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介绍》

dh_edu
Gu (토론 | 기여)님의 2023년 6월 14일 (수) 20:42 판 (天珠天眼)
이동: 둘러보기, 검색

可视化数据


唐卡(藏族绘画)、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TANG KA

中文名 外文名 别 名 定 义 申报地区 批准时间 遗产类别 非遗级别 遗产编号
唐卡 Thang-ga 唐嘎,唐喀 用彩缎装裱后悬挂的宗教卷轴画 西藏自治区 2006年 民间美术 国家级 Ⅶ—14

历史起源

唐卡的起源学术界观点不一,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1、唐卡是随佛教由印度传来的绘画形式。由意大利学者杜齐提出。他认为唐卡源于印度古老宗教布画“钵陀”,随佛教传入西藏。钵陀与汉地绘画不同主要在于画布,汉地绘画多为纸和绢,钵陀则以棉布为底,这与唐卡画布一致。此外,唐卡绘画中曼荼罗画为正方形画布、佛像画画布长宽比例为4:3,这都与钵陀相同 。
2、由中国学者谢继胜提出,唐卡受中原绘画的影响产生。他在《唐卡的起源》一文中指出:“唐卡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并非来自印度,实际上他的发展演变过程从汉唐至宋元的中原汉地卷轴画的形成演变过程相一致,发源于蕃汉交往密切的敦煌,沿着佛教绘画的轨迹,由吐蕃旗幡画演变而成”。
3、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所著的《释迦牟尼·水晶宝镜》书中所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一幅吉祥天母女神像,在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看到了这幅女神像,将此作为装藏,放在神像里了。此为西藏学术界对于唐卡起源之说。
4、唐卡是由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布画继承发展而来。苯教僧侣实用便携布画以便传教布道,后被佛教所用 。

绘画题材

唐卡被人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其题材内容以宗教为主,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
一般可分为,宗教类和非宗教类。
宗教类包括:曼荼罗画、本生、集树会、祖师像、生活传记、诸佛菩萨、本尊护法、空行、罗汉、生死轮回图、西方极乐世界等。
非宗教类包括:历史、传说故事、天文历算、藏医药学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宗教画——佛像,这种唐卡一般中心位置描绘主要人物,从画面上角开始,围绕主体,按顺时针方向与中心人物有关的人物、活动场所或故事布满一周。每幅唐卡画一般描绘了一个较完整的故事,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历史、时间、空间的限制。画面人物也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构图均衡、丰满、多变 。

艺术流派

唐卡最早是受尼泊尔风格的影响 在公元7世纪左右,随着佛教的大量传入,西藏境内大兴建寺修庙之风, 当时寺庙内的壁画、塑像等都由尼泊尔和中国的画家、雕塑家所塑绘, 自此之后到15世纪之前的由尼泊尔和藏族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后人一并称之为尼泊尔画派 。之后有在宗喀巴时期的齐岗画派;15世纪兴起的勉唐画派和钦则画派;16世纪兴起的噶玛嘎孜画派等。

尼泊尔画派

尼泊尔画派主要流行于11世纪至13世纪,松赞干布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随同公主进藏的有尼泊尔艺术家,他们把尼泊尔的艺术风格融入于西藏本地艺术之中,形成了唐卡中的尼泊尔流派。这个流派的绘向以暖色调为主,画面中央的主尊占有很突出的地位,护法诸尊被安排在四周整齐的小方格内,造像较为简单,身段僵硬,着衣少而单薄,饰物沉重感强。

齐岗画派

齐岗画派由雅堆·齐乌岗巴创立,这一田派主要流行于13世纪的卫藏地区,它一方面继承了吐蕃时期和分治时期的绘画神韵,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尼泊尔画风的某些特色,主要在于构图上既继承了尼泊尔画派的构图,又稍有变化。中央的主尊所占有的位置相对减少,在色彩上仍然以暖色为主凋。在背景上,此画派喜欢用卷草纹作为装饰,更为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人物的手指、脚趾等细微之处,也使人物的姿势、服饰等更为流畅、飘逸 。

勉唐画派

勉唐画派(另译门赤画派、勉塘画派)艺术产生并形成于赞普时代,兴盛于帕竹时代中期至甘丹颇章时代。画派出创始人为勉拉·顿珠嘉措,其传世之作《造像量度如意宝》,详细论述了绘画和雕塑的造像量度,指出了某些书籍在造像量度上出现的错误及由此带来的恶果,阐述了藏画的实践方法。并博采诸长,该画派造像法度精严,与传统的块面表现相比,尤其注重线条的运用,线条工整流畅,色调活泼鲜亮,变化丰富。旧勉唐画派的画风承袭了印度一尼泊尔绘画样式,但在背景处理上加进了带有地方特色的风景和花卉纹饰,线条匀称精到,浅淡施色加金线勾勒。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勉唐画派进入鼎盛时期,优秀画师层出不穷。遗存在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的壁画、唐卡多为勉唐画派画师所绘。西藏绘画发展到新勉唐画派时走向了成熟和繁荣。西藏历代画师经过若干世纪的实践,将早期流行的印度一尼泊尔样式与元以后汉地明清艺术因素的影响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藏民族独特的宗教绘画样式。1949年至1966年为一转折期,1966年后开始冷落、沉寂。尽管20世纪80年代后地方政府做了不少抢救工作,但其绘画技艺依然处于难以为继的状态 。

钦则画派

钦则画派形成于15世纪中叶以后,主要流行于后藏和山南地区,创始人是贡嘎岗堆·钦则钦莫(另译:贡嘎岗堆·钦泽切姆)。钦则钦莫自幼酷爱美术,在传统藏传尼泊尔派绘画的基础上吸收中原汉地、印度等地的绘画技法,创立了画派。钦则画派在构图上保持了印度-尼泊尔绘画传统中主尊像较大的特点,重点突出,周围众小像排列井然有序。但在风景表现中已开始融和汉地绘画的表现程式,逐步形成藏民族绘画语言体系 。
据传山南多吉丹寺的壁画即出自钦则钦莫之手。对于勉钦两派,画界历来有“一文一武”之说,勉派尚“文”,钦派尚“武”。比较而言,钦派更擅长绘制怒相神,其面相威严孔武,人物造型丰满圆润,形象稳健而又多跃然舞姿,动中有静、刚柔相济,颇具阳刚之美;色彩表现沉着饱满,善于使用对比色,强烈而跳跃,配色细腻讲究,装饰味很强。钦则派还善于绘制坛城,样式独特,刻画精致绝伦,纹样繁密华丽。

噶玛嘎孜画派

噶玛嘎孜画派又译“嘎玛嘎赤画派”,亦简称“噶孜派”或“嘎赤派”,脱胎于“门孜”画派。流行于藏区东部,以四川省甘孜、德格和西藏昌都为中心,相传在16世纪由南喀扎西活佛创建,以噶玛巴大法会而得名。
噶玛嘎孜画派的风格来源较为复杂,其创派人物南喀扎西活佛以南亚梵式铜佛像为范,深受勉唐派绘画嘎丹夏觉巴·页觉彭德的影响。经与南喀扎西同时期的八世噶玛巴活佛米久多吉总结先师及自己的经验,撰成《线准太阳明镜》,从而奠定了噶孜画派的理论基础。其后,十世噶玛巴曲英多吉从一套罗汉丝绢唐卡中发现了汉族界画和青绿山水技法的妙处,开始以工笔重彩绘制唐卡,作品具有浓重的汉族风格,有别于卫藏地区的勉唐、钦则两大画派。在南喀扎西之后,又有两名画师继承了噶孜派画风,一是却吉扎西,以青绿设色著称;一是噶旭噶玛扎西,以独创出新著称。他们与南喀扎西一道,被誉为“噶孜三扎西”。
继“噶孜三扎西”之后,康巴炉霍郎卡杰的微型唐卡堪称一绝,而德格普布泽仁留存在德格印经院的画版几乎成为噶玛嘎孜画派的范本。噶孜画派承传谱系十分明晰,历代名家辈出。派系传承中因地域、师承诸种关系而派生分支,导致风格变化,形成“旧噶孜派”和“新噶孜派”。

新勉画派

新勉画派即新勉唐画派,指五世达赖时期(明泰昌元年至清康熙四年)的藏画师藏巴·曲英嘉措在继承勉唐画派精华、综合噶玛嘎孜画派和钦则画派的部分特点、吸收汉地绘画的某些因素的基础上,开一代新风,成为西藏民族绘画的最典型特点就是“标准样式”,即指典范,是近现代西藏佛教绘画的“经典”和“范例”。格鲁教派为进一步巩固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在西藏广建寺院,为完成短时间内广建寺院的任务,新勉派把《度量经》作为制作壁画、唐卡的严格标准,逐步形成了佛教绘画的标准样式。
其风格特点具体表现为:
1、源自勉唐派传承的部分有:造象度量严格,色彩明快,底层色厚涂,粗壮饱满的四肢和脸形,“兰叶描”勾勒衣饰线条,汉族化的民间图案,装饰性的山、石、树、云。
2、融合噶玛嘎孜画派特点的部分是:汉族化的青绿山水、渲染技法中层次丰富细腻、善用灰色表现皮肤。
3、吸收钦则特点的部分为:人物毛发有虚实变化,形象边线的节奏十分丰富 。

天珠

天珠英语是gZi Beads, [1] 藏语叫(zi 斯)汉语译为“斯”或“瑟”,又称“天降石”。在《藏汉大辞典》里天珠的解释为:“亚玛瑙,猫睛石,一种宝石,俗称九眼珠。入药能治脑溢血”。最早的天珠为象雄天珠,象雄天珠诞生于古代横跨中亚及青藏高原最强大的文明古国--古象雄王国,它是雍仲本教的圣物,是藏族七宝之首”。
象雄天珠由大成就者和高僧大德供奉加持装藏供佛或者伏藏传世而来,现存世(老)天珠皆为古人遗存,无比珍稀罕见。 象雄天珠是古象雄文明时期的产物。
天珠的实际身份,是一种九眼石页岩,主要产自于西藏,藏东和拉答克地区,内部含有玉质和玛瑙的主要成分,但是还没有达到玛瑙的级别。
7843743ca0f106375c942758c1fb151.jpg

名称由来

天珠的名称何人所取已不可求证,港澳台叫天珠,藏族叫“丝”,汉族则称“九眼珠”。奥地利藏学家勒内.德、内贝斯基.沃科维茨于公元一九五二年出版的《来自西藏的史前珠》及一九五三年出版的《西藏的神灵和鬼怪》
两本书中,均称为“猫眼石”。杜宾.路易斯先生于公元一九八六年出版的《珠的历史》书中提到这类珠子为“蚀刻或漂白的红玉髓”。《新唐书》记载:“吐蕃妇人辫发,戴不瑟瑟珠,云珠之好者,一珠易一良马。”著名的现代藏学家格勒博士在《藏族苯教的神》论文称这种珠子为九眼勒子。台湾著名的学者刘良佑教授在《天珠探秘》文中提到西藏学者通常称天珠为“白玛瑙勒子”,是藏族服饰勒子项圈材料的一种。台湾天珠商人林东广在一九九七年出版的《西藏天珠》一文中从头至尾称天珠。
西藏先民认为,天珠是神创造的超自然之物,是自然生成的或天降下来的,如果有谁说天珠是“天人合一”的工艺品,会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问许多藏族群众天珠来自哪里,他们讲述着同一个古老的神话:在古代,天珠是神仙佩戴的装饰物,每当珠子破损或稍有损坏,神仙就把他们抛洒下生物的化石,与鹦鹉螺、三叶虫处于同一时代。在喜马拉雅定日一带、藏北无人区化石山上都有人曾捡到过海螺化石天珠。老百姓的故事则说:曾经有一个人在高山之巅见到这样一只虫子,他用帽子扑它并将它罩住。当他挪开帽子时,虫已经石化了,成了一粒天珠。R.内贝斯基—沃科维茨博士在其《西藏的史前珠子》一文中讲述西藏西部阿里地区的一个传说。人们认为,天珠起源于茹多克附近的一座山上,遇上大雨天珠如溪流般地沿余坡泻而下。然而,有一天,一个巫婆用“邪恶的目光”盯着那座山,于是天珠马上停止流淌。在天珠不断流出的地方还可以看到颇具特色、眼睛纹路的天然天珠。

天珠分类

天然天珠的分类:
1、圆板珠(又叫天眼石、羊眼天珠、羊眼板珠等);
2、药师珠(大部分为天然一线,但也有人工蚀刻的);
3、缠丝玛瑙(商业化别名众多);
4、法螺天珠(曾经喜马拉雅山地区是一片海洋,法螺天珠就是曾经水生物的化石,因为有圆圈,所以被视作神圣);
5、硅化木(部分树木在沙漠地区可玉化,很少一部分上有圆圈,取之打磨后可成配饰);
6、金钱石(密集恐惧症患者慎搜)。

人工天珠的分类:
人工天珠在理论界称为“镶蚀玛瑙”、“镶蚀玉髓”、“蚀刻玛瑙”、“蚀刻玉髓”等等。由于先民并不清楚单晶质二氧化硅与多质二氧化硅的区别,所以在此并不区分玛瑙和玉髓的区别,下文统称玛瑙。
1、根据蚀刻材料来分类,可以分为碱蚀玛瑙浴酸洗玛瑙。酸洗一般使用硝酸,碱蚀一般使用植物碱。
2、根据原产地划分,可以分为西藏天珠(通体蚀白后画黑线)、西亚天珠(红玉髓上蚀白线)、印度天珠(通体蚀黑后画白线,如龟背纹“寿珠”)、尼泊尔天珠(透明玛瑙上交替蚀刻黑白线)。
3、根据网络学者划分,可以分为纯系、崩系、冲系。
4、内贝斯基·沃科维茨博士在其论文《西藏的史前珠子》一文中的五分法。

象雄天珠

最早的天珠为象雄天珠,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科考人员在阿里地区札达县象泉河南岸进行发掘时,发现出土了一大批古象雄时期的珍贵文物。其中就有极为精美的天珠,这是青藏高原首次考古出土的象雄天珠。 这一发现为考察西藏地区天珠的出现年代、形态纹饰等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证实了古象雄时期天珠的真实存在和盛行.考古学家2015年在西藏阿里地区象泉河南岸一处古象雄时期墓地发现了地层关系清晰、明确年代最早的古天珠,系青藏高原首次出土。

象雄天珠诞生于几千年前古代横跨中亚及青藏高原最强大的文明古国--古象雄王国,它是象雄雍仲本波佛教的圣物,是藏族七宝之首、它的流传主要是藏传佛教寺院、大德高僧供奉加持和装藏供佛转世而来,是统治阶层成为权力的象征流传世袭,是达官显贵作为财富遗留传世。象雄是西藏文明的发祥地,幅员辽阔且位于黄金之路和天珠之路等交通要塞的古象雄,堪称“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驿站”和“古丝绸之路驿站”。

象雄天珠由大成就者和高僧大德供奉加持装藏供佛或者伏藏传世而来,现存世(老)天珠皆为古人遗存,无比珍稀罕见。象雄天珠是有实物见证的最古老、至纯的天珠,是极为稀有难得的珍宝。阿里地区的象雄天珠是火星陨石与地球玉髓玛瑙矿脉熔和后的产物,因其传世久远、图腾玄奥、材质珍稀、底蕴深邃、加持殊胜而被世世代代生活在雪域高原的人们一直供奉尊崇、顶礼膜拜,被视为生命般珍贵的传世之宝。

象雄天珠是古象雄文明时期的产物,从医学的角度而言:天珠是治病救命的良药,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功效。在《四部医典》中关于天珠的记载:有70余种藏药方使用天珠,是治疗血疾的重要特效药材。《四部医典》的宗源书籍源自象雄雍仲本教“五明”之一的“医方明”。“医方明”是幸饶佛祖为了医治好众生的各种疾病以及心病而传讲的以《十万颂四部医典》为主体的医学理论。

天珠天眼

天眼为自然形成,非人工雕画,是一种沉积岩有极强的磁场,天然形成的规则图案,以眼球为主,辅以三角形、四边形等,据称可招福挡煞、趋吉避凶。琢磨后的成品凸显眼球妆纹饰,是价格无法估量的佛教圣物。

一眼

特别可使心绪清明、心情愉悦,促进智能增长。单眼天珠,数量非常少

二眼

并蒂长生,玉树连枝,家庭美满,夫妻和睦,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三眼

象征佛之身口意之圆满、三宝加护、速除外内密一切违缘障碍、、福禄寿、吉星拱照、障碍平息、财富不断,是密宗之财神!

四眼

大悲观音、大智文殊、大愿地藏、大行普贤,四大菩萨除障,成道果、增福慧代表圆满顺利、财富,而生老病死四苦痛可减轻,地水火风四大调和,灾厄得以消除。

五眼

佛、莲花、金刚、宝生、羯膜, 五路财神齐聚、无往不利、圆满吉祥喜乐无穷之意。

六眼

地火水风空识六大元素所构成的人体生理学。恢复人体五脏六腑之生理机能,并可恢复体力、解脱六道之苦、六波罗密渐次增酿、消灾解厄、六六大顺、象征财富圆融广进之意。

七眼

七星布阵,得药师佛加持。正法不断增长、大吉大利、福慧圆满之意。

八眼

八吉祥之圆满、一切顺利、尊贵与财富、八大吉祥随护左右之意。并得八大菩萨加持、。中息八部伤害,获八正道

九眼以上

集九乘之功德,慈悲增长,权威显赫、离苦得乐之意。至高无上尊贵之气宇、世出世间事业一切迅获成就、为天珠中最上品、能免除一切灾厄。

十眼天珠

除业障、生威德,得人心、获爱慕。人生得意,十全十美。

十一眼天珠

五方佛及六字大明咒,呈现出来之传承法物,聚集福慧。

十二眼天珠

勇猛超群,有求必应。福慧圆满,名声响亮。

十三眼天珠

五方佛及八吉祥象征,身心宁静,达到修行最高境界。

十五眼天珠

七珍八宝,受天神加持,成就一切所愿。

二十一眼天珠

法力增加,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达到人神合一之最高境界。

卍字

佛光普照、财运旺盛、永得安康、广结善缘。

密宗法器、降伏妖魔、招福挡煞、趋吉避凶、超凡神圣之意。

莲花

莲花天珠象征“纯洁不染”,代表至高无上的尊荣、清新、和平、福慧双全、一切圆满之意。具有吉祥、尊贵、圆满、财富增长的表征。此类天珠在西藏地区的流通价格非常高,甚至不亚于九眼天珠,可见藏人极为重视莲花天珠,藏传佛教信徒认为其图腾亦象征西方莲华部,众人皆知的阿弥陀佛即属于西方莲华部。

如意

有心气和顺、吉祥如意、瑞气千祥、美满之意。

菩提

觉悟正道、消除灾难、慈悲为怀之意。

寿珠

最早出现于公元前 550 年左右的印度及巴基斯坦地区,在古老的印巴地区并没有将这类角型天珠与长命百岁划上等号。又称为『崩系天珠』然而原本被古印巴地区的民众当作驱邪避魔的护身符却因商业贸易流传到中国人的手里,而由不同文化的价值转变为如同龟甲的长寿之意,被赋予不同的新意与生命。

宝瓶

藏传佛教信徒认为其图腾象征西方莲华部,亦称其为「舍利天珠」。宝瓶天珠又称为永生瓶天珠。藏语的意思分别为「宝瓶」和「永生」,象征永生不朽藏传佛教信徒认为其图腾象征西方莲华部,又称其为「舍利天珠」,是藏族心目中等级最高的「天珠之最」。以西藏哲蚌寺的释迦牟尼佛像的宝冠而言,就是将这类天珠置于正中央,显见其被藏族重视的程度。福寿双全、财富广进、疾病尽除之意

龟甲

延年益寿、长命百岁之意。

虎纹

因外形与马齿天珠相似,因此虎纹和马齿并称为「闪电天珠」。有着刚强坚韧、消除波折、勇往直前、移灾去邪、保佑平安之意

龙眼

六字大明咒的化现、佛教的真髓、万咒之王、避邪之珠。

彩虹天珠(水纹)

为虎纹天珠的一种,为圆短型天珠中罕见又高贵的种类,因其图腾系以中间的直线与两旁相互对称的波状条纹所构成,颇为类似中国文字的「水」字,又称为「水纹天珠」。彩虹天珠又称「罕见虎纹天珠」,属于佛经的东方金刚部,其图腾象征「伏恶」,调伏修行人内心的障碍与外在客观环境的障碍,在圆型天珠中价格仅次于莲花天珠。永恒不灭之生命泉源、能生生不息、连绵不断、一切享通长久之意。

贵人

贵人扶持、一生为安、富贵容华之意。

天地

圆者天也,如来的智能德相。地者方也,众生之根基。此颗天珠,能实现心愿,对事业、人际、外交有很好的帮助。这类的天珠,主要有双地门天珠、天地天珠、及双天地天珠,其中以双天地天珠最少见,这类天珠饼图案代表「天门」,方形图案代「地门」,有两个地门在弧度的一侧出现,称为「双地门天珠」;一侧有天门和地门,另一侧的图案也与之对称的,称作「双天双地天珠」。 许多生意人喜欢配戴这类天珠,因为他们认为可以阴阳调和、百福千祥。转换厄运、消除魔难。带来财富。

线珠

药师天珠多为扁豆型的珠身,又称圆线珠,[旬]身中间有一条白色的条纹,可当念珠使用,尤其是佛教弟子修持药师法门为甚。一世亨通、神妙无比、智能无穷之意。

日月星

阴阳调和、生机勃发、天长地久之意。昼夜交替现象,宇宙天地、阴阳平衡之理,能转危为安,离苦得乐之意。

黑白珠

白珠的年代约在公元前500年,产地大多分布于印度及巴基斯坦。这类单线带状天珠有线形分布于珠身中间的黑底白线、白底黑线,亦有黑白平均分配的种类。

圆板珠

远在公元前 3,000 年两河流域的苏美人 (Sumerian) ,就开始配戴这种圆板状的珠子。他们称呼这类的珠子为「乌贾」 (Udjat) ,意旨太阳神霍拉斯 (Horus) 的眼睛,用其来抵御邪神的侵扰。这类的圆板珠流传于西藏、巴基斯坦、两河流域及埃及地区。图板珠可以算是所有天珠型式中发展最长,流行最广的一种,可分为分立体与扁平状两类,印度人称圆形板状为“羊眼天珠” (藏语发音为 LUMIK 鲁密),他们相信可以用来驱避鬼邪代表财富受用增长,且事业顺利成就等利益。

药师天珠

又称圆线珠,可当念珠使用。

十字法帽

尊贵、清高、祥和、圆满之意。

法王法帽

法力无边、一切恶运疾病尽除、圆满福寿皆增长之意。

马齿天珠

国内有人称马齿天珠为「金刚部护法天珠」、「小虎牙天珠」,属真品天珠,每颗只有一条黑色「波纹」。因外形与虎纹天珠相似,故亦有人称虎纹天珠与马齿天珠为「双闪电天珠」。 法轮太极八卦天眼珠 福慧圆满、招福挡煞、趋吉避凶。

天珠的运用配饰

天珠的矿岩成份中含玛瑙及玉质,属半宝石,且纯正的老天珠的存世量十分稀少,因此物稀为贵。在藏人眼里,天珠相当于钻石,多半是串成项链,戴在妇女身上当饰物,出席盛会的时候拿来炫耀地位,并不是宗教法器.在配戴的设计上除了实用之外,美观大方也是设计的重点。

珍藏

因为老天珠的数量 非常罕有,不像其它的珠宝可以开矿挖掘,也因为天珠不可思议的磁场感应及灵性,加上历代持有者的修持、配戴,促使其价值的提升,物稀为贵,故成了有心人争相收集典藏之珍宝。

佛像装藏

藏传佛教的佛像在喇嘛开光引神灵进驻时,在佛像内除了装置佛经咒语、少数的金银宝石外,亦有部分以舍利子或天珠装藏。

流通货币

根据林东广所着的『西藏天珠』一书中所称,藏族仍可将古老纯正的老天珠拿到『西藏人民银行』或『拉萨市八廓街城市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抵押贷款,或甚至直接当成现金交易、购物等。此套天珠的表面自然存在一层油亮、蜡状的润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