『외서』1-51 三英粲兮粲然光明貌英乃若五紽類自是衣服禮數制度非三德也.
『외서』1-52 芄蘭蔓生草柔弱不能自立須依附方成枝葉興惠公柔弱童子佩成人之服雖佩人君成人之服其才能却不我知垂帶悸兮臨朝悸悸然執心不定甲長也. 才能却不能君長我庶民.
『외서』1-53 免爰免奔走意詩序閔周由桓王失信故諸侯背叛構怨連禍而使王師傷敗却周人受其禍難羅本以罝免今却雉離于羅如諸侯不軌周人受害
『외서』1-54 雄雉于飛泄泄其羽雙飛之意此男怨之辭言雄雉尙得其配匹已反不如我之懷思自罹此阻隔次章女怨下上其音相應和之辭日月取其迭往迭來之意又日月陰陽相配而不相見又旦暮所見動人情思總意包其間百爾君子責爲政者汝豈不知德行戰國間惟是報怨不然貪人土地未嘗有以義興師動衆言汝但不忮不求何所用而不臧忮報怨也. 求貪土地也. 若以義發師婦人何怨之有婦人猶勉之正也. 若謂夫從役婦便怨成何義理
『외서』1-55 狡童褰裳此兩節都只一意別無異義然謂君爲狡童於義有害離騷之中憂君之心則至然謂之不合道者後面比君爲禽又况目之曰: 狡童言不與我卽是鄭國人臣罪當誅天王聖明文王之心以紂爲聖明何況比君爲禽又況目之狡童但作詩者未必皆聖人孔子各有所取此則取其不能與賢人圖事.
『외서』1-56 淸人一篇却是詠歌其事含情意在其間消彭軸莫也. 是地名左旋右抽中軍作好不必言射猶言高克之進不以禮
『외서』1-57 摽有梅汲汲惟恐不及時
『외서』1-58 有女同車前說忽不娶齊女後言齊女却失却本意忽不娶齊謂齊大非偶却不因色此則是設辭下言彼美結他詩中似如此者亦多
『외서』1-59 丰以諸事豐備此詩主意言男則須言女是俟我於巷非不下我又俟我於堂非不有禮將迎不可訓作送但女家因事不得將迎也. 衣錦裳錦卽是丈夫若婦人則惟欲其顯安有惡其文之著古之錦疑今之綾是褧錦相副之物如男女相配叔兮伯兮故駕予與行都主男女怨思失期意
『외서』1-60 東門之揚言婚姻昏時今則明星煌煌而不至揚最得陽氣之先者言人反不及時
『외서』1-61 凡說婚姻男女多言東東取生育之意人君多言南凶喪多言北又有各就其國所有而言者如周詩多言南
『외서』1-62 羔裘豹祛不是相稱猶君臣民須一體今反不相卹, 民則惟惠之懷言豈無他人惟子之故.
『외서』1-63 汾沮洳沮洳水浸下濕之地雖有生物衆人亦棄之不采而君去采之言其儉嗇太過衆人棄之如此彼其之子反美愛之無度公路公行非公道如此非衆人所共取卽非公道公族公類公路衆人所共由之路
『외서』1-64 伐檀檀材可適用者言君子雖不得進亦自致身於淸潔之地檀美材須是作梁棟用至於輪輻非檀可爲
『외서』1-65 東門之墠除地曰: 墠茹藘可以染色言以禮則坦平如墠以色則姦阻如阪所以致民如此者正謂其室家則邇其人甚遠大抵丰東門之揚盡是已許昏後以禮不足不能成昏至於過時後上又不能使人殺禮故使人至淫奔婦人脯脩棗栗若以禮時則是踐履此室家之道豈不思欲得以禮如此卽子不我卽故待禮不得也.
『외서』1-66 葛屨儉嗇便機巧計較所得也. 糾糾牢固意言牢做葛屨亦以履霜摻摻貴者言衣服亦分貴賤禮諸母不潄裳䙅之襋之補綻意提提據字義勞意宛然左辟右揷衣古者短右袂謂便於事此皆賤者之事却佩象揥貴者之服此等總生於褊心.
『외서』1-67 無衣武公始幷晉國而能請命於天子之使故美其可美也. 當時使來到國故請之七與六衣中一箇數目無以六爲節此惟美其能請命一事以簒國殺君不以爲羞至於衣服僭侈何難然其心不安至於請命然後安此意思却可取又聖人不獨取其如此亦以見當時之善雖大惡有如此詩亦可取魯風詩非無大惡然聖人錄其頌不錄其風此則爲君諱也. 觀其頌之善止於此其他則可知
『외서』1-68 揚之水白石鑿鑿同介甫說素衣朱襮見其美於外如桓叔在下反見其德澤於民使晉人從之
『외서』1-69 采苓苓是甘草喩讒最好若首陽之上却無

卷二: 朱公掞問學拾遺

本别為一篇而多與前篇重複今已刪去

『외서』2-1 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在理可使無怨於事亦難天地之大也. 人猶有所憾<伯淳>
『외서』2-2 子貢問: 爲仁孔子告以爲仁之資非極力言仁也. <正叔>
『외서』2-3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無得也. 有始有卒先後之序也.
『외서』2-4 凡下學人事便是上達天理<正叔>
『외서』2-5 毋意毋私意也. 毋必爲毋固滯毋彼我乃曾子所言也. <伯淳>
『외서』2-6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思慮當在事外<正叔>
『외서』2-7 忠者天下大公之道恕所以行之也. 忠言其體天道也. 恕言其用人道也. <正叔>
『외서』2-8 其言之不怍所爲言之不愧<伯淳>
『외서』2-9 畏天命則可以不失付卑之重畏大人如此尊嚴而亦自可畏畏聖人之言則可以進德<伯淳>
『외서』2-10 周至也. 君子周至而不阿比<正叔>
『외서』2-11 動容貌擧一身而言也. 動容周旋中禮斯遠暴慢矣. 正顔色則不妄斯近信矣. 出辭氣正由中出斯遠鄙倍矣. 正身而不外求故曰: 籩豆之事則有司存<伯淳>
『외서』2-12 尊五美屛四惡爲政在已<伯淳>
『외서』2-13 聞道知所以爲人也. 夕死可矣. 是不虛生也. <伯淳>
『외서』2-14 性與天道非自得之則不知故曰: 不可得而聞<伯淳>
『외서』2-15 如形而上者謂之道不可移謂字在之字下此孔子文章<伯淳>
『외서』2-16 弘寬廣也. 毅奮然也. 弘而不毅則無規矩毅而不弘則隘陋<伯淳>
『외서』2-17 君子以矜莊自持不與人爭<正叔>
『외서』2-18 九思各專其一<伯淳>
『외서』2-19 何莫由斯道也. 可離非道<伯淳>
『외서』2-20 吾斯之未能信不先自信何以治人<伯淳>
『외서』2-21 里仁爲美里人之所止<伯淳>
『외서』2-22 見賢便思齊有爲者亦若是見不賢而內自省蓋莫不在已<伯淳>
『외서』2-23 生理本直罔不直也. 亦生者幸而免也. <伯淳>
『외서』2-24 知之者在彼而我知之也. 好之者雖篤而未能有之至於樂之則爲己之所有 <正叔>
『외서』2-25 民亦人也. 務人之義乃知也. 鬼神不敬則是不知不遠則至於瀆敬而遠之所以爲知 <伯淳>
『외서』2-26 先難克巳也. <伯淳>
『외서』2-27 聖乃仁之成德謂仁爲聖譬猶雕木爲龍木乃仁也. 龍乃聖也. 指木爲龍可乎故博施濟衆乃聖之事擧仁而言之則能近取譬是也. <伯淳>
『외서』2-28 能近取譬反身之謂也. <伯淳>
『외서』2-29 以能問於不能, 以多問於寡, 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顔子當之 <正叔>
『외서』2-30 彼之事是則吾當師之彼之事非是則吾又何校焉, 是以君子未嘗校也. <伯淳>
『외서』2-31 司馬牛問: 仁子曰: 仁者其言也. 訒司馬牛多言故及此然聖人之言亦止此爲是 <正叔>
『외서』2-32 貧不怨則諂諂尤甚於怨蓋守不固而有所爲也. <伯淳>
『외서』2-33 君子爲善只有上達小人爲不善只有下達 <伯淳>
『외서』2-34 古之學者爲巳爲巳在巳也. <伯淳>
『외서』2-35 不怨天不尤人在理當如此 <伯淳>
『외서』2-36 樂取於人爲善便是與人爲善與人爲善乃公也. <正叔>
『외서』2-37 知性善以忠信爲本此先立其大者 <伯淳>
『외서』2-38 公孫丑問: 孟子加齊之卿相恐有所不勝而動心北宮黝之勇氣亦不知守也. 孟施舍之勇知守氣而不知守約也. 曾子之所謂勇乃守約守約乃義也. 與孟子之勇同 <伯淳>
『외서』2-39 告子不得於言勿求於心蓋不知義在內也. 志帥氣也. 持定其志無暴亂其氣兩事也. 志專一則動氣氣專一則動志然志動氣爲多. 且若志專在淫辟, 豈不動氣? 氣專在喜怒豈不動志故蹶者趨者反動其心志者心之所之也. <伯淳>
『외서』2-40 自曾子守義皆說篤實自內正本之學則觀人可以知言蔽陷遁窮皆離本也. 宰我子貢善爲說辭冉牛閔子顔淵善言德行孔子兼之蓋有德者必有言而曰: 我於辭命不能者不尙言也. 易所謂尙口乃窮也. <伯淳>
『외서』2-41 宰我子貢有若其智足以知聖人汙曲亦不至阿其所好以孔子之道彌綸天壤固賢於堯舜而觀生民以來有如夫子者乎然而未爲盡論但不至阿其所好也. <伯淳>
『외서』2-42 所存者神在已也. 所過者化及物也. <伯淳>
『외서』2-43 驩虞有所造爲而然豈能久也. 耕田鑿井帝力何有於我哉! 如天之自然乃王者之政 <伯淳>
『외서』2-44 色形所有也. 聖人人倫之至故可以踐形 <伯淳>
『외서』2-45 盎於背厚也. <正叔>
『외서』2-46 此亦妄人也. 是以義斷在聖人如天地涵容但哀矜而已<子厚>
『외서』2-47 自反而忠而橫逆者猶若是君子曰: 又何難焉此一事已處了若聖人哀矜又別一事 <正叔>
『외서』2-48 不下帶言近也. <正叔>
『외서』2-49 不祥凶也. 君子好成物故吉小人好敗物故凶 <正叔>
『외서』2-50 日月之明但容光者無不照 <正叔>
『외서』2-51 保民如赤子此所以爲大人謂不失嬰兒之心不若保民如赤子爲大.
『외서』2-52 湯武反之也. 湯武身之也. 身踐履也. 反復也. 復則至聖人之地. <伯淳>
『외서』2-53 羞惡則有所不爲知所止乃義之端 <伯淳>
『외서』2-54 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然後由仁義行 <正叔>
『외서』2-55 仁推之及人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於民則可於物則不可統而言之則皆仁分而言之則有序 <正叔>
『외서』2-56 坤六二文言云云坤道也. 誠爲統體敬爲用敬則內自直誠合內外之道則萬物流形故義以方外
『외서』2-57 聖人齋戒, 敬也. 以神明其德惡人齋戒亦敬也. 故可以事上帝
『외서』2-58 先見則吉可知不見故致凶 <伯淳>
『외서』2-59 幽贊於神明而生蓍用蓍以求卦非謂有蓍而後畫卦 <伯淳>
『외서』2-60 祗與底同使底至也. 無至於悔 <伯淳>
『외서』2-61 巽以行權義理所順處所以行權 <伯淳>
『외서』2-62 安安安於理之所安者 <伯淳>
『외서』2-63 聖人無過湯武反之也. 其始未必無過所謂如日月之食乃君子之過
『외서』2-64 人心人欲道心天理 <正叔>
『외서』2-65 大學之道在明其明德明德乃止於至善也. 知旣至自然意誠顔子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至也. 知之至故未嘗復行他人復行知之不至也. <正叔>
『외서』2-66 致知在格物格至也. 物事也. 事皆有理至其理乃格物也. 然致知在所養養知莫過於寡欲二字 <正叔>
『외서』2-67 君子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見乎詩曰: 相在爾室尙不愧於屋漏君子愼獨 <伯淳>
『외서』2-68 敬則自然儼若思安定辭其德可以安民 <伯淳>
『외서』2-69 有餘便是過慥篤實貌
『외서』2-70 正其理則萬事一一以貫之也. <正叔>
『외서』2-71 君子而時中無時不中 <伯淳>
『외서』2-72 荀子曰: 養心莫善於誠周茂叔謂荀子元不識誠伯淳曰: 旣誠矣. 心焉用養邪荀子不知誠

卷三: 陳氏本拾遺

延平陳淵字幾叟楊文靖公門人

『외서』3-1 朝聞道夕死可矣. 死得是也.
『외서』3-2 三月不違仁言其久過此則從心不踰矩聖人也. 聖人則渾然無間斷故不言三月此孔子所以惜其未止也.
『외서』3-3 聖人天地之用也.
『외서』3-4 養心莫善於寡欲多欲皆自外來公欲亦寡矣.
『외서』3-5 興於詩者吟咏性情涵暢道德之中而歆動之有吾與點之氣象
『외서』3-6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乃天道也.
『외서』3-7 由孟子可以觀易
『외서』3-8 復其見天地之心一言以蔽之天地以生物爲心
『외서』3-9 聖人無一事不順天時故至日閉關
『외서』3-10 人之一肢病不知痛癢謂之不仁人之不仁亦猶是也. 蓋不知仁道之在巳也. 知仁道之在巳而由之乃仁也.
『외서』3-11 克者勝也. 難勝莫如巳勝巳之私則能有諸巳是反身而誠者也. 凡言仁者能有諸巳也. <一作凡言克者未能有諸巳也. >必誠之在已然後爲克巳禮亦理也. 有諸已則無不中於理君子愼獨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所以爲克己復禮也. 克己復禮則事事皆仁故曰: 天下歸仁人之視最先非禮而視則所謂開目便錯了次聽次言次動有先後之序人能克己<一作克仁>則心廣體胖仰不愧俯不怍其樂可知有息則餒矣.
『외서』3-12 一言可以興邦公也. 一言可以喪邦私也. 公主明
『외서』3-13 極高明而道中庸非二事中庸天理也. 天理固高明不極乎高明不足以道中庸中庸乃高明之極 <伯淳>
『외서』3-14 君子有義有命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 求在我者也. 此言義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 求在外者也. 此言命也. 至於聖人則惟有義而無命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爲也. 此言義不言命也.
『외서』3-15 人心惟危人欲也. 道心惟微天理也.
『외서』3-16 爲惡之人未嘗知有思有思則爲善矣. 思至於再則已審三則惑矣.
『외서』3-17 艮其背止欲於無見若欲見於彼而止之所施各異若艮其止止其所也. 止各當其所也. 聖人所以應萬變而不窮<一作勞>者事各止當其所也. 若鑑在此而物之姸媸自見於彼也. 聖人不與焉時止則止時行則行時行對時止而言亦止其所也.
『외서』3-18 艮思不出其位乃止其所也. 動靜不失其時皆止其所也. 艮其背乃止也. 背無欲無私也. 故可止
『외서』3-19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時年未五十也. 孔子未發明易道之時如八索之類不能無謬亂旣贊易道黜八索則易之道可以無過謬言學與大皆謙也.
『외서』3-20 子貢善形容孔子德美溫以接物良乃善心恭則不侮儉則無欲讓則不好勝至於是邦宜必聞政
『외서』3-21 孔子生而知之者也. 自十五以下事皆學而知之者所以敎人也. 三十有所立四十能不惑五十知天命而未至命六十聞一以知百耳. 順心通也. 凡人聞一言則滯於一言一事則滯於一事不能貫通耳. 順者聞言則喩無所不通七十從心然後至於命
『외서』3-22 願無伐善則不私矣. 無施勞則仁矣. 顔子之志則可謂大而無以加矣. 然以孔子之言觀之則顔子之言出於有心也. 至於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猶天地之化付與萬物而已不勞焉此聖人之所爲也. 今夫羈靮以御馬而不以制牛人皆知羈靮之制在乎人而不知羈靮之生由於馬聖人之化亦由是也.
『외서』3-23 孔子之見南子禮當見之也. 南子之欲見孔子亦其善心也. 聖人豈得而拒之子路不悅故夫子陳之曰: 予所否塞者天厭之言使我至此者天命也.
『외서』3-24 孔子曰: 二三子以吾爲隱乎吾無隱乎爾無知之謂也. 聖人之敎人俯就之若此猶恐衆人以爲高遠而不親也. 聖人之言必降而自卑不如此則人不親賢人之言必引而自高不如此則道不尊觀孔子孟子則可見矣.
『외서』3-25 叩其兩端者如樊遲問: 仁子曰: 愛人問: 知子曰: 知人擧其近者衆人之所知極其遠者雖聖人亦如是矣. 其與人莫不皆然終始兩端皆竭盡矣.
『외서』3-26 聖人愈自卑而道已高賢人不高則道不尊聖賢之分也. 不爲酒困是也.
『외서』3-27 子路冉有公西華皆欲得國而治之故孔子不取曾點狂者也. 未必能爲聖人之事而能知孔子之志故曰: 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言樂而得其所也. 孔子之志在於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使萬物莫不遂其性曾點知之故孔子喟然歎曰: 吾與點也.
『외서』3-28 仲尼三年有成因周之舊
『외서』3-29 喜怒在事則理之當喜怒也. 不在血氣則不遷
『외서』3-30 於義理無害雖貧亦樂有害則慊慊<一有則字>不樂
『외서』3-31 桀溺言天下衰亂無道者滔滔者皆是也. 孔子雖欲行其敎而誰可以化而易之孔子言如使天下有道我則無所治不與易之也. 今所以周流四方爲時無道故也. 聖人不敢有忘天下之心知其不可而猶爲之故其言如此
『외서』3-32 二帝三王之道後世無以加焉孔子之所常言故弟子聚而記之夫子得邦家亦猶是也. <堯曰: 篇>
『외서』3-33 語之而敬故不惰言其好學也.
『외서』3-34 瞻之在前過者忽然在後不及也. 如有所立卓爾聖人之中也.
『외서』3-35 子在回何敢死死當爲先死非回之所當爲所當爲者上告天子下告方伯以討其罪爾
『외서』3-36 擧前代之善者準此以損益之此成法也. 鄭聲使人淫溺佞人使人危殆故遠之然後可守成法
『외서』3-37 不踰閑者不踰矩也. 小德出入於法度之中大德如孔子小德如顔子有一不善是亦出入也.
『외서』3-38 聖人之敎未嘗私厚其子學詩學禮止可告之若此學必待其自肯
『외서』3-39 孔子與惡人言故以遜辭免禍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此之謂也. 然而孔子未嘗不欲仕但仕於陽虎之時則不可吾將仕矣. 未爲非信也.
『외서』3-40 公山召我而豈徒哉! 是孔子意他雖叛而召我其心不徒然往而敎之遷善使不叛則已此則於義直有可往之理而孔子亦有實知其不能改而不往者佛肹召亦然
『외서』3-41 禘自旣灌而往皆不足觀從首至末皆非也. 知孔子不欲觀之說則於天下知萬事各正其名則其治如示諸掌
『외서』3-42 獲罪於天時無所祈禱何爲媚奧何爲媚竈奧尊者所居喩貴臣竈一家所切喩當權
『외서』3-43 孔門弟子自孔子沒後各自離散只有曾子便別如子夏子張欲以所事孔子事有若獨曾子便道不可自子貢以上必皆不肯某自涪陵歸見門人皆已支離不知他日身後又何如也. 但得箇信時便自有長進處孔子弟子甚多亦不能皆合於孔子如子路言子之迂也. 又曰: 末之也. 已及其退思終合於孔子只爲他信便自然思量到也. <此一叚莆田本>
『외서』3-44 皆不及門今不在焉
『외서』3-45 德不孤必有鄰一德立而百善從之
『외서』3-46 棠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只取不遠之意
『외서』3-47 山梁雌雉時哉! 時哉! 此聖人嘆雉在山梁得其時而民不得其時也. 子路不察乃共之三嗅而作使子路知我意不在是也.
『외서』3-48 毋意毋非禁止之辭聖人絶此四者何用禁止毋意與毋我相近毋固與毋必相近須要分別不同意與志別志是所存處意是發動處如先意承志自別也. 意發而當卽是理也. 非意也. 發而不當是私意也. . 又問: 聖人莫是任理而不任意否曰: 是

卷四: 程氏學拾遺

李參錄參端伯之弟學於伊川先生此書十卷其五卷乃劉質夫春秋解其五卷雜有端伯質夫入闗諸篇

『외서』4-1 格物者格至也. 物者凡遇事皆物也. 欲以窮至物理也. 窮至物理無他唯思而已矣. 思曰: 睿睿作聖聖人亦自思而得况於事物乎

『외서』4-2 惟聖人可以踐形者人生禀五行之秀氣頭圓足方以肖天地則形色天性也. 惟聖人爲能盡人之道故可以踐形人道者君臣父子兄弟夫婦之類皆是也.

『외서』4-3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仁者用心以公故能好惡人公最近仁人循私欲則不忠公理則忠矣. 以公理施於人所以恕也.

『외서』4-4 天下之言性也. 則故而已矣. 故者以利爲本故者舊也. 言凡物之初未嘗不以順利爲主謂之利者唯不害之謂也. 一篇之義皆欲順利之而已

『외서』4-5 文王望道而未之見謂望天下有治道太平而未得見也. 武王不泄邇不忘遠者謂遠邇之人之事也.

『외서』4-6 人心之所同然者何也. 謂理也. 義也. 何謂理何謂義學者當深思

『외서』4-7 漢之儒者所以從學者數百人非惟風俗亦皆篤行君子也. 晉人高尙不足道矣.

『외서』4-8 質夫曰: 盡心知性佛亦有至此者存心養性佛本不至此先生曰: 盡心知性不假存養其惟聖人乎

『외서』4-9 質夫云頻復不已遂至迷復

卷五: 馮氏本拾遺

汝州馮理字聖先學於伊川先生自號東臯子其子忠恕字貫道學於尹氏編此雜有入闗等篇

『외서』5-1 春秋書災異蓋非偶然不云霜隕而云隕霜不云夷伯之廟震而云震夷伯之廟分明是有意於人也. 天人之理自有相合人事勝則天不爲災人事不勝則天爲災人事常隨天理天變非應人事如祈寒暑雨天之常理然人氣壯則不爲疾氣羸弱則必有疾非天固欲爲害人事德不勝也. 如漢儒之學皆牽合附會不可信

『외서』5-2 自孔子贊易之後更無人會讀易先儒不見於書者有則不可知見於書者皆未盡如王輔嗣韓康伯只以莊老解之是何道理某於易傳殺曾下工夫如學者見問: 儘有可商量書則未欲出之也.

『외서』5-3 今時人看易皆不識得易是何物只就上穿鑿若念得不熟與就上添一德亦不覺多就上減一德亦不覺少譬如不識此兀子若減一隻脚亦不知是少添一隻脚亦不知是多若識則自添減不得也.

『외서』5-4 庶母亦當爲主但不可入廟子當祀於私室主之制度則一蓋有法象不可增損增損則不成矣.

『외서』5-5 祭如在言祭自己祖先祭神如神在言其他所祭者如天地山川皆是也.

『외서』5-6 非其鬼言已不當祭者旣知其非然且爲之是無勇也. 無勇雖因上文然不止於此一事

『외서』5-7 論語孟子只剩讀著便自意足學者須是玩味若以語言解著意便不足某始作此二書文字旣而思之又似剩只有些先儒錯會處却待與整理過

『외서』5-8 某嘗謂世間有三事工夫一般國家之祈天永命道家之長生久視儒者之入於聖人理道皆一

『외서』5-9 釋氏之學正似用管窺天一直便見道他不是不得只是却不見全體

『외서』5-10 不信神怪事亦不得便放猛須是知道理若是直放猛不知道理撞出來後如何處置

『외서』5-11 月令儘是一部好書未易破他柳子厚破得他不是若春行賞秋行刑只是擧大綱如此如云湯執中文王視民如傷武王不泄邇不忘遠不成聖人各只有一事可稱也. 且據一處言之耳. 又如冬日則飮湯夏日則飮水不成冬日不得飮水夏日不得飮湯也.

『외서』5-12 四時改火不得不然蓋水之爲患常少火之爲患常多龍見而雩可見寒食禁火只是將出新火必盡熄天下之火然後出之也. 世間風俗蓋訛謬之甚耳. 四時取火用木各異必据時之所宜不必盡考也.

『외서』5-13 儒者只合言人事不合言有數直到不得已處然後歸之於命可也.

『외서』5-14 顔子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如顔子地位豈有不善所謂不善者只是微有差失纔差失便能知之知之便更不萌作顔子大率與聖人皆同只這便有分別若無則便是聖人. 曾子三省, 只是緊約束顔子便能三月之久到這些地位工夫尤難直是峻絶又大段著力不得

『외서』5-15 合葬須以元妃配享須以宗子之嫡母此不易之道

卷六: 羅氏本拾遺

延平羅從彥字仲素楊文靖公門人

『외서』6-1 凡看書各有門庭詩易春秋不可逐句看尙書論語可以逐句看

『외서』6-2 赤潟几几只是形容周公一箇氣象乃孟子所謂睟面盎背四體不言而喩之意雍雍在宮肅肅在廟亦只是形容文王氣象大抵古人形容聖人多此類如倬彼雲漢爲章于天亦是形容聖人也.

『외서』6-3 不識不知言文王化其民日用不知皆由天理也.

『외서』6-4 與子游聞之當作於子游聞之若兩人同聞安得一箇知一箇不知

『외서』6-5 利字不聯牝馬爲義如云利牝馬之貞則坤便只有三德

『외서』6-6 陰必從陽然後乃終有慶也.

『외서』6-7 黃中色裳宜在下則元吉

『외서』6-8 他卦皆有悔凶咎惟謙未嘗有他卦有待而亨惟謙則便亨

『외서』6-9 謙君子所以有終故不言吉裒取其多而增益其寡天理也. 六二鳴謙處中得正而有德者故鳴謙者乃中心得也. 上六鳴謙乃有求者也. 有求之小止於征國邑而已故曰: 志未得也.

『외서』6-10 蹇以反身修德故往者在外也. 在外必蹇來者在內也. 在內則有譽無尤來連朋來來碩皆反身修德之謂也. 蹇蹇不暴進內顧之象也. 暴進出外則無事矣. 連音平連則無窮也. 朋來則衆來言朋來未免於有思也. 至於來碩則來處於大人之事也. 故曰: 從貴

『외서』6-11 闔闢便是易一闔一闢謂之變

『외서』6-12 堯之親九族以明俊德之人爲先蓋有天下國家者以知人爲難以親賢爲急

『외서』6-13 善學者要不爲文字所梏故文義雖解錯而道理可通行者不害也.

『외서』6-14 論語曾子有子弟子論譔所以知者唯曾子有子不名 <伊川>

『외서』6-15 學而時習之鷹乃學習之義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說在心樂主發散在外 <伊川>

『외서』6-16 孝弟本其所以生乃爲仁之本孝弟有不中理或至於犯上然亦鮮矣. 孟子曰: 孰不爲事事親事之本也. 孰不爲守守身守之本也. 不失其身而事親乃誠孝也. 推此亦可以知爲仁之本 <明道>

『외서』6-17 敬事而信以下事論其所存未及治具故不及禮樂刑政 <伊川>

『외서』6-18 行有餘力者當先立其本也. 有本而後學文然有本則文自至矣. <明道>

『외서』6-19 致身猶言致力乃委質也. <明道>

『외서』6-20 人安重則學堅固 <伊川>

『외서』6-21 禮之用和爲貴有不可行者偏也. <伊川>

『외서』6-22 貧而能樂富而能好禮隨貧富所治當如此子貢引切磋琢磨蓋治之之謂也. 若貧而言好禮則至於卑富而言樂則至於驕然貧而樂非好禮不能富而好禮非樂不能 <明道>

『외서』6-23 爲政以德然後無爲 <伊川>

『외서』6-24 回於孔子之道無所不說故如愚退而省其所自得亦足以開發矣. 故曰: 不愚

『외서』6-25 視其所以所爲也. 觀其所由所從也. 察其所安所處也. 察其所處則見其心之所存在巳者能知言窮理則能以此察人如聖人也. <明道>

『외서』6-26 君子不器無所不施也. 若一材一藝則器也. <伊川>

『외서』6-27 子貢問: 君子孔子告以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而可以爲君子因子貢多言而發也. <伊川>

『외서』6-28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謂觀人者彼能先行其言吾然後信之 <伊川>

『외서』6-29 周謂周旋不比謂不相私比也. <伊川>

『외서』6-30 學而不思則無得故罔思而不學則不進故殆博學之審問: 之愼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伊川>

『외서』6-31 尤罪自外至也. 悔理自內出也. 修天爵則人爵至祿在其中矣. 子張學干祿故告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爲利祿動若顔閔則不然矣. 君子謀道不謀食學也. 祿在其中矣. 然學不必得祿猶耕之不必得食亦有餒在其中矣. 君子知其如此故憂道不憂貧此所以告干祿也. <伊川>

『외서』6-32 奢自文生文過則爲奢不足則爲儉文者稱實而爲飾文對實已爲兩物奢又文之過則去本遠矣. 儉乃文不足此所以爲禮之本 <伊川>

『외서』6-33 仁者如射射而不中不怨勝巳者反求諸巳而巳豈有爭也. 故曰: 其爭也君子 <伊川>

『외서』6-34 下而飮非謂下堂而飮離去射位而飮也. 若下堂而飮則辱之甚無此 <伊川>

『외서』6-35 素喩質繪喩禮凡繪先施素地而加采如有美質而更文之以禮 <伊川>

『외서』6-36 灌以降神禘之始也. 旣灌而往者自始以至終皆無足觀言魯祭之非禮也. 不知者蓋爲魯諱如自此事而正之其於天下如指掌之易 <伊川>

『외서』6-37 爲力猶言爲功射有五善爲功不一故曰: 不同科所謂五善者觀德行別邪正辨威儀云云 <伊川>

『외서』6-38 事君盡禮在他人言之必曰: 小人以爲諂也. 聖人道弘故止曰: 人以爲諂也. <伊川>

『외서』6-39 樂得淑女以配君子不淫其色是樂而不淫哀窈窕思賢才求之不得展轉反側是哀而不傷 <明道>

『외서』6-40 成事不說至旣往不咎者大槩相似重言之所以深責之也. 如今人嗟惜一事未嘗不再三言之也. <伊川>

『외서』6-41 成湯放桀惟有慙德武王亦然故未盡善堯舜湯武其揆一也. 征伐非其所欲所遇之時然耳. <伊川>

『외서』6-42 里居也. 擇仁而處之爲美 <明道>

『외서』6-43 知者利仁知者以仁爲利而行之至若欲有名而爲之之類皆是以爲利也.

『외서』6-44 知者知仁爲美擇而行之是利仁也. 心有其仁故曰: 利 <伊川>

『외서』6-45 君子懷德惟善之所在小人懷土惟事之所在君子懷刑惟法之所在小人懷惠惟利之所在 <伊川>

『외서』6-46 子貢問: 賜也. 何如賜自矜其長而孔子以瑚璉之器答者但瑚璉可施禮容於宗廟如子貢之才可使於四方可使與賓客言而已 <伊川>

『외서』6-47 未能自信不可以治人孔子所以說漆雕開之對 <明道>

『외서』6-48 子貢常方人故孔子答以不暇而. 又問: 與回也. 孰愈所以抑其方人也.

『외서』6-49 聞一知十聞一知二擧多少而言也. 曰: 吾與女弗如也. 使子貢喩其言知其在勉不喩則亦可使慕之皆有敎也.

『외서』6-50 不欲人之加諸我者施諸巳而不願者也. 無加諸人者伊川伊川伊川明道巳所不欲勿施於人者也. 此無伐善無施勞者能之故非子貢所及 <伊川>

『외서』6-51 夫子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唯子貢親達其理故能爲是歎美之辭言衆人不得聞也. <伊川>

『외서』6-52 蔡與采同. 大夫有采地, 而爲山節藻梲之事, 不知也. 山節藻梲諸侯之事也.

『외서』6-53 三月不違仁言其久也. 然非成德之事

『외서』6-54 祝鮀之佞所謂巧言宋朝之美所謂令色當衰世非此難免 <伊川>

『외서』6-55 上知高遠之事非中人以下所可告蓋踰涯分也. <伊川>

『외서』6-56 民之所宜者務之所欲與之聚所惡勿施爾也. 人之所以近鬼神而褻之者蓋惑也. 故有非鬼而祭之淫祀以求福知者則敬而遠之 <明道>

『외서』6-57 知如水之流仁如山之安動靜仁知之體也. 動則自樂靜則自壽非體仁知之深者不能如此形容之 <伊川>

『외서』6-58 觚之爲器不得其法制則非觚矣. 擧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天下之事亦猶是也. <伊川>

『외서』6-59 宰我言如井中有人仁者當下從之否子曰: 君子可使之往不可陷以非其所履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 <明道>

『외서』6-60 博學於文而不約之以禮必至於汗漫所謂約之以禮者能守禮而由於規矩者也. 未及知之也. 止可以不畔而已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與此相近顔淵曰: 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是已知之而進不止者也. <明道>

『외서』6-61 中庸之德不可須臾離民鮮有久行其道者也. <伊川>

『외서』6-62 聖則無大小至於仁兼上下大小而言之博施濟衆亦仁也. 愛人亦仁也. 堯舜其猶病諸者猶難之也. 博則廣而無極衆則多而無窮聖人必欲使天下無一人之惡無一物不得其所然亦不能故曰: 病諸修已以安百姓亦猶是也. <伊川>

『외서』6-63 人於文采皆不曰: 吾猶人也. 皆曰: 勝於人爾至於躬行君子則吾未見其人也. <伊川>

『외서』6-64 泰伯知王季之賢必能開基成王業故爲天下而三讓之言其公也. <明道>

『외서』6-65 泰伯三以天下讓者立文王則道被天下故泰伯以天下之故而讓之也. 不必革命使紂賢文王爲三公矣. <伊川>

『외서』6-66 凡人有所計校者皆私意也. 孟子曰: 惟仁者爲能以大事小仁者欲人之善而矜人之惡不計校小大强弱而事之故能保天下犯而不校亦樂天順理者也. <伊川>

『외서』6-67 人而不仁君子當敎養之不盡敎養而惟疾之甚必至於亂

『외서』6-68 爲學三年而不至於善是不善學也. <明道>

『외서』6-69 亂治也. 師摯始治關雎之樂其聲洋洋乎盈耳. 哉! 美之也. <明道>

『외서』6-70 洋洋盈耳. 美也. 孔子反魯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其後自太師而下入河蹈海由樂正魯不用而放棄之也. <伊川>

『외서』6-71 禹吾無間然矣. 言德純完無可非間 <明道>

『외서』6-72 子罕言利非使人去利而就害也. 蓋人不當以利爲心易曰: 利者義之和以義而致利斯可矣. 罕言仁者以其道大故也. 論語一部言仁豈少哉! 蓋仁者大事門人一一紀錄盡平生所言如此亦不爲多也. <伊川>

『외서』6-73 吾有知乎哉! 無知也者, 盡以告人他無知也. 與吾無隱乎爾 <伊川>

『외서』6-74 同叩就也. 兩端猶言兩頭謂始終告鄙夫也. <伊川>

『외서』6-75 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 夫者嗜欲將至有開必先也. <伊川>

『외서』6-76 可與共學所以求之也. 可與適道知其所往也. 可與立者篤志固執而不變也. 權與權衡之權同稱物而知其輕重者也. 人無權衡則不能知輕重聖人則不以權衡而知輕重矣. 聖人則是權衡也. <伊川>

『외서』6-77 寢食不當言語時必齊如也. 臨祭則敬也. <明道>

『외서』6-78 色斯擧矣. 不至悔吝翔而後集審擇其處 <明道>

『외서』6-79 山梁雌雉得其時遂其性而人逢亂世反不得其所子路不達故共具之孔子俾子路復審言詳意故三嗅而起庶子路知之也. <伊川>

『외서』6-80 先進猶言前輩也. 後進猶言後輩也. 先進之於禮樂有其誠意而質也. 故曰: 野人後進之於禮樂習其容止而文者也. 故曰: 君子孔子患時之文弊而欲救之以質故曰: 如用之則吾從先進取其誠意之多也. <明道>

『외서』6-81 先進於禮樂野人也. 謂其質朴後進於禮樂君子也. 謂其得宜周末文弊當時之人自謂得宜而以古人爲質樸故孔子欲從古人古人非質樸也. <伊川>

『외서』6-82 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言此時皆無及孔子之門者思其人故數顔子以下十人有德行者政事者言語者文學者皆從於陳蔡者也. <明道>

『외서』6-83 四科乃從夫子於陳蔡者爾門人之賢者固不止此曾子傳道而不與焉故知十哲世俗之論也. <明道>

『외서』6-84 閔子之於父母昆弟盡其道而處之故人無非間之言 <伊川>

『외서』6-85 過猶不及如琴張曾晳之狂皆過也. 然而行不掩焉是無實也. <明道>

『외서』6-86 才高者過過則一出一入卑者不及則怠惰廢弛 <明道>

『외서』6-87 師商過不及其弊爲楊墨楊出於義墨出於仁仁義雖天下之美然如此者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伊川>

『외서』6-88 曾子少孔子始也. 魯觀其後明道豈魯也哉! <明道>

『외서』6-89 善人非豪傑特立之士不能自達者也. 苟不履聖賢之迹則亦不入其奧故爲邦必至於百年乃可以勝殘去殺也. 孟子以樂正子爲善人信人有諸巳之謂信能充實之可以至於聖賢然其始必循轍迹而後能入也. 論篤言之篤厚者也. 取於人者惟言之篤厚者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未可知也. 不可以論篤遂與之必觀其行事乃可也. <明道>

『외서』6-90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者言一旦能克己復禮則天下稱其仁非一日之間也. <伊川>

『외서』6-91 子路之言信故片言可以折獄 <伊川>

『외서』6-92 宿謂預也. 非一宿之宿也. <伊川>

『외서』6-93 子張少仁無誠心愛民則必倦而不盡心者也. 故孔子因問: 而告之. <伊川>

『외서』6-94 先之勞之者昔周公師保萬民易曰: 以左右民師保左右先之也. 勞勉也. 又勞勉之 <伊川>

『외서』6-95 子路問: 政孔子旣告之矣. 及請益則曰: 無倦而已未嘗復有所告姑使深思之也. <明道>

『외서』6-96 凡有物有形有形則有名有名則有理如以大爲小以高爲下則言不順至於民無所措手足也. <伊川>

『외서』6-97 苟有用我朞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如何曰: 昔在經筵時嘗說因言陛下若以朞月之事問: 臣臣便以朞月之事對若以三年之事問: 臣臣便以三年之事對朞月而已者整頓大綱也. 若夫有成則在三年也. 然朞月三年之說今世又不同須從頭整理可也. 漢公孫弘言三年而化臣竊遲之李石對唐文宗以爲陛下責治太急皆率爾之言本不知朞月三年之事. <伊川>

『외서』6-98 三十年爲一世三十壯有室也. 必世而後仁化浹也. <伊川>

『외서』6-99 冉子謂季氏之所行爲政孔子抑之曰: 其事也. 言季氏之家事而已謂之政者僭也. 如國有政吾雖不用猶當與聞之也. <伊川>

『외서』6-100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義所在大人之事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之事小人對大人爲小非爲惡之小人也. 故亦可以爲士. <明道>

『외서』6-101 剛者堅之體發而有勇曰: 毅木者質朴訥者遲鈍此四者比之巧言令色則近於仁亦猶不得中行而與狂狷也. <伊川>

『외서』6-102 切切如體之相磨偲偲則以意此言告子路故曰: 切切偲偲怡怡如也. <明道>

『외서』6-103 善人敎民七年亦可以卽戎聖人度其時可矣. 如小國五年大國七年云 <伊川>

『외서』6-104 原憲孔子高弟問: 有所未盡蓋克伐怨欲四者無, 然後可以爲仁有而不行未至於無故止告之以爲難. <伊川>

『외서』6-105 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 此汎擧也. 直哉! 史魚不若君子哉! 蘧伯玉然則危言危行危行言遜乃孔子事也. 危猶獨也. 與衆異不安之謂邦無道行雖危而言不可不遜也. <明道>

『외서』6-106 直哉! 史魚不若君子哉! 蘧伯玉卷而懷之乃危行言遜也. 危行者嚴厲其行而不苟言則當遜 <伊川>

『외서』6-107 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此爲作春秋而言也. 晉文公實有勤王之心而不知召王之爲不順故譎掩其正齊桓公伐楚責包茅雖其心未必尊王而其事則正故正掩其譎孔子言之以爲戒正者正行其事耳. 非大正也. 亦猶管仲之仁止以事功而言也. <伊川>

『외서』6-108 桓公殺公子糾管仲不死而從之殺兄之人固可從乎曰: 桓公子糾襄公之二弟也. 桓公兄而子糾弟也. 襄公死則桓公當立此以春秋知之也. 春秋書桓公, 則曰齊小白, 言當有齊國也. 於子糾則止曰: 糾不言齊以不當有齊也. 不言子非君嗣子也. 公穀並注四處皆書納糾左傳獨言子糾誤也. 然書齊人取子糾殺之者齊大夫嘗與魯盟于蔇旣欲納糾以爲君又殺之故書子是二罪也. 管氏始事糾不正也. 終從於正義也. 召忽不負所事亦義也. 如魏徵王珪不死建成之難而從太宗可謂害於義矣. <伊川>

『외서』6-109 君子固窮者固守其窮也. <伊川>

『외서』6-110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此言中人以下也. 若夫眞知未有不能行者 <伊川>

『외서』6-111 民於爲仁甚於畏水火水火猶有蹈而死者言民之不爲仁也. <伊川>

『외서』6-112 爲仁在已無所與讓也. <明道>

『외서』6-113 諒與信異自大體是信亮必爲也. <明道>

『외서』6-114 諒固執也. 與亮同古字通用孟子曰: 君子不亮烏乎執 <伊川>

『외서』6-115 性相近對習相遠而言相近猶相似也. 上智下愚才也. 性則皆善自暴自棄然後不可移不然則可移 <伊川>

『외서』6-116 吾其爲東周乎若用孔子必行王道東周衰亂所不肯爲也. 亦非革命之謂也. <明道>

『외서』6-117 恭則不侮蓋一恭則仁道盡矣. 又寬以得衆信爲人所任敏而有功惠以使人行五者於天下其仁可知矣. <明道>

『외서』6-118 佛肹召子必不徒然其往義也. 然終不往者度其終不足與有爲也.

『외서』6-119 六言六蔽正與恭而無禮則勞寬而栗剛而無虐之義蓋好仁而不好學乃所以愚非能仁而愚徒好而不知學乃愚 <明道>

『외서』6-120 二南人倫之本王化之基苟不爲之則無所自入古之學者必興於詩不學詩無以言故猶正墻面而立 <明道>

『외서』6-121 孟子曰: 敎亦多術矣. 予不屑之敎誨也者, 是亦敎誨之而已矣. 孔子不見孺悲所以深敎之也. <明道>

『외서』6-122 君子不施其親施與也. 言其不私其親暱也. <伊川>

『외서』6-123 與人交際之道則子張爲廣聖人亦未嘗拒人也. <明道>

『외서』6-124 日知其所無月無忘其所能此可以爲人師法矣. 非謂此可以爲人師

『외서』6-125 道學不博則不能守約志不篤則不能力行切問: 近思在巳者則仁在其中矣. <明道>

『외서』6-126 望之儼然秉天陽高明氣象卽之也. 溫中心和易而接物也. 溫備人道也. 聽其言也. 厲則如東西南北正定地道也. 蓋非禮勿言也. 君子之道三才備矣. <明道>

『외서』6-127 大德不踰閑指君臣父子之大義小德如援溺之事更推廣之 <伊川>

『외서』6-128 學旣優則可以仕仕旣優則可以學優裕優閒一也. <伊川>

『외서』6-129 子張旣除喪而見予之琴扣之而和彈之而成聲作而曰: 先王制禮不敢不至焉推此言之子張過於薄故難與並爲仁矣. <明道>

『외서』6-130 子貢言性與天道以夫子聰明而言綏之斯來動之斯和以夫子德性而言 <伊川>

『외서』6-131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若耕稼陶漁皆因其順利而道之 <明道>

『외서』6-132 知言之善惡是非乃可以知人孟子所謂知言是也. 必有諸已然後知言知之則能格物而窮理 <伊川>

『외서』6-133 今之城郭不爲保民 <明道>

『외서』6-134 君子道弘故可大受而不可小了知測此孟子所以四十不動心小人反是 <明道>

『외서』6-135 有若等自能知夫子之道假使汚下必不爲阿好而言謂其論可信也. <伊川>

『외서』6-136 惻惻然隱如物之隱應也. 此仁之端緖赤子入井其顙有泚推之可見 <伊川>

『외서』6-137 墨子愛其兄之子猶鄰之子墨子書中未嘗有如此等言但孟子拔本塞源知其流必至於是故直之也. <伊川>

『외서』6-138 廣居正位大道一也. 不處小節卽是廣居

『외서』6-139 事親若曾子而曰: 可者非謂曾子未盡善也. 人子事親, 豈有大過曾子孟子之心皆可見矣.

『외서』6-140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天下之治亂係乎人君仁不仁耳. 離是而非則生於其心必害於其政豈待乎作之於外哉! 昔者孟子三見齊王而不言事門人疑之孟子曰: 我先攻其邪心心旣正然後天下之事可從而理也. 夫政事之失用人之非知者能更之直者能諌之然非心存焉則一事之失救而正之後之失者將不勝救矣. 格其非心使無不正非大人其孰能之 <伊川>

『외서』6-141 君子小人澤及五世者善惡皆及後世也. <伊川>

『외서』6-142 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此皆時也. 未嘗不合中故曰: 君子而時中 <伊川>

『외서』6-143 孔子於孺悲所謂不屑之敎誨者也. <伊川>

『외서』6-144 命皆一也. 莫之致而至者正命也. 桎梏而死者君子不謂命 <伊川>

『외서』6-145 恕者入仁之門 <伊川>

『외서』6-146 仁理也. 人物也. 以仁合在人身言之乃是人之道也. <伊川>

『외서』6-147 充實而有光輝所謂修身見於世也. <伊川>

『외서』6-148 帶蓋指其近處下猶舍也. 離也. 古人於一帶必皆有意義不下帶而道存猶云只此便有至理存焉<此叚伊川語得之馬時伸>

『외서』6-149 經德不回乃敎上等人禍福之說使中人以下知所畏懼修省亦自然之理耳. 若釋氏怖死以學道則立心不正矣. <明道>

卷七: 胡氏本拾遺

胡文定公家本又有别本文其言而每章冠以子曰字者今亦取其不見於諸篇者附於此

『외서』7-1 明道曰: 維天之命於穆不已不其忠乎天地變化草木蕃不其恕乎

『외서』7-2 伊川曰: 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忠也.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恕也.

『외서』7-3 心敬則內自直

『외서』7-4 匹夫悍卒見難而能死者有之矣. 惟情慾之牽妻孥之愛斷而不惑者鮮矣.

『외서』7-5 思慮不得至於苦

『외서』7-6 合天人通義命此大賢以上事

『외서』7-7 人之多聞識却似藥物須要博識是所切用也.

『외서』7-8 爲天下安可求近效才計較著利害便不是

『외서』7-9 程子與侯仲良語及牛李事因言溫公在朝欲盡去元豐間人程子曰: 作新人才難變化人才易今諸人之才皆可用且人豈肯甘爲小人在君相變化如何耳. 若宰相用之爲君子孰不爲君子此等事敎他們自做未必不勝如吾曹仲良曰: 若然則無紹聖間事也. <尹子親注云此一段可疑>

『외서』7-10 世事與我了不相關<明道>

『외서』7-11 勇一也. 而用不同有勇於氣者有勇於義者君子勇於義小人勇於氣

『외서』7-12 伊川在經筵已聞上盥潄噴水避蟻他日先生進曰: 願陛下推此心以及天下

『외서』7-13 程子葬父使周恭叔主客客欲酒恭叔以告先生曰: 勿陷人於惡

『외서』7-14 風竹便是感應無心如人怒我勿留胸中須如風動竹

『외서』7-15 或謂伊川曰: 先生於上前委曲已甚不亦過乎曰: 不於此致力盡心而於何所

『외서』7-16 聖人之責人也. 常緩便見只欲事正無顯人過惡之意

『외서』7-17 聖人凡一言便全體用

『외서』7-18 聖人責已感也. 處多責人應也. 處少

『외서』7-19 有人疑祖殺其父則告之其罪如何律孫告祖當死此不可告明矣. 然則父殺其子如何律徒一年以理考之當徒二年雖是子亦天子之民也. 不當殺而專殺之是違制也. 違制徒二年

『외서』7-20 吾嘗見一貴人吾進退以禮而彼巍巍其自視也. 惟恐不中節豈不勞哉!

『외서』7-21 君子而時中謂卽時而中如禹稷當顔子之時不爲顔子所爲非中也. 顔子亦然

『외서』7-22 自信則無所疑而不動心公孫丑不知孟子故問: 不動心有道如數子者皆中有主便心不動

『외서』7-23 性無不善其所以不善者才也. 受於天之謂性禀於氣之謂才才之善不善由氣之有偏正也. 乃若其情則無不善矣. 今夫木之曲直其性也. 或以爲車或可以爲輪其才也. 然而才之不善亦可以變之在養其氣以復其善爾故能持其志養其氣亦可以爲善故孟子曰: 人皆可以爲堯舜惟自棄自暴則不可以爲善

『외서』7-24 凡聲皆陽聲大鳴則大震

『외서』7-25 小鳴則小震或問: 維摩詰云火中生蓮花是可謂希有在欲而行禪希有亦如是此豈非儒者事子曰: 此所以與儒者異也. 人倫者天理也. 彼將其妻子當作何等物看望望然以爲累者文王不如是也. 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此所以爲常也. 爲釋氏者以成壞爲無常是獨不知無常乃所以爲常也. 今夫人生百年者常也. 一有百年而不死者非所謂常也. 釋氏推其私智所及而言之至以天地爲妄何其陋也. 張子厚尤所切齒者此耳.

『외서』7-26 問: 張子曰: 陰陽之精互藏其宅然乎曰: 此言甚有味由人如何看水離物不得故水有離之象火能入物故火有坎之象

『외서』7-27 作易自天地幽明至於昆蟲草木微物無不合

『외서』7-28 春秋有三傳及三本正經共是六本書子糾事五處皆言糾獨左氏言子糾且糾與小白皆公子非當立而小白長則當立也. 今糾爭立故皆不言子及殺之然後言子糾蓋謂旣已立之矣. 故須以未踰年君稱之以此校之則管仲之去糾事小白皆非正去就輕也. 非如建成旣爲太子而秦王奪之魏徵去建成而事秦王不義之大也.

『외서』7-29 學而時習之所以學者將以行之也. 時習之則所學者在我故說習如禽之習飛

『외서』7-30 孝弟也者, 其爲仁之本與非謂孝弟卽是仁之本蓋謂爲仁之本當以孝弟猶忠恕之爲道也.

『외서』7-31 飾過則失實故寧儉喪主於哀戚

『외서』7-32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 吾亦欲無加諸人恕也. 近於仁故曰: 賜也. 非爾所及也. 然未至於仁也. 以其有欲字爾

『외서』7-33 邦無道則能沉晦以免禍故曰: 不可及也. 亦有不當愚者比干是也.

『외서』7-34 仁之方方術也.

『외서』7-35 三月不違仁三月言其久天道小變之節蓋言顔子經天道之變而爲仁如此其能久於仁也.

『외서』7-36 鮮于侁問伊川曰: "顔子何以能不改其樂?" 正叔曰: "顔子所樂者何事?" 侁對曰: "樂道而已." 伊川曰: "使顔子而樂道不爲顔子矣." 侁未達, 以告鄒浩, 浩曰: "夫人所造如是之深. 吾今日始識伊川面."<胡文定公集>記此事云: "安國嘗見鄒至完, 論近世人物, 因問: '程明道如何?' 至完曰: '此人得志, 使萬物各得其所.' 又問: '伊川如何?' 曰: '却不得比明道.' 又問: '何以不得比?' 曰: '爲有不通處.' 又問侍郞, 先生言伊川不通處, 必有言行可證, 願聞之. 至完色動, 徐曰: '有一二事, 恐門人或失其傳.' 後來在長沙, 再論河南二先生學術. 至完却曰: '伊川見處極高.' 因問: '何以言之?' 曰: '昔鮮于侁曾問: 『顔子在陋巷, 不改其樂. 不知所樂者何事?』 伊川却問曰: 『尋常說顔子所樂者何?』 侁曰: 『不過是說顔子所樂者道.』 伊川曰: 『若說有道可樂, 便不是顔子.』 以此見伊川見處極高.' 又曰: '浩昔在潁昌, 有趙均國者, 自洛中來. 浩問: 『曾見先生, 有何語?』 均國曰: 『先生語學者曰: 「除却神祠廟宇, 人始知爲善. 古人觀象作服, 便是爲善之具.」』'" 又<震澤語錄>云: "伊川問: '學者顔子所樂者何事?' 或曰: '樂道.' 伊川曰: '若說顔子樂道, 孤負顔子.' 鄒至完曰: '吾雖未識伊川面, 已識伊川心. 何其所造之深也!'"

『외서』7-37 樂山樂水氣類相合

『외서』7-38 文莫吾猶人也. 文皆欲勝人至躬行則未嘗得也.

『외서』7-39 古之學者必先學詩學詩則誦讀其善惡是非勸戒有以起發其意故曰: 興人無禮以爲規矩則身無所處故曰: 立此禮之文也. 中心斯須不和不樂則鄙詐之心入之不和樂則無所自得故曰: 成此樂之本也. 古者玉不去身無故不徹琴瑟自成童入學四十而出仕所以敎養之者備矣. 理義以養其心禮樂<一作舞蹈>以養其血氣故其才高者爲聖賢下者亦爲吉士由養之至也.

『외서』7-40 所謂利者一而已財利之利與利害之利實無二義以其可利故謂之利聖人於利不能全不較論但不至妨義耳. 乃若惟利是辨則忘義矣. 故罕言

『외서』7-41 色斯擧矣. 知幾莫如聖人翔而後集不止擇君凡事必詳審也.

『외서』7-42 兼四人之所長而又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爲成人矣. 成人之難也. 武仲之智非正也. 若文之以禮樂則無不正者今之成人者見利思義見危授命謂忠也.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信也. 有忠信而不及禮樂亦可以爲成人又其次也.

『외서』7-43 伊川先生將屬纊時顧謂端中曰: 立子蓋指其適子端彦也. 語絶而沒旣除喪明道之長孫昻自以當立侯師聖不可昻曰: 明道不得入廟耶? 師聖曰: 我不敢容私明道先太中而卒繼太中主祭者伊川也. 今繼伊川非端彦而何議始定或謂師聖曰: 明道旣死其長子不當立乎曰: 立廟自伊川始又明道長子死已久況古者有諸侯奪宗庶姓奪嫡之說可以義起矣. 況立廟自伊川始乎<尹子親注云此一段差誤>

『외서』7-44 學者必知所以入德不知所以入德未見其能進也. 故孟子曰: 不明乎善不誠其身易曰: 知至至之

別本拾遺

『외서』7-45 明道見神宗論人材上曰: 朕未之見也. 明道曰: 陛下奈何輕天下士上聳然曰: 朕不敢朕不敢<此段見行狀無上曰: 朕未之見也. 一句>

『외서』7-46 子曰: 游酢得西銘誦之卽渙然不逆於心曰: 此中庸之理也. 能求於語言之外者也. <此一條已見於大全集然頗有缺誤故復出此>

『외서』7-47 崇慶黨禁方嚴子徙居龍門之南止南方學者曰: 苟能尊所聞力行所知則可矣. 不必及門也.

『외서』7-48 或問: 范祖禹曰: 或謂夫子有言曰: 人有篤志力行而不知道者信乎祖禹曰: 吾嘗聞之夫子有所指而言之也. <時范公在溫公通鑑局中>

卷八: 游氏本拾遺

游定夫察院家本

『외서』8-1 問: 文中子圓者動方者靜先生曰: 此正倒說了靜體圓動體方

『외서』8-2 問: 管仲設使當初有必死之理管仲還肯死否曰: 董仲舒道得好惟仁人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외서』8-3 問: 知崇禮卑曰: 崇的便是知卑的便是禮

『외서』8-4 問: 充塞乎天地之間莫是用於天地間無窒礙處否曰: 此語固好然孟子却是說氣之體

『외서』8-5 問: 寢不尸曰: 毋不敬

『외서』8-6 因論持其志先生曰: 只這箇也. 是私然學者不恁地不得

『외서』8-7 古者大享夫人有見賓之禮南子雖妾靈公旣以夫人處之使孔子見於是時豈得不見

『외서』8-8 天且不違况於鬼神乎鬼神言其功用天言其主宰

『외서』8-9 天下雷行物與无妄先天後天言合乎天理也. 人欲則僞矣.

『외서』8-10 古人善推其所爲而已矣. 此特告齊宣云爾聖人則不待推

『외서』8-11 仲尼聖人其道大當定哀之時人莫不尊之後弟子各以其所學行異端遂起至孟子時不得不辯也.

『외서』8-12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只取堅不變之義

『외서』8-13 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聖人有爲之功天地不宰之功

『외서』8-14 孔子之時周室雖微天下諸侯尙知尊周爲義故春秋之法以尊周爲本至孟子時七國爭雄而天下不知有周然而生民塗炭諸侯是時能行王道則可以王矣. 蓋王者天下之義主也. 故孟子所以勸齊之可以王者此也.

『외서』8-15 初見先生次日先生復禮因問: 安下飯食穩便因謂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顔子簞瓢陋巷不改其樂簞瓢陋巷何足樂蓋別有所樂以勝之耳.

『외서』8-16 問: 佛戒殺生之說如何曰: 儒者有兩說一說天生禽獸本爲人食此說不是豈有人爲蟣蝨而生耶? 一說禽獸待人而生殺之則不仁此說亦不然大抵力能勝之者皆可食但君子有不忍之心爾故曰: 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舊先兄嘗見一蝎不忍殺放去頌中有二句云殺之則傷仁放之則害義.

『외서』8-17 敬以直內義以方外與德不孤一也. 爲善者以類應有朋自遠方來充之至於塞乎天地皆不孤也.

『외서』8-18 伯夷孟子言其迹得聖人之淸孔子言淸而有量故曰: 不念舊惡怨是用希又曰: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若曰: 餓於首陽之下但不食周粟貧且餓爾非謂不食周粟至於采薇而食之如史遷之說也.

『외서』8-19 樂隨風氣至韶則極備若堯之洪水方割四凶未去和有未至也. 至舜以聖繼聖治之極和之至故韶爲備

『외서』8-20 舜巡狩每五載一方

『외서』8-21 仁在已讓不可也. 若善名在外則不可不讓

『외서』8-22 管仲不死觀其九合諸侯不以兵車乃知其仁也. 若無此則貪生惜死雖匹夫匹婦之諒亦無也.

卷九: 春秋錄拾遺

呉人王蘋信伯學於伊川先生集錄諸言春秋者為此篇

『외서』9-1 詩書易言聖人之道備矣. 何以復作春秋蓋春秋聖人之用也. 詩書易如律春秋如斷案詩書易如藥方春秋如治法

『외서』9-2 始隱周之衰也. 終麟感之始也. 世衰道不行有述作之意舊矣. 但因麟而發耳. 麟不出春秋亦須作也.

『외서』9-3 元年標始年耳. 猶家人長子呼大郞先儒穿鑿不可用

『외서』9-4 或言絶筆後王者可革命大非也. 孔子時唯可尊周孟子時方可革命時變然也. 前一日不可後一日不可

『외서』9-5 范文甫問: 趙盾弑其君夷臯. 又問: 許世子弑其君買皆從傳說

『외서』9-6 春秋書戰以戰之者爲客受戰者爲主以此見聖人深意蓋彼無義來戰則必上告於天子次告於方伯近赴於鄰國不如是而與之戰者是以聖人深責之也. 若不得已而與之戰者則異文以示意來戰于乾時是也.

『외서』9-7 公羊說春秋書弟謂母弟此大害義禽獸則知母而不知父人必知本豈論同母與不同母乎

『외서』9-8 桓宣與聞乎弑然聖人如其意而書卽位與僖文等同辭則其惡自見乃所以深責之也. 定公至六月方卽位又以見季氏制之也.

『외서』9-9 始隱孫明復之說是也. 孫大槩唯解春秋之法不見聖人所寓微意若如是看有何意味乎

『외서』9-10 蒯聵得罪於父不得復立輒亦不得背其父而不與共國委於所可立使不失先君之社稷而身從父則義矣.

『외서』9-11 春秋大抵重嫡妾之分及用兵土功嘗因說伐顓臾事對上言春秋重兵如來戰于郞潞公甚喜

卷十: 大全集拾遺

建陽印本

『외서』10-1 聖人未嘗無喜也. 象喜亦喜聖人未嘗無怒也. 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聖人未嘗無哀也. 哀此煢獨聖人未嘗無懼也. 臨事而懼聖人未嘗無愛也. 仁民而愛物聖人未嘗無欲也. 我欲仁斯仁至矣. 但中其節則謂之和

『외서』10-2 荀卿才高學陋以禮爲僞以性爲惡不見聖賢雖曰: 尊子弓然而時相去甚遠聖人之道至卿不傳揚子雲仕莽賊謂之旁燭無疆可乎隱可也. 仕不可也.

『외서』10-3 劉子文之學甚支離只立名做法語便不是了

『외서』10-4 游酢於西銘讀之已能不逆於心言語之外別立得這箇義理便道中庸矣. <道一作到>

『외서』10-5 向日與向火意思別火只是一箇酷烈底性日則自然一般生底氣便與人氣接

『외서』10-6 問: 星辰曰: 星是二十八宿辰是日月五星

『외서』10-7 井泉之異全由地脈一溜之別伯淳在扶溝扶溝水皆醎惟僧舍井小甘不欲令婦女往汲之乃禁之旣禁之又一縣無水乃相一端鑿一井其味適別地脈是一溜也. 又如在襄城寺中水醎寺外水甘一日觀其墻下有地皮一旋裂於是試令近墻鑿井遂亦甘只是要相地脈如何

『외서』10-8 冬桃今視之似先春其實晩桃也. 直到如今方發

『외서』10-9 南京三十六岡改葬只是臺中人爲之要得自振其術以營利也.

『외서』10-10 有人葬埋至有毁伐其親之屍以祈福利然偶獲禍其事雖未必然然据理安得不招此禍

『외서』10-11 冬至與諸友賀先生不出云有司法服慰乃出

『외서』10-12 子夏易雖非卜商作必非杜子夏所能爲必得於師傳也.

『외서』10-13 易因爻象論變化因變化論神因神論人因人論德行大體通論易道而終於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외서』10-14 復者反本也. 本有而去之今來復乃見天地之心也. 乃天理也. 此賢人之事也.

『외서』10-15 惟聖罔念作狂如周官六德之聖通明之謂也.

『외서』10-16 徽柔懿恭四事也. 徽懿皆美也. 懿美中似有寬裕意硏其意味乃得之若淵亦深也. 淵則深中有奧意

『외서』10-17 周禮不全是周公之禮法亦有後世隨時添入者亦有漢儒撰入者如呂刑文侯之命通謂之周書

『외서』10-18 學者有所得不必在談經論道間當於行事動容周旋中禮得之

『외서』10-19 學者不學聖人則已欲學之須是熟玩聖人氣象不可止於名上理會如是只是講論文字

『외서』10-20 易學後來曾子子夏學得㬠到上面也.

『외서』10-21 君實近年病漸較㬠放得下也.

『외서』10-22 致知在格物格至也. 窮理而至於物則物理盡

『외서』10-23 先生曰: 司馬遷爲近古書中多有前人格言如作紀本尙書但其間有曉不得書意有錯用却處嘉仲問: 項籍作紀如何曰: 紀只是有天下方可作. 又問: 班固嘗議遷之失如何曰: 後人議前人固甚易

『외서』10-24 天下寧無魏公之忠亮而不可無忠臣之義昔事建成而今事太宗可乎

『외서』10-25 薛公言黥布出上策則關東非漢有非也. 使出上策亦敗

『외서』10-26 趙襄子姊爲代國夫人襄子旣殺代王將奪其國夫人距戰是也. 身爲代國夫人社稷無主獨當其任義不可棄社稷以與弟則戰而殺之非姊殺弟也. 代國夫人殺賊也.

『외서』10-27 陳實見張讓是故舊見之可也. 不然則非矣. 此所謂太丘道廣

『외서』10-28 唐之有天下數百年自是無綱紀太宗肅宗皆簒也. 更有甚君臣父子其妻則取之不正又妻殺其夫簒其位無不至也. 若太宗言以功取天下此尤不可最啓僭奪之端其惡大是殺兄簒位又取元吉之妻後世以爲聖明之主不可會也. 太宗與建成史所書却是也. 肅宗則分明是乘危而簒若是則今後父有事安得使其子

『외서』10-29 新書且未說義中否且如與小人說能亦有至言然只是一箇氣象今日新書讀之便有一箇支離氣象<疑有誤字>

『외서』10-30 觀太學諸生數千人今日之學要之亦無有自信者如游酢楊時等二三人游其間諸人遂爲之警動敬而遠之

『외서』10-31 先生自少時未嘗乘轎頃在蜀與二使者游二峽使者相强乘轎不可詰其故語之曰: 某不忍乘分明以人代畜若疾病及泥濘則不得已也. 二使者亦將不乘某語之曰: 使者安可不乘旣至留題壁間先生曰: 毋書某名詰其故曰: 以使者與一閒人遊若錚客當時竟不乘轎亦不留名

『외서』10-32 村酒肆要之蠹米麥聚閒人妨農工致詞訟藏賊盜州縣極有害

『외서』10-33 正叔謂子厚在禮院所定龍女衣冠使依封號夫人品秩爲準正叔語其非此事合理會夫大河之塞莫非上天降鑒之靈官吏勤職士卒效命彼龍水獸也. 何力焉今最宜與他正人畜分不宜使畜産而用人之衣服

『외서』10-34 汝之多癭以地氣壅滯嘗有人以器雜貯州中諸處水例皆重濁至有水脚如膠者食之安得無癭治之之術於中開鑿數道溝渠洩地之氣然後少可也.

『외서』10-35 介甫言律是八分書是他見得又有學律者言今之人析言破律正叔謂律便是此律否但恐非也. 學者以傳世來未之或能改也. 惟近年改了一字舊言指斥乘輿言理惡者死今改曰: 情理亦非也. 今有人極一場凶惡無禮於上猶不當死須是反逆得死也邪

『외서』10-36 酒是麴糵爲之以亂其氣人苟持其志則不到於亂乃知飮酒須德持之未有害也. 志之爲力極可怪

『외서』10-37 石炭穴中遺火則連蔓火不絶故有數百千年今火山蓋爲山中時有火光必是此箇火時發於山間也.

『외서』10-38 昔聶覺唱不信鬼神之說故身殺湫魚其同行者有不食魚而病死者有食魚亦不病不死者只是其心打得過或食而病或不食而病要之山中陰森之氣心懷憂思以致動其氣血也. 如太一湫魚自唐以來自不敢取今當不可容然亦只如此者蓋自相食及亦有死傷也. 若晉祠之魚則極多必是呑魚之魚不衆也. 伯淳嘗到其水濱魚可俯拾然衆人不取以神爲畏而特不殘及於此魚也.

『외서』10-39 今人家買乳婢亦多有不得已者或不能自乳須著使人然食巳子而殺人之子不是道理必不得已用二乳而食二子我之子又足備他虞或乳母病且死則不能爲害或以勢要二人又不更爲巳子而殺人子要之只是有所費若不幸致誤其子害孰大焉

『외서』10-40 今人居覆載中却不知天地在照臨之內却不理會得日月此冥然而行者也.

『외서』10-41 凡人有斗筲之量有鍾鼎之量有釜斛之量江海亦大矣. 然尙有限惟聖人之量與天地並故至多不盈至少不虛凡人爲器量所拘到滿後自然形見本朝向敏中號有度量至作相却與張齊賢爭取一妻爲其有十萬囊槖故也. 王隨亦有德行仁宗嘗稱王隨德行李淑文章至作相蕭端公欲得作三路運使及退隨語室中人曰: 何不以溺自照面看做得三路運使無皆量所動也. 今人何嘗不動只得綾寫一卷與便動又干他身分甚事

『외서』10-42 程蘇之姓傳於天下者不蕃至於張王李趙雖其出不一要之其姓蕃衍此亦受姓之祖其流之盛固有定分也.

『외서』10-43 日再中只是新垣平詐言也. 史冊實之後世遂以爲誠然如丁謂天書之類當時人却未必全信却是後世觀史者已信矣.

『외서』10-44 太行山千里一塊石更無間故於石上起峰

『외서』10-45 天下獨高處無如河東上黨者言上與天爲黨也. 澤州北望有桑林村蓋湯自爲犧牲處湯十一遷所居皆言亳却似今言京師之比

『외서』10-46 佛畢竟不知性命世之人相詆曰: 爾安知性命是果報知之

『외서』10-47 問: 古人所謂衣冠不正無容止爲身之恥今學佛者反以爲幻妄此誠爲理否曰: 只如一株樹春華秋枯乃是常理若是常華則無此理却是妄也. 今佛氏以死爲無常有死則有常無死却是無常

『외서』10-48 周茂叔謂一部法華經只消一箇艮卦可了

『외서』10-49 要之釋氏之學他只是一箇自私姦黠閉眉合眼, 林間石上自適而已.

『외서』10-50 明言吾理使學者曉然審其是非始得

『외서』10-51 釋氏之說其歸欺詐今在法欺詐雖赦不原爲其罪重也. 及至釋氏自古至今欺詐天下人莫不溺其說而不自覺也. 豈不謂之大惑耶? 原釋祖只是一箇黠胡亦能窺測因緣轉化其始亦只似譬喩其徒識卑者得入於形器故後來只去就上結果其說始以世界爲幻妄而謂有天宮後亦以天爲幻卒歸之無佛有髮而僧復毁形佛有妻子舍之而僧絶其類若使人盡爲此則老者何養幼者何長以至剪帛爲衲夜食欲省擧事皆反常不近人情至如夜食後睡要敗陽氣其意尤不美直如此奈何不下.

『외서』10-52 大宗小宗圖子六七年前被人將出後來京師印却便是這本

卷十一: 時氏本拾遺

時紫芝所集號程子㣲言凡二十五卷多改易本語者

『외서』11-1 或問: 老子言天地不仁聖人不仁如何曰: 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是也. 謂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非也. 聖人豈有不仁所患者不仁也. 天地何意於仁鼓舞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聖人則仁此其爲能弘道也.

『외서』11-2 或問: 記曰: 康誥曰: 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 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 先生曰: 今母保養赤子其始何嘗學來當保養之時自然中所欲若推此心保民設不中其所欲亦不遠因說昔楊軾爲宣州簽判一日差王某爲杖直當日晩有同姓名者來陳狀乞分産軾疑其杖直便決朁了赤子不能言尙能中其欲民能言却不知其情大抵只是少察

『외서』11-3 學者今日無可添唯有可減減盡便無事

『외서』11-4 大學擧而不能先命也. 命當作怠字之誤也.

『외서』11-5 窮理盡性至命一事也. 纔窮理便盡性盡性便至命因指柱曰: 此木可以爲柱理也. 其曲直者性也. 其所以曲直者命也. 理性命一而已

『외서』11-6 或問: 忠恕之別曰: 猶形影也. 無忠則不能爲恕矣.

『외서』11-7 尹子曰: 伊川先生嘗言中庸乃孔門傳授心法

『외서』11-8 郭忠孝議易傳序曰: 易卽道也. 又何從道或以問: 伊川伊川曰: 人隨時變易爲何爲從道也.

『외서』11-9 范文甫問: 四象子曰: 左右前後楊中立問: 四象子言四方

『외서』11-10 雋不疑說春秋則非處事應機則不異於古人董仲舒論事先引春秋論事則是引春秋則非

『외서』11-11 王道與儒道同皆通貫天地學純則純王純儒也.

『외서』11-12 或問: 劉蕡曰: 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曰: 然則宜如何曰: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 疎遠小臣一旦欲以新間舊難矣.

『외서』11-13 或問: 貞觀之治不幾三代之盛乎曰: 關雎麟趾之意安在

『외서』11-14 德至於無我者雖善言美行無非所過之化也.

『외서』11-15 敎人者養其善心而惡自消治民者導之敬讓而爭自息

『외서』11-16 天地之化一息不留疑其速也. 然寒暑之變甚漸

『외서』11-17 世之人務窮天地萬物之理不知反之一身五臟六腑毛髮筋骨之所存鮮或知之善學者取諸身而已自一身以觀天地

『외서』11-18 李朴<字先之>請敎先生曰: 當養浩然之氣. 又問: 曰: 觀張子厚所作西銘能養浩然之氣者也.

『외서』11-19 子謂尹焞魯張繹俊俊恐他日過之魯者終有守也.

『외서』11-20 尹子張子見先生曰: 二子於某言如何尹子對曰: 聞先生之言言下領意焞不如繹能終守先生之學繹亦不如焞先生欣然曰: 各中其病

『외서』11-21 王信伯問: 學於伊川曰: 願聞一言先生曰: 勿信吾言但信取理

『외서』11-22 先生過成都坐於所館之堂讀易有造桶者前視之指未濟卦問: 先生曰: 何也. 曰: 三陽皆失位先生異之問: 其姓與居則失之矣. 易傳曰: 聞之成都隱者<酉室所聞云田夫釋耒者誤>

『외서』11-23 朝廷議授游定夫以正言蘇右丞沮止毁及伊川宰相蘇子容曰: 公未可如此頌觀過其門者無不肅也.

『외서』11-24 朱公掞以諌官召過洛見伊川顯道在坐公掞不語伊川指顯道謂之曰: 此人爲切問: 近思之學

『외서』11-25 張思叔請問: 其論或大高伊川不答良久曰: 累高必自下

『외서』11-26 尹子問: 范淳夫之爲人子曰: 其人如玉

『외서』11-27 有死而復蘇者故禮三日而斂然趙簡子七日猶蘇雖蛆食其舌鼻猶不害唯伏地甚者遂致幷腹腫背冷故未三日而歛皆有殺之之理

『외서』11-28 知德斯知言故言使不動孟子知武王故不信漂杵之說

『외서』11-29 學者要先會疑

『외서』11-30 邵堯夫詩曰: 梧桐月向懷中照楊柳風來面上吹明道曰: 眞風流人豪(也)

『외서』11-31 伊川曰: 邵堯夫在急流中被渠安然取十年快樂

『외서』11-32 石曼卿詩云樂意相關禽對語生香不斷樹交花明道曰: 此語形容得浩然之氣<龜山語錄潘千之云張師雍曾問: 伊川云昔明道嘗與學者論浩然之氣因擧古詩云云如何伊川沈吟看師雍曰: 好>

『외서』11-33 或問: 孝天之經何也. 曰: 本乎天者親上輕淸者是也. 本乎地者親下重濁者是也. 天地之常莫不反本人之孝亦反本之謂也.

『외서』11-34 元經天子之史也. 書帝正月非也.

『외서』11-35 章氏之子與明道之子王氏婿也. 明道子死章納其婦先生曰: 豈有生爲親友死取其婦者他日王氏來餽送一皆謝遣章來欲見其子先生曰: 母子無絶道然君乃其父之罪人也.

『외서』11-36 范堯夫經筵坐睡先生語人曰: 堯夫胸中無事如此有朝士入朝倒執手板先生曰: 此人胸中不是無事

『외서』11-37 陳經正問: 曰: 据貴一所見盈天地間皆我之性更不復知我身之爲我伊川笑曰: 他人食飽公無餒乎

『외서』11-38 不能克已則爲楊氏爲我不能復禮則爲墨氏兼愛故曰: 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此之謂也.

『외서』11-39 或問: 涵養曰: 若造得到更說甚涵養

『외서』11-40 易無妄曰: 天下雷行物與無妄動以天理故也. 其大略如此又須硏究之則自有得處

『외서』11-41 三代忠質文其因時之尙然也. 夏近古人多忠誠故爲忠忠弊故捄之以質質弊故捄之以文非道有弊也. 後世不守故浸而成弊雖不可以一二事觀之大槩可知如堯舜禹之相繼其文章氣象亦自小異也.

『외서』11-42 心定者其言重以舒不定者其言輕以疾

『외서』11-43 立宗必有奪宗法如卑幼爲大臣以今之法自合立廟不可使從宗子以祭

『외서』11-44 楊子曰: 觀乎天地則見聖人伊川曰: 不然觀乎聖人則見天地

『외서』11-45 朱公掞爲御史端笏正立嚴毅不可犯班列肅然蘇子瞻語人曰: 何時打破這敬字

『외서』11-46 尹子曰: 馮理自號東臯居士曰: 二十年聞先生敎誨今有一奇特事先生曰: 何如理曰: 夜間宴坐室中有光先生曰: 頤亦有奇特事理請聞之先生曰: 每食必飽

『외서』11-47 崇寧初范致虛言程頤以邪說詖行惑亂衆聽尹焞張繹爲之羽翼遂下河南府體究學者往別因言世故先生曰: 三代之治不可復也. 有賢君作能致小康則有之

『외서』11-48 尹子曰: 邵堯夫家以墓誌屬明道許之太中伊川不欲因步月於庭明道曰: 顥已得堯夫墓誌矣. 堯夫之學可謂安且成太中乃許

『외서』11-49 呂與叔作橫渠行狀有見二程盡棄其學之語尹子言之先生曰: 表叔平生議論謂頤兄弟有同處則可若謂學於頤兄弟則無是事頃年屬與叔刪去不謂尙存斯言幾於無忌憚<按行狀今有兩本一本云盡棄其學而學焉一本云於是盡棄異學淳如也. 恐是後來所改>

『외서』11-50 酉室所聞云聖人氣數順無橫逆死學入聖域其數亦隨氣幹轉先生曰: 學而至聖爲奪造化者以此.

『외서』11-51 又問: 聰明如何磨去曰: 使之則有不使則亡<一作無>

『외서』11-52 崇寧間言者范致虛攻先生爲元祐邪說朝廷下河南府盡逐學徒後數月馬伸<時擧>及門求見先生辭之伸欲先棄官而來先生曰: 近日盡逐學徒恐非公仕進所利公能棄官則官不必棄也. 建炎間伸爲御史論事公論與之

『외서』11-53 范淳夫之女讀孟子出入無時莫知其鄕惟心之謂與, 語人曰: 孟子不識心, 心豈有出入. 先生聞之曰: 此女雖不識孟子, 却能識心<後嫁耿氏而卒>

『외서』11-54 或謂孔子尊周孟子欲齊王行王政何也. 先生曰: 譬如一樹有可栽培之理則栽培之不然須別種賢聖何心視天命之改與未改爾

『외서』11-55 有患心疾見物皆獅子伊川敎之以見卽直前捕執之無物也. 久之疑疾遂愈

『외서』11-56 或問: 世傳有人化虎理有之乎曰: 有之昔在涪見村民爪甲漸變如虎毛班班然通身夜開關延虎食其牢中之豕化雖未成而氣類相感其情已通矣.

『외서』11-57 溫公薨朝廷命伊川先生主其喪事是日也. 祀明堂禮成而二蘇往哭溫公道遇朱公掞問: 之公掞曰: 往哭溫公而程先生以爲慶弔不同日二蘇悵然而反曰: 鏖糟陂裏叔孫通也. <言其山野>自是時時謔伊川他日國忌禱於相國寺伊川令供素饌 子瞻詰之曰: 正叔不好佛胡爲食素正叔曰: 禮居喪不飮酒食肉忌日喪之餘也. 子瞻令具肉食曰: 爲劉氏者左袒於是范淳夫輩食素秦黃輩食肉呂申公爲相凡事有疑必質於伊川進退人才二蘇疑伊川有力故極口詆之云

『외서』11-58 伊川主溫公喪事子瞻周視無闕禮乃曰: 正叔喪禮何其熟也. 又曰: 軾聞居喪未葬讀喪禮太中康寧何爲讀喪禮乎伊川不答鄒至完聞之曰: 伊川之母先亡獨不可以治喪禮乎

『외서』11-59 范淳夫嘗與伊川論唐事及爲唐鑑盡用先生之論先生謂門人曰: 淳夫乃能相信如此

『외서』11-60 或謂科擧事業奪人之功是不然且一月之中以十日爲擧業餘日足可爲學然人不志此必志於彼故科擧之事不患妨功惟患奪志

『외서』11-61 或謂漢史天子建中和之極學者甚病中與極之語曰: 此亦有禮中和猶木材也. 極猶屋之極有中和斯有極如有木材斯可建屋之極學者須識此氣象<此一段溫州傅錄>

『외서』11-62 程氏自先生兄弟所葬以昭穆定穴不用墓師以五色帛埋旬日視色明暗卜地氣善否

『외서』11-63 官婢行酒暢大隱力拒之先生聞而不善之也. <暢字潛道>

『외서』11-64 明道先生每與門人講論有不合者則曰: 更有商量伊川則直曰: 不然

『외서』11-65 謝顯道崇寧間上殿不稱旨先生聞之喜已而就監門之職陳貴一問: 謝顯道如何人先生曰: 由求之徒<或云建中間>

『외서』11-66 尹子曰: 先生謂侯師聖議論只好隔壁聽

『외서』11-67 尹子曰: 先生年七十四得風痺疾服大承氣湯則小愈是年九月服之輒利醫者語家人曰: 侍講病不比常時時大觀元年九月也. 十六日入視先生以白夾被被體坐竹牀擧手相揖焞喜以爲疾去先生曰: 疾去而氣復者安候也. 頤愈覺羸劣焞旣還十七日有叩門者報先生傾殂

『외서』11-68 司馬溫公辭副樞名冠一時天下無賢不肖浩然歸重呂申公亦以論新法不合罷歸熈寧末申公起知河陽明道以詩送行復爲詩與溫公蓋恐其以不出爲高也. 及申公自河陽乞在京宮祠神宗大喜召登樞府人以二公出處爲優劣二先生曰: 呂公世臣不得不歸見上司馬分諍臣不得不退處

『외서』11-69 酉室所聞云顔子得淳和之氣何故天曰: 衰周天地和氣有限養得仲尼已是多也. <聖賢以和氣生須和氣養常人之生亦藉外養也. >

『외서』11-70 問: 踧踖如也. 與與如也. 曰: 恭而安與與容與之貌有雍容氣象<乂王信伯語云問: 踧踖如也. 曰: 恭而安王信伯問: 伊川又曰: 與與容與之貌. 又問: 孔子言舜之韶盡善武王之武未盡善何也. 曰: 此聖人之心有所未足>

『외서』11-71 伊川以易傳示門人曰: 只說得七分後人更須自體究

『외서』11-72 釋氏談道非不上下一貫觀其用處便作兩截

『외서』11-73 問: 呂與叔云不倚之謂中先生謂近之而詞未瑩如何曰: 無倚著處

『외서』11-74 陳經邦問: 詩說言唐魏已變先代之風又言先聖流風遺俗盡故次以陳兩意似不異何以分先後先生曰: 聖人之都風化所厚聖人之國典法所存唐魏聖人之都其風雖變而典法尙在陳舜之後聖人之國亦被夷狄之風則典法隨而亡矣. 三代之後有志之士欲復先王之治而不能者皆由典法不備故典法尙存有人擧而行之無難矣.

『외서』11-75 張思叔作商稅院題名記先生以爲得體李邦直卒委思叔作祭文多溢美先生顧思叔曰: 商稅院題名記是公所爲乎思叔唯唯他日別製祭文用之曰: 世推文章位登丞輔編簡見其才華廊廟存其步武

『외서』11-76 范溫譏張思叔曰: 買取錦屛三畝地蒲輪未至且躬耕先生聞之曰: 於張繹有何加損也.

『외서』11-77 范淳夫之葬先生爲之經理掘地深數丈不置一物葬之日招左近父老犒以酒食示之其後發塜者相繼而淳夫墓獨完.

『외서』11-78 橫渠學堂雙牖右書訂頑左書砭愚伊川曰: 是起爭端改之曰: 東銘西銘

『외서』11-79 內直則其氣浩然養之則爲大人

『외서』11-80 孟子知言卽知道也. 詖淫邪遁是觀人之言而知之亦可以考其書然本意唯爲觀人之言也.

『외서』11-81 或問: 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社稷土地之神如何變置曰: 勾龍配食於社棄配食於稷諸侯之國亦各以其有功水土者爲配旱乾水溢則變置所配之人曰: 所配者果能致力於水旱乎曰: 古之人作事唯實而已始以其有功水土故祀之今以其水旱故易之

『외서』11-82 精一便是執中底道理

『외서』11-83 或問: 孔子何譏大閱曰: 講武必於農隙魯之八月夏之六月也. 盛夏閱兵妨農害人其失甚矣. 有警而爲之則無及也. 無事而爲之則妄動也.

『외서』11-84 子言左傳非丘明作虞不臘矣. 幷庶長皆秦官秦語.

『외서』11-85 子謂事親舍藥物可也. 是非君子之言

卷十二: 傳聞雜記

王氏麈史吕氏家塾記發明義理酬酢事變

『외서』12-1 可以死可以無死死傷勇夫人之於死也. 何以知可不可哉! 蓋視義爲去就耳. 予嘗曰: 死生之際惟義所在則義所以對死者也. 程伯淳聞而謂予曰: 義無對

『외서』12-2 御史俸薄故臺中有聚廳向火分廳喫飯之語熈寧初程伯淳入臺爲裏行則反之遂聚廳喫飯分廳向火伯淳爲予言

右二事見王氏麈史<王得臣字彦輔>

『외서』12-3 程正叔先生曰: 樞密院乃虛設大事三省同議其他乃有司之事兵部尙書之職然藝祖用此以分宰相之權神宗改官制亦循此意

『외서』12-4 治平中見正叔先生云今之守令唯制民之産一事不得爲其他在法度中甚有可爲者患人不爲耳.

右二事見呂氏家塾記<呂希哲字原明>

『외서』12-5 二程之學以聖人爲必可學而至而已必欲學而至於聖人

『외서』12-6 溫公薨門人或欲遺表中入規諌語程正叔云是公平生未嘗欺人可死後欺君乎

右二事見呂氏發明義理<同上>

『외서』12-7 程正叔言同姓相見當致親親之意而不可叙齒以拜蓋昭穆高下未可知也.

右一事見呂氏酬酢事變<同上>

『외서』12-8 元祐二年正月二十五日戊寅內侍至資善傳旨權罷講一日二十七日庚辰資善吏報馬宗道云上前日微傷食物曾取勤藥恐未能久坐令講讀少進說是日正叔略講畢奏云臣等前日臨赴講筵忽傳聖旨權罷講臣等甚驚聖躬別無事否上曰: 別無事自 初御邇英至是始發德音

『외서』12-9 二月十五日戊戌正叔講一言可終身行之其恕乎因言人君當推已欲惡知小民飢寒稼穡艱難明宗年六十餘卽位猶書田家詩二首於殿壁其詩<云云>進說甚多

『외서』12-10 三月二十六日戊寅正叔獨奏乞自四月就寬涼處講讀二十八日移講讀就延和

『외서』12-11 四月六日丁亥講讀依舊邇英閣顧子敦封駁以爲延和執政得一賜坐啜茶已爲至榮豈可使講讀小臣坐殿上違咸造勿褻之義? 持國微仲進呈令修邇英閣多置軒窗已得旨而呂公方入令修延義閣. 簾內云此待別有擘畫未知何所也.

『외서』12-12 十五日丙申邇英進講文公以下預焉邇英新修展御坐比舊近後數尺門南北皆朱漆釣窗前簾設靑幕障日殊寬涼矣.

右范太史日記<范祖禹字淳夫>

『외서』12-13 先生離京曾面言令光庭說與淳夫爲資善堂見畜小魚恐近冬難畜託淳夫取來投之河中數次朝中不遇故因循至此專奉手啓幸便爲之右朱給事與范太史帖<朱庭光字公掞>

『외서』12-14 元符末徽宗卽位皇太后垂簾聽政有旨復哲宗元祐皇后孟氏位號時有論其不可者曰: 上於元祐后叔嫂也. 叔無復嫂之禮伊川先生謂邵伯溫曰: 元祐后之賢固也. 論者之言亦未爲無理伯溫曰: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 是善事我子行夫婦之禮焉太后於哲廟母也. 於元祐后姑也. 母之命姑之命何爲不可非上以叔復嫂也. 先生喜曰: 子之言得之矣.

『외서』12-15 元豐八年神宗升遐遺詔至洛程宗丞伯淳爲汝州酒官以檄來擧哀府治旣罷謂留守韓康公之子宗師兵部曰: 顥以言新法不便忤大臣同列皆謫官顥獨除監司顥不敢當念先帝見知之恩終無以報已而泣兵部問: 今日朝廷之事如何宗丞曰: 司馬君實呂晦叔作相矣. 兵部曰: 二公果作相當何如宗丞曰: 當與元豐大臣同若先分黨與他日可憂兵部曰: 何憂宗丞曰: 元豐大臣皆嗜利者若使自變其已甚害民之法則善矣. 不然衣冠之禍未艾也. 君實忠直難與議晦叔解事恐力不足耳. 旣而皆驗宗丞論此時范淳夫朱公掞杜孝錫伯溫同聞之

『외서』12-16 荊公置條例司用程伯淳爲屬一日盛暑荊公與伯淳對語公子雱囚首跣足攜婦人冠以出問: 荊公曰: 所言何事荊公曰: 新法數爲人沮與程君議雱箕踞以坐大言曰: 梟韓琦富弼之首於市則新法行矣. 荊公遽曰: 兒悞矣. 伯淳正色曰: 方與叅政論國事子弟不可預姑退雱不樂去伯淳自此與荊公不合

『외서』12-17 元祐初文潞公以太師平章軍國重事召程正叔爲崇政殿說書正叔以師道自居侍上講色甚莊以諷諌上畏之潞公對上甚恭進士唱名侍立終日上屢曰: 太師少休頓首謝立不去時年九十矣. 或謂正叔曰: 君之倨視潞公之恭議者以爲未盡正叔曰: 潞公三朝大臣事幼主不得不恭吾以布衣爲上師傅其敢不自重吾與潞公所以不同也. 識者服其言

『외서』12-18 伯淳先生嘗曰: 熈寧初王介甫行新法並用君子小人君子正直不合介甫以爲俗學不通世務斥去小人苟容諂佞介甫以爲有才知變通適用之君子如司馬君實不拜副樞以去范堯夫辭修注得罪張天祺以御史面折介甫被責介甫性狠愎衆人以爲不可則執之愈堅君子旣去所用小人爭爲刻薄故害天下益深使衆君子未與之敵俟其勢久自緩委曲平章尙有聽從之理則小人無隙可乘其害不至如此之甚也.

『외서』12-19 伊川先生貶涪州渡漢江中流船幾覆舟中人皆號哭伊川獨正襟安坐如常已而及岸同舟有老父問: 曰: 當船危時君正坐色甚莊何也. 伊川曰: 心存誠敬耳. 老父曰: 心存誠敬固善然不若無心伊川欲與之言而老父徑去

『외서』12-20 宗丞先生謂伯溫曰: 人之爲學忌先立標準若循循不已自有所至矣. 老人敝廬後無門由旁舍委曲以出先人旣沒伯溫鑿壁爲門侍講先生見之曰: 先生規畫必有理不可改作伯溫亟塞之伯溫初入仕侍講曰: 凡所部公吏雖有罪亦當立案而後決或出於私怒比具案怒亦散不至倉卒傷人每決人未經杖責者宜愼之恐其或有立也.

右七事見邵氏聞見錄<邵伯溫字子文康節先生之子>

『외서』12-21 孔子曰: 天之將喪斯文也. 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 天之未喪斯文也. 匡人其如予何於天之將喪斯文下便言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則是文之興喪在孔子與天爲一矣. 蓋聖人德盛與天爲一出此等語自不覺耳. 孟子地位未能到此故曰: 天未欲平治天下也. 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聽天所命未能合一<明道云>

『외서』12-22 或問: 明道先生如何斯可謂之恕先生曰: 充擴得去則爲恕心如何是充擴得去底氣象曰: 天地變化草木蕃充擴不去時如何曰: 天地閉賢人隱.

『외서』12-23 敢問: 何謂浩然之氣孟子曰: 難言也. 明道先生云只他道箇難言也. 便知這漢肚裏有爾許大事若是不理會得底便撐拄胡說將去

『외서』12-24 橫渠嘗言吾十五年, 學箇恭而安不成, 明道曰: 可知是學不成有多少病在 횡거가 일찍이 ‘나는 50세에 학문이 공손해졌지만 안정됨은 이루지 못하였다.’라고 말했는데, 명도가 말했다. ‘그 학문이 이루지 못한 것이 많이 있고 많고 적은 병이 있음을 알 수 있다.’

『외서』12-25 明道嘗曰: 吾學雖有所受, 天理二字却是自家體貼出來. 명도가 일찍이 말했다. 나의 학문은 비록 전수 받은 것이 있지만, 천리(天理)라는 두 글자는 곧 스스로 체험한 결실이다.

『외서』12-26 陜西曾有議欲罷鑄銅錢者以謂官中費一貫鑄得一貫爲無利伊川曰: 此便是公家之利利多費省私鑄者衆費多利薄盜鑄者息盜鑄者息權歸公上非利而何又曾有議解鹽鈔欲高其價者增六千爲八千伊川曰: 若增鈔價賣數須減鹽出旣衆低價易之人人食鹽鹽不停積歲入必敷已而增鈔價歲額果虧減之而歲入溢溫公初起時欲用伊川伊川曰: 帶累人去裏使韓富在時吾猶可以成事後來溫公欲變法伊川使人語之曰: 切未可動著役法動著卽三五年不能得定疊去未幾變之果紛紛不能定

『외서』12-27 溫公作中庸解不曉處闕之或語明道明道曰: 闕甚處曰: 如强哉! 矯之類明道笑曰: 由自得裏將謂從天命之謂性處便闕却

『외서』12-28 明道嘗論呂微仲曰: 宰相呂微仲須做只是這漢俗

『외서』12-29 明道先生善言詩佗又渾不曾章解句釋但優游玩味吟哦上下便使人有得處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遠曷云能來思之切矣. 終曰: 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歸於正也.

『외서』12-30 孟子曰: 養心莫善於寡欲此一句如何謝子曰: 吾昔亦曾問: 伊川先生曰: 此一句淺近不如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最親切有滋味然須是體察得理義之悅我心眞箇猶芻豢始得明道先生曰: 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非聖人之言也. 心安得有出入乎

『외서』12-31 問: 莊周與佛如何伊川曰: 周安得比他佛佛說直有高妙處莊周氣象大故淺近如人睡初覺時乍見上下東西指天說地怎消得恁地只是家常茶飯誇逞箇甚底

『외서』12-32 吾曾歷擧佛說與吾儒同處問: 伊川先生曰: 恁地同處雖多只是本領不是一齊差却

『외서』12-33 謝子與伊川別一年往見之伊川曰: 相別又一年做得甚工夫謝曰: 也. 只去箇矜字曰: 何故曰: 子細檢點得來病痛盡在這裏若按伏得這箇罪過方有向進處伊川點頭因語在坐同志者曰: 此人爲學切問: 近思者也.

『외서』12-34 問: 有鬼神否明道先生曰: 待向你道無來你怎生信得及待向你道有來你且去尋討看

『외서』12-35 謝子曰: 吾嘗習忘以養生明道曰: 施之養生則可於道則有害習忘可以養生者以其不留情也. 學道則異於是必有事焉而勿正何謂乎且出入起居寧無事者正心待之則先事而迎忘則涉乎去念助則近於留情. 故聖人心如鑑孟子所以異於釋氏此也.

『외서』12-36 苗履見伊川語及一武帥苗曰: 此人舊日宣力至多今官高而自愛不肯向前伊川曰: 何自待之輕乎位愈高則當愈思所以報國者饑則爲用飽則揚去是以鷹犬自期也.

『외서』12-37 二十年前往見伊川<一本作伯淳>. 伊川曰: 近日事如何某對曰: 天下何思何慮伊川曰: 是則是有此理賢却發得太早在伊川直是會鍛鍊得人說了又恰道恰好著工夫也.

『외서』12-38 明道初見謝語人曰: 此秀才展托得開將來可望

『외서』12-39 每進語相契伯淳必曰: 更須勉力

『외서』12-40 昔伯淳敎誨只管著他言語伯淳曰: 與賢說話却如扶醉漢救得一邊倒了一邊只怕人執著一邊

『외서』12-41 明道先生坐如泥塑接人則渾是一團和氣

『외서』12-42 正叔視伯淳墳嘗侍行問: 佛儒之辨正叔指牆圍曰: 吾儒從裏面做豈有不是佛氏只從牆外見了却不肯入來做不可謂佛氏無見處

『외서』12-43 學者先學文鮮有能至道至如博觀泛覽亦自爲害故明道先生敎余嘗曰: 賢讀書愼不要尋行數墨

『외서』12-44 謝子見河南夫子辭而歸尹子送焉問: 曰: 何以敎我謝子曰: 吾徒朝夕從先生見行則學聞言則識譬如有人服烏頭者方其服也. 顔色悅澤筋力强盛一旦烏頭力去將如之何尹子反以告夫子夫子曰: 可謂益友矣.

『외서』12-45 昔錄五經語作一冊伯淳見謂曰: 玩物喪志.

『외서』12-46 明道見謝子記問: 甚博曰: 賢却記得許多謝子不覺身汗面赤先生曰: 只此便是惻隱之心<惻然有隱于心>

『외서』12-47 伯淳謂正叔曰: 異日能尊師道是二哥若接引後學隨人才成就之則不敢讓

『외서』12-48 伯淳常談詩並不下一字訓詁有時只轉却一兩字, 點<平聲>掇地念過便敎人省悟石曰: 古人所以貴親炙之也.

『외서』12-49 邢七云一日三點檢伯淳曰: 可哀也哉! 其餘時多會甚事蓋倣三省之說錯了可見不曾用功又多逐人面上說一般話伯淳責之邢曰: 無可說伯淳曰: 無可說便不得不說

『외서』12-50 張橫渠著正蒙時處處置筆硯得意卽書伯淳云子厚却如此不熟

『외서』12-51 或擧伯淳語云人有四百四病皆不由自家則是心須敎由自家

『외서』12-52 伊川與君實語終日無一句相合明道與語直是道得下

『외서』12-53 堯夫易數甚精自來推長歷者至久必差惟堯夫不然指一二近事當面可驗明道云待要傳與某兄弟某兄弟那得工夫要學須是二十年功夫明道聞說甚熟一日因監試無事以其說推算之皆合出謂堯夫曰: 堯夫之數只是加一倍法以此知太玄都不濟事. 堯夫驚撫其背曰: 大哥你恁聰明伊川謂堯夫知易數爲知天知易理爲知天堯夫云須還知易理爲知天因說今年雷起甚處伊川云堯夫怎知某便知. 又問: 甚處起伊川云起處起堯夫愕然他日伊川問: 明道曰: 加倍之數如何曰: 都忘之矣. 因歎其心無偏繫如此.

『외서』12-54 擧明道云忠恕兩字要除一箇除不得

『외서』12-55 明道語云病臥於牀委之庸醫比於不慈不孝事親者亦不可不知醫

『외서』12-56 伯淳先生云別人喫飯從脊皮上過我喫飯從肚裏去

『외서』12-57 范夷叟欲同二程去看劚地黃明道率先生先生以前輩爲辭明道云又何妨一般是人

右三十七條見上蔡語錄<謝良佐字顯道二先生門人>

『외서』12-58 明道云必有關雎麟趾之意然後可行周公法度

『외서』12-59 先生曰: 明道嘗言學者不可以不看詩看詩便使人長一格價

『외서』12-60 明道在潁昌先生尋醫調官京師因往潁昌從學明道甚喜每言曰: 楊君最會得容易及歸送之出門謂坐客曰: 吾道南矣. 先是建安林志寧出入潞公門下求敎潞公云某此中無相益有二程先生者可往從之因使人送明道處志寧乃語定夫及先生先生謂不可不一見也. 於是同行時謝顯道亦在謝爲人誠實但聰悟不及先生故明道每言楊君聰明謝君如水投石然亦未嘗不稱其善伊川自涪歸見學者凋落多從佛學獨先生與謝丈不變因歎曰: 學者皆流於夷狄矣. 唯有楊謝二君長進.

『외서』12-61 明道先生作縣凡坐處皆書視民如傷四字常曰: 顥常愧此四字

『외서』12-62 伊川二十四五時呂原明首師事之

右四條見龜山語錄<楊時字中立二先生門人也. >

『외서』12-63 扶溝地卑歲有水旱明道先生經畫溝洫之法以治之未及興工而先生去官先生曰: 以扶溝之地盡爲溝洫必數年乃成吾爲經畫十里之間以開其端後之人知其利必有繼之者矣. 夫爲令之職必使境內之民凶年饑歲免於死亡飽食逸居有禮義之訓然後爲盡故吾於扶溝興設學校聚邑人子弟敎之亦幾成而廢夫百里之施至狹也. 而道之興廢繫焉是數事者皆未及成豈不有命與然知而不爲而責命之興廢則非矣. 此吾所以不敢不盡心也.

右一事見庭聞藁錄<楊公之子逈所記>

『외서』12-64 朱公掞來見明道於汝歸謂人曰: 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箇月游楊初見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旣覺顧謂曰: 賢輩尙在此乎日旣晩且休矣. 及出門門外之雪深一尺

『외서』12-65 伊川先生在經筵每進講必博引廣喩以曉悟人主講退范堯夫曰: 先生怎生記得許多先生曰: 只爲不記故有許多若還記却無許多也.

『외서』12-66 明道先生謂謝子雖少魯直是誠篤理會事有不透其顙有泚其憤悱如此

右三事見侯子雅言<侯仲良字師聖二先生之內弟>

『외서』12-67 和靜嘗以易傳序請問: 曰: 至微者理也. 至著者象也. 體用一源顯微無間莫太洩露天機否伊川曰: 如此分明說破猶自人不解悟<祁寬錄云伊川曰: 汝看得如此甚善呂堅中錄云伊川曰: 亦不得已言之耳. >

『외서』12-68 和靜嘗請曰: 某今日解得心廣體胖之義伊川正色曰: 如何和靜曰: 莫只是樂否伊川曰: 樂亦沒處著.

『외서』12-69 和靜偶學虞書伊川曰: 賢那得許多工夫

『외서』12-70 思叔詬詈僕夫伊川曰: 何不動心忍性思叔慙謝

『외서』12-71 暇日靜坐和靜孟敦夫<名厚潁川人>張思叔侍伊川指面前水盆語曰: 淸靜中一物不可著才著物便搖動

『외서』12-72 一日置酒伊川曰: 飮酒不妨但不可過惟酒無量不及亂聖人豈有作亂者事但恐亂其氣血致疾或語言錯顚容貌傾側皆亂也.

『외서』12-73 伊川歸自涪州氣貌容色髭髮皆勝平昔門人問: 何以得此先生曰: 學之力也. 大凡學者學處患難貧賤若富貴榮達卽不須學也.

『외서』12-74 鮑若雨劉安世劉安節數人自大學謁告來洛見伊川問: 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堯舜之道何故止於孝弟伊川曰: 曾見尹焞否曰: 未也. 請往問: 之諸公遂來見和靜以此爲問: 和靜曰: 堯舜之道止於孝弟孝弟非堯舜不能盡自冬溫夏凊昏定晨省以至聽於無聲視於無形又如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天地明察神明彰矣. 直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非堯舜大聖人不能盡此復以此語白伊川伊川曰: 極是縱使某說亦不過此

右八事涪陵記善錄<馮忠恕所記尹公語尹名焞字彦明伊川先生門人>

『외서』12-75 游定夫酢問: 伊川曰: 戒愼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便可馴致於無聲無臭否伊川曰: 固是後謝顯道<良佐> 問: 伊川如定夫之問: 伊川曰: 雖卽有此理然其間有多少般數謝曰: 旣云可馴致更有何般數伊川曰: 如荀子謂始乎爲士終乎爲聖人此語有何不可亦是馴致之道然他却以性爲惡桀紂性也. 堯舜僞也. 似此馴致便不錯了

『외서』12-76 楊子安侍郞學禪不信伊川每力攻其徒又使其親戚王元致問: 難於和靜先生曰: 六經蓋藥也. 無病安所用乎先生曰: 固是只爲開眼卽是病王屈服以歸伊川自涪陵歸過襄陽子安在焉子安問: 易從甚處起時方揮扇伊川以扇柄畫地一下曰: 從這裏起子安無語後至洛中子安擧以告和靜先生且曰: 某當時悔不更問: 此畫從甚處起和靜以告伊川伊川曰: 待他問: 時只與嘿然得似箇子安更喜懽也. 先生擧示子安子安由此遂服.

『외서』12-77 伊川與和靜論義命和靜曰: 命爲中人以下說若聖人只有箇義伊川曰: 何謂也. 和靜曰: 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爲也. 奚以命爲伊川大賞之又論動靜之際聞寺僧撞鐘和靜曰: 說著靜便多一箇動字說動亦然伊川頷之和靜每曰: 動靜只是一理陰陽死生亦然

『외서』12-78 謝顯道習擧業已知名往扶溝見明道先生受學志甚篤明道一日謂之曰: 爾輩在此相從只是學某言語故其學心口不相應盍若行之請問: 焉曰: 且靜坐伊川每見人靜坐便歎其善學

『외서』12-79 先生曰: 伊川常愛衣皂或塼褐紬襖其袖亦如常人所戴紗巾背後望之如鐘形其製乃似今道士謂之仙桃巾者然不曾傳得樣不知今人謂之習伊川學者大袖方頂何謂<先生在洛中常裹昌黎巾>

『외서』12-80 先生常問: 伊川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莫是上下一理否伊川曰: 到這裏只得點頭

『외서』12-81 郭忠孝每見伊川問: 論語伊川皆不答一日伊川語之曰: 子從事於此多少時所問: 皆大且須切問: 而近思

『외서』12-82 先生曰: 張思叔一日於伊川坐上理會盡心知性知天事天伊川曰: 釋氏只令人到知天處休了更無存心養性事天也. 思叔曰: 知天便了莫更省事否伊川曰: 子何似顔子? 顔子猶視聽言動不敢非禮乃所以事天也. 子何似顔子

『외서』12-83 先生嘗問: 於伊川如何是道伊川曰: 行處是

『외서』12-84 先生曰: 有人問: 明道先生如何是道明道先生曰: 於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婦上求

『외서』12-85 昔劉質夫作春秋傳未成每有人問: 伊川必對曰: 已令劉絢作之自不須某費工夫也. 劉傳旣成來呈伊川門人請觀伊川曰: 却須著某親作竟不以劉傳示人伊川沒後方得見今世傳解至閔公者昔又有蜀人謝湜提學字持正解春秋成來呈伊川伊川曰: 更二十年後子方可作謝久從伊川學其傳竟不曾敢出

『외서』12-86 張思叔三十歲方見伊川後伊川一年卒初以文聞於鄕曲自見伊川後作文字甚少伊川每云張繹朴茂

『외서』12-87 先生曰: 初見伊川時敎某看敬字某請益伊川曰: 主一則是敬當時雖領此語然不若近時看得更親切寬. 問: 如何是主一願先生善喩先生曰: 敬有甚形影只收斂身心便是主一且如人到神祠中致敬時其心收斂更著不得毫髮事非主一而何又曰: 昔有趙承議從伊川學其人性不甚利伊川亦令看敬字趙請益伊川整衣冠齊容貌而已趙擧示先生先生於趙言下有箇省覺處.

『외서』12-88 謝收問: 學於伊川答曰: 學之大無如仁汝謂仁是如何謝久之無入處一日再問: 曰: 愛人是仁否伊川曰: 愛人乃仁之端非仁也. 謝收去先生曰: 某謂仁者公而已伊川曰: 何謂也. 先生曰: 能好人能惡人伊川曰: 善涵養.

『외서』12-89 先生曰: 司馬溫公平生用心甚苦每患無著心處明道伊川歎其未止一日溫公謂明道某近日有箇著心處甚安明道曰: 何謂也. 溫公曰: 只有一箇中字著心於中甚覺安樂明道擧似伊川伊川曰: 司馬端明却只是㨂得一箇好字却不如只敎他常把一串念珠却似省力試說與時他必不受也. 又曰: 著心只那著的是何

『외서』12-90 謝顯道久住太學告行於伊川云將還蔡州取解且欲改經禮記伊川問: 其故對曰: 太學多士所萃未易得之不若鄕中可必取也. 伊川曰: 不意子不受命如此子貢不受命而貨殖蓋如是也. 顯道復還次年獲國學解

『외서』12-91 韓持國與伊川善韓在潁昌欲屈致伊川明道預戒諸子姪使置一室至於修治窗戶皆使親爲之其誠敬如此二先生到暇日與持國同游西湖命諸子侍行行次有言貌不莊敬者伊川回視厲聲叱之曰: 汝輩從長者行敢笑語如此韓氏孝謹之風衰矣. 持國遂皆逐去之<先生聞於持國之子彬叔名宗質>

『외서』12-92 王介甫爲舍人時有雜說行於時其粹處有曰: 莫大之惡成於斯須不忍又曰: 道義重不輕王公志意足不驕富貴有何不可伊川嘗曰: 若使介甫只做到給事中誰看得破

『외서』12-93 伊川歸自涪陵謝顯道自蔡州來洛中再親炙焉久之伊川謂先生及張思叔繹曰: 可去同見謝良佐問: 之此回見吾有何所得尹張如所戒謝曰: 此來方會得先生說話也. 張以告伊川伊川然之

『외서』12-94 周恭叔<行已>自太學早年登科未三十見伊川持身嚴苦塊坐一室未嘗窺牖幼議母黨之女登科後其女雙瞽遂娶焉愛過常人伊川曰: 某未三十時亦做不得此事然其進銳者其退速每嘆惜之周以官事求來洛中監水南糴場以就伊川會伊川有涪陵行後數年周以酒席有所屬意旣而密告人曰: 勿令尹彦明知又曰: 知又何妨此不害義理伊川歸洛先生以是告之伊川曰: 此禽獸不若也. 豈得不害義理<又曰: 以父母遺體偶倡賤其可乎>

『외서』12-95 溫州鮑若雨<商霖>與鄕人十輩久從伊川一日伊川遣之見先生鮑來見且問: 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如何先生曰: 賢懣只爲將堯舜做天道孝弟做人道便見得堯舜道大孝弟不能盡也. 孟子下箇而已字豈欺我哉! 孝經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只爲天地父母只一箇道理諸公尙疑焉先生曰: 曲禮視於無形聽於無聲亦是此意也. 諸公釋然歸以告伊川伊川曰: 敎某說不過如是次日先生見伊川伊川曰: 諸人謂子靳學不以敎渠果否先生曰: 某以諸公遠來依先生之門受學某豈敢輒爲他說萬一有少差便不悞他一生伊川頷之

『외서』12-96 王介甫與曾子固鞏善役法之變皆曾參酌之晩年亦相暌伊川常言今日之禍亦是元祐做成以子瞻定役法凡曰: 元豐者皆用意更改當時若使子固定必無損益者又是他黨中自可杜絶後人議也. 因其暌必能變之况又元經他手當知所裁度也. 此坐元祐術故也. 伊川每曰: 靑苗決不可行舊役法大弊須量宜損益<此叚可疑>

『외서』12-97 伊川論國朝名相必曰: 李文靖

『외서』12-98 伊川與韓持國善嘗約候韓年八十一往見之<闕>間正月一日因弟子賀正乃曰: 某今年有一債未還春中須當暫往潁昌見韓持國蓋韓八十也. 春中往造焉久留潁昌韓早晩伴食體貌加敬一日韓密謂子彬叔曰: 先生遠來無以爲意我有黃金藥楪一重二十兩似可爲先生壽然未敢遽言我當以他事使子侍食因從容道吾意彬叔侍食如所戒試啓之先生曰: 某與乃翁道義交故不遠而來奚以是爲詰朝遂歸韓謂彬叔曰: 我不敢面言政謂此爾再三謝過而別

『외서』12-99 王子眞<佺期>來洛中居於劉壽臣園亭中一日出謂園丁曰: 或人來尋愼勿言我所向是日富韓公來見焉不遇而還子眞晩歸又一日忽戒灑埽又於劉丐茶二杯炷香以待是日伊川來款語終日蓋初未嘗夙告也. 劉詰之子眞曰: 正叔欲來信息甚大又嵩山前有董五經隱者也. 伊川聞其名謂其爲窮經之士特往造焉董平日未嘗出菴是日不値還至中塗遇一老人負茶果以歸且曰: 君非程先生乎伊川異之曰: 先生欲來信息甚大某特入城置少茶果將以奉待也. 伊川以其誠意復與之同至其舍語甚款亦無大過人者但久不與物接心靜而明也. 先生問: 於伊川伊川曰: 靜則自明也.

『외서』12-100 先生嘗問: 伊川春秋解伊川每曰: 已令劉絢去編集俟其來一日劉集成呈於伊川先生復請之伊川曰: 當須自做也. 自涪陵歸方下筆竟不能成書劉集終亦不出

『외서』12-101 孟敦夫<厚>來伊川又從王氏而擧業特精獨處一室糞穢不治嘗獻書於伊川伊川曰: 孟厚初時說得也. 似其後須沒事生事一日語之曰: 子胡不見尹焞張繹朋友間最好講學然三公皆同齒也. 敦夫來見先生曰: 先生令某來見二公若彦明則某所願見如思叔莫不消見否先生曰: 只不消見思叔之心便是不消見某之心也. 伊川嘗謂學者曰: 孟厚不治一室, 竟亦何益? 學不在此假使埽灑得潔淨莫更快人意否?

『외서』12-102 寬因問: 伊川謂永叔如何先生曰: 前輩不言人短每見人論前輩則曰: 汝輩且取他長處

『외서』12-103 橫渠昔在京師坐虎皮說周易聽從甚衆一夕二程先生至論易次日橫渠撤去虎皮曰: 吾平日爲諸公說者皆亂道有二程近到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輩可師之<逐日虎皮出是日更不出虎皮也. > 橫渠乃歸陜西

『외서』12-104 先生曰: 昔與范元長同見伊川偶有幹先起下階伊川謂范曰: 君看尹彦明他時必有用於世

『외서』12-105 明道說仁宗一日問: 折米折幾分曰: 折六分怪其太甚也. 有旨只令折五分次供進偶覺藏府曰: 習使然也. 却令如舊又禁中進膳飯中有砂石含以密示嬪御曰: 切勿語人朕曾食之此死罪也. 又一日思生荔枝有司言已供盡近侍曰: 市有鬻者請買之上曰: 不可令買之來歲必增上供之數流禍百姓無窮又一日夜中甚飢思燒羊頭近侍乞宣取上曰: 不可今次取之後必常備日殺三羊, 暴殄無窮竟夕不食

『외서』12-106 先生曰: 楊中立答伊川論西銘書云云尾說渠判然無疑伊川曰: 楊時也. 未判然

『외서』12-107 先生曰: 某纔十七八歲見蘇季明敎授時某亦習擧業蘇曰: 子修擧業得狀元及第便是了也. 先生曰: 不敢望此蘇曰: 子謂狀元及第便是了否唯復這學更有裏先生疑之日去見蘇乃指先生見伊川後半年方得大學西銘看

『외서』12-108 先生與思叔共學之久一日伊川問: 二子尋常見處同否爲我言之先生曰: 某不逮思叔如凡有請問: 未達必三四請益尙有未得處久之乃得如思叔則先生才說便點頭會意往往造妙只是某雖愚鈍自保守得若思叔則某未敢保他伊川笑曰: 也. 是也. 是自後每同請益退伊川必謂諸郞曰: 張秀才如此不待尹秀才肯待

『외서』12-109 南方學者從伊川旣久有歸者或問: 曰: 學者久從學於門誰最是有得者伊川曰: 豈便敢道他有得處且只是指與得箇岐徑令他尋將去不錯了已是忒大㬠若夫自得尤難其人謂之得者便是已有也. 豈不難哉! 若論隨力量而有見處則不無其人也.

『외서』12-110 司馬溫公修通鑑伊川一日問: 修至何代溫公曰: 唐初也. 伊川曰: 太宗肅宗端的如何溫公曰: 皆簒也. 伊川曰: 此復何疑伊川曰: 魏徵如何溫公曰: 管仲孔子與之某於魏徵亦然伊川曰: 管仲知非而反正忍死以成功業此聖人所取其反正也. 魏徵只是事讐何所取耶? 溫公竟如舊說<管仲雖初有過善補者也. 魏徵初實無過者也. 功業雖多何足法乎>

『외서』12-111 與叔問: 伊川曰: 某見孟子亦有疑處舜爲法於後世我猶未免爲鄕人憂之如何如舜而已伊川曰: 聖人憂則有之疑則無夫何故人所當憂不得不憂如孔子是吾憂也. 若疑則無之矣.

『외서』12-112 先生曰: 近有人說伊川自比孔孟先生曰: 某不識明道每見伊川說學問: 某豈敢比先兄由是推之決無此語也.

『외서』12-113 先生曰: 悟則句句皆是這箇道理道理已明後無不是此事也. 如孔子謂六十而耳. 順聞無不通然後可至不踰矩也. 明道作洛河竹木務時過一寺門墻上有人題要不悶守本分時田明之隨行明道每過必曰: 好語一日明之問: 之明道曰: 只被人不守本分也. 後先生聞此語復問: 伊川伊川曰: 只爲人不能盡分先生謂寬曰: 看伊川此語豈不是悟則句句是凡一言一句便推到極處看盡分字是大小氣象又謂寬曰: 才說盡分便不消說悶也.

『외서』12-114 先生曰: 伊川易序旣成其中有曰: 體用一源顯微無間先生告伊川曰: 似太洩漏天機伊川曰: 汝看得如此甚善伊川作詩序二篇昔人傳之不眞先生一日請問: 曾作否伊川曰: 有之但不欲示人再三請乃得之曰: 爲子出此二篇今傳之者是也.

『외서』12-115 先生一日看大學有所得欲擧似伊川伊川問: 之先生曰: 心廣體胖只是自樂伊川曰: 到這裏和樂字也. 著不得

右四十一條見祁寬所記尹和靜語<寬字居之>

『외서』12-116 先生云初見伊川先生一日有江南人鮑某守官西京見伊川問: 仁曰: 仁者愛人便是仁乎伊川曰: 愛人仁之事耳. 先生時侍坐歸因取論語中說仁事致思久之忽有所得遂見伊川請益曰: 某以仁惟公可盡之伊川沈思久之曰: 思而至此學者所難及也. 天心所以至仁者惟公爾人能至公便是仁

『외서』12-117 伊川使人抄范純夫唐鑑先生問: 曰: 此書如何? 伊川曰: 足以垂世唐鑑議論多與伊川同<如中宗在房陵事之類>

『외서』12-118 伊川自涪陵歸易傳已成未嘗示入門弟子請益有及易書者方命小奴取書篋以出身自發之以示門弟子非所請不敢多閱一日出易傳序示門弟子先生受之歸伏讀數日後見伊川伊川問: 所見先生曰: 某固欲有所問: 然不敢發伊川曰: 何事也. 先生曰: 至微者理也. 至著者象也. 體用一源顯微無間似太露天機也. 伊川歎美曰: 近日學者何嘗及此某亦不得已而言焉耳.

『외서』12-119 明道嘗謂人曰: 天下事只是感與應耳. 先生初聞之以問: 伊川曰: 此事甚大人當自識之先生曰: 綏之斯來動之斯和是亦感與應乎曰: 然

『외서』12-120 門弟子請問: 易傳事雖有一字之疑伊川必再三喩之蓋其潛心甚久未嘗容易下一字也.

『외서』12-121 先生又云見王信伯云昔時問: 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之意於張思叔思叔對曰: 堯舜其猶病諸後因侍伊川伊川問: 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如何說則對以思叔之語伊川曰: 不然天地以無心故不憂聖人致有爲之事故憂

『외서』12-122 游定夫問: 伊川戒愼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及其至也. 至於無聲無臭乎伊川曰: 馴此可以至矣. 後先生與周恭叔以此語問: 伊川伊川曰: 然其間亦豈無事恭叔請問: 伊川曰: 如荀子云學者始乎爲士終乎聖人可以明之

『외서』12-123 昔嘗請益於伊川曰: 某謂動靜一理伊川曰: 試諭之適聞寺鐘聲某曰: 譬如此寺鐘方其未撞時聲固在也. 伊川喜曰: 且更涵養

『외서』12-124 有人說無心. 伊川曰: 無心便不是只當云無私心

『외서』12-125 游定夫忽自太學歸蔡過扶溝見伊川伊川問: 試有期何以歸也. 定夫曰: 某讀禮太學以是應試者多而鄕擧者實少伊川笑之定夫請問: 伊川曰: 是未知學也. 豈無義無命乎定夫卽復歸太學是歲登第<定夫字誤當作顯道>

『외서』12-126 昔見伊川問: 易乾坤二卦斯可矣. 伊川曰: 聖人設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後世尙不能了乾坤二卦豈能盡也. 旣坐伊川復曰: 子以爲何人分上事對曰: 聖人分上事曰: 若聖人分上事則乾坤二卦亦不須況六十四乎

『외서』12-127 伊川所戴帽, 桶八寸簷七分四直

『외서』12-128 鮑若雨與同志數人見伊川問: 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恐孝弟不足以盡堯舜之道伊川令與和靜商量諸人見和靜和靜對曰: 此何所疑孝以事親弟以事長能盡孝弟之道者惟堯舜能之諸人未喩和靜曰: 且如孝子視於無形聽於無聲孝弟之至通於神明且道此箇道理如何鮑復見伊川伊川曰: 某亦不過如此說鮑又曰: 尹秀才直是袐此道不肯容易說伊川後問: 之和靜曰: 此道衆所公共某何敢秘其說但恐一語有差則有累學者伊川曰: 某思慮不及

『외서』12-129 張思叔與和靜侍伊川伊川問: 曰: 賢輩尋常商量事有疑處否對曰: 張某所說某不疑某所說張某不疑張某聰明道頭知尾某必待再三問: 然後曉. 然但恐張某守不定如某. 伊川喜 右十四條見呂堅中所記尹和靜語<堅中字景實>

『외서』12-130 問: 將孔子之言切要處思索如何曰: 須是熟看語孟玩味咀嚼伊川云若熟看語錄亦自得者此也. 當時門人有問: 且將語孟緊要處看如何? 伊川曰: 固是好若有得終不浹洽蓋吾道非如釋氏一見了便從空寂去

『외서』12-131 問: 伊川說人之生也. 直是天命之謂性謝顯道云順理之謂直竊謂順理是率性之事天命之性無待於順理也. 二說異同曰: 伊川說上一截顯道說下一截

『외서』12-132 先生曰: 明道猶有謔語若伊川則全無問: 如何謔語曰: 明道聞司馬溫公解中庸至人莫不飮食鮮能知味有疑遂止笑曰: 我將謂從天命之謂性便疑了伊川直是謹嚴坐間無問: 尊卑長幼莫不肅然

『외서』12-133 一日偶見秦少游問: 天若知也. 和天瘦是公詞否少游意伊川稱賞之拱手遜謝伊川云上穹尊嚴安得易而侮之少游面色騂然

『외서』12-134 先生曰: 伊川年四十以後記性愈進今人年長則健忘豈可不知其故哉!

『외서』12-135 伊川涪陵之行, 過灩澦波濤洶湧舟中之人皆驚愕失措獨伊川凝然不動岸上有樵者厲聲問: 曰: 舍去如斯達去如斯欲答之而舟已行

右五條見震澤語錄<王蘋信伯門人信州周憲所記>

『외서』12-136 說之見伊川先生論曾子易簀事先生曰: 是禮也. 君子所以貴乎禮者爲其以之而生以之而死如此其明也. 說之曰: 是禮古人孰不然蓋曾子獨有傳焉爾後世之士自賤其身而絶於禮此事始廢或者似有得於此而蔽於浮屠老子虛誕之說乃不謂之理而謂之達安知吾道之所以貴哉! 先生曰: 然

右一事見詹事文集<說之以道>

『외서』12-137 神宗問: 明道以張載邢恕之學奏云張載臣所畏邢恕從臣游

『외서』12-138 伊川謂明道曰: 吾兄弟近日說話太多明道曰: 使見呂晦叔則不得不少見司馬君實則不得不多

『외서』12-139 張子正蒙云冰之融釋海不得而與焉伊川改與爲有

『외서』12-140 游定夫問: 伊川陰陽不測之謂神伊川曰: 賢是疑了問: 是揀難底問

『외서』12-141 元祐中客有見伊川者凡案間無他書惟印行唐鑑一部先生曰: 近方見此書三代以後無此議論

右五條見氏客語<不知何人所錄>

『외서』12-142 正獻公旣薦常秩後差改節嘗對伯淳有悔薦之意伯淳曰: 願侍郞寧百受人欺不可使好賢之心少替公敬納焉

『외서』12-143 伊川嘗言今僧家讀一卷經便要一卷經中道理受用儒者讀書却只閒了都無用處

『외서』12-144 伊川先生言人有三不幸年少登高科一不幸席父兄之勢爲美官二不幸有高才能文章三不幸也.

『외서』12-145 明道先生嘗至禪寺方飯見趨進揖遜之盛歎曰: 三代威儀盡在是矣.

右四條見呂氏童蒙訓<呂本中字居仁原明侍講之孫>

『외서』12-146 有言鬼物於伊川先生者先生云君曾親見邪伊川以爲若是人傳必不足信若是親見容是眼病

『외서』12-147 尹彦明與思叔同時師事伊川先生思叔以高識彦明以篤行俱爲先生所稱先生沒思叔亦病死彦明窮居敎學未嘗少自貶屈常以伊川敎人專以敬以直內爲本彦明獨能力行之

『외서』12-148 彦明嘗言先生敎人只是專令用敬以直內若用此理則百事不敢輕爲不敢妄作不愧屋漏矣. 習之旣久自然有所得也. 因說往年先生歸自涪陵日日見之一日因讀易至敬以直內處因問: 先生不習無不利時則更無睹當更無計較也. 耶? 先生深以爲然且曰: 不易見得如此且更涵養不要輕說

『외서』12-149 晁以道常說頃嘗以書問: 伊川先生云某平生所願學者康節先生也. 康節先生沒不可見康節之友惟先生在願因先生問: 康節之學伊川答書云某與堯夫同里巷居三十年餘世間事無所不論惟未嘗一字及數耳.

『외서』12-150 崇寧初家叔舜從以黨人子弟補外官知河南府鞏縣請見伊川先生問: 當今新法初行當如何做先生云只有義命兩字當行不當行者義也. 得失禍福命也. 君子所處只說義如何耳.

『외서』12-151 以道見伊川先生論難反復以道曰: 如此是先生亦欲人同已先生不答門人云先生所欲同者非同已也. 正欲道之同耳.

『외서』12-152 崇寧元年叔父舜從至洛中請見伊川先生先生召食食五品亦甚豐潔坐間問: 事甚衆先生一一酬答臨行又請敎語甚詳旣而微笑云只被公家學佛

『외서』12-153 伊川先生甚愛表記中說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蓋常人之情才放肆則日就曠蕩自檢束則日就規矩

右八事呂氏雜志<同上>

『외서』12-154 伊川先生自涪州順流而歸峽江峻急風作浪湧舟人皆失色而先生端坐不動岸旁有問: 者云達後如此舍後如此伊川先生意其非凡人也. 欲起揖之而舟去遠矣. <親見呂舍人十一丈說按此段已見邵氏見聞錄及震澤語錄恐當以邵氏所記爲正>

『외서』12-155 伊川先生自涪州歸過襄州楊畏爲守待之甚厚先生曰: 某罪戾之餘安敢當此畏曰: 今時事已變先生曰: 時事雖變某安敢變<此乃劉子駒處見其祖所錄今省記此>

右二事汪端明記

『외서』12-156 右諌議大夫孔文仲言謹按通直郞崇政殿說書程頤人物纖汙天資憸巧貪黷請求元無鄕曲之行奔走交結常在公卿之門不獨交口褒美又至連章論奏一見而除朝籍再見而升經筵臣頃任起居舍人屢侍講席觀某陳說凡經義所在全無發明必因藉一事汎濫援引借無根之語以搖撼聖聽推難引之迹以惑淵慮上德未有嗜好而常啓以無近酒色上意未有信向而常開以勿用小人豈惟勸導以所不爲實亦矯欺以所無有每至講罷必曲爲卑佞附合之語借如曰: 雖使孔子復生爲陛下陳說不過如此又如曰: 伏望陛下燕閒之餘深思臣之說無忘臣之論又如曰: 臣不敢子細敷奏慮煩聖聽恐有所疑伏乞非時特賜宣問: 容臣一一開陳. 當陛下三年不言之際頤無日無此語以感切上聽陛下亦必黽勉爲之應答. 又如陛下因咳罷講及御邇英學士以下侍講讀者六七人頤官最小乃越次獨候問: 聖體橫僭過甚並無職分如唐之王伾王叔文李訓鄭注是也.

右孔文仲章疏

<按文仲所言雖極其誣詆然所載經筵進說尤見先生所以愛君之心有門弟子所不及聞者故今特附於此呂申公家傳去文仲本以伉直稱然惷不曉事爲浮薄輩所使以害善良晩乃自知爲小人所紿憤鬱嘔血而死然則此疏不掩防微納忠之善言乃其伉直所發而凡醜詆無根之語則爲浮薄輩所使而晩乃悔之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