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介绍》"의 두 판 사이의 차이

dh_edu
이동: 둘러보기, 검색
(发现拉萨)
 
(같은 사용자의 중간 판 38개는 보이지 않습니다)
19번째 줄: 19번째 줄:
 
파일:75c2c084cb576b36aa6a4ada00bdea8.jpg
 
파일:75c2c084cb576b36aa6a4ada00bdea8.jpg
 
파일:C8d4c68d24769377fa514da47b81516.jpg
 
파일:C8d4c68d24769377fa514da47b81516.jpg
 +
파일:2acf908076b53f42a58f6caef745d43.jpg
 +
  
 
</gallery>
 
</gallery>
154번째 줄: 156번째 줄: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支独特支流,她源于雪域高原滋养着一方水土,她神奇美丽又豪迈奔放,千百年来一直不断延续着直到今天,这就是西藏文明。藏传文化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挖掘和研究的地方,比如西藏的绘画、雕塑、歌舞、服饰等等,在这些众多的值得研究的领域里有一项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深深吸引着我的眼球,她是一种小型金属件,藏民族称它为“托甲”。<br/>“托甲”在藏语里面是指从天上掉下来的金属,俗称雷击石,常常由牧民在霹雳雷雨之后发现,且多有残损,多出自于西藏那曲阿里地区。在藏区“托甲”蕴藏着无与伦比的能量,除了可以防范雷击外还有护身辟邪的功能,与天珠在藏民心中的地位一样都十分珍贵。“托甲”按照民间传统的理解应该是一种自然的非人为的具有一定形态的金属件,这种金属件往往造型古朴简约带着一种神秘感。但是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其实很多金属小件实际上是人工制作的带有明显象征或者宗教意义的一种小型金属铸件,这类铸件有很重的被设计的成分。<br/>最早关于“托甲”描述的应该是意大利考古学家G·杜齐在《西藏考古》一书中提到“在地野田间干活的农民常常能发现一类东西,这在西藏被称为“天降石”(Thog-rdeu)或“霹雳石”(mTho-lding)。”杜齐在书中说:“在西藏旅行的期间,我曾偶然见到过几块这样的东西,但难得买到一块,因为藏族人视之为灵验的护身符而不愿意出手。”在他收集的“托甲”中,有三角形、圆形、十字形等几何图形,及动物图形等,且不同地域“托甲”形态也不一样,但又有相似的风格,这些收集品主要来自于阿里、那曲地区。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托甲”就已被西方学者发现,并作为独特的门类收藏于美国以及欧洲各大博物馆。一位来自美国的学者约翰·文森特·贝勒沙于1998年在ArtsofAsia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专门介绍西藏“托甲”的文章后,更多的人逐渐开始认识这一种神秘、吉祥的护身符。在国内“托甲”从90年代才开始慢慢被人关注和研究,如今国内针对天铁的研究者(以及优秀的收藏者)仍然寥寥无几,台湾收藏家林福來出版有《神域聖物,藏傳天鐵》一书,该书对“托甲”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近几年,随着对藏传文化不断的深入研究和大众收藏兴趣的高涨,对西藏“托甲”的描述越来越神乎其神,在藏区一些新做的“托甲”充斥在市场上,让人难以分辨真假。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支独特支流,她源于雪域高原滋养着一方水土,她神奇美丽又豪迈奔放,千百年来一直不断延续着直到今天,这就是西藏文明。藏传文化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挖掘和研究的地方,比如西藏的绘画、雕塑、歌舞、服饰等等,在这些众多的值得研究的领域里有一项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深深吸引着我的眼球,她是一种小型金属件,藏民族称它为“托甲”。<br/>“托甲”在藏语里面是指从天上掉下来的金属,俗称雷击石,常常由牧民在霹雳雷雨之后发现,且多有残损,多出自于西藏那曲阿里地区。在藏区“托甲”蕴藏着无与伦比的能量,除了可以防范雷击外还有护身辟邪的功能,与天珠在藏民心中的地位一样都十分珍贵。“托甲”按照民间传统的理解应该是一种自然的非人为的具有一定形态的金属件,这种金属件往往造型古朴简约带着一种神秘感。但是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其实很多金属小件实际上是人工制作的带有明显象征或者宗教意义的一种小型金属铸件,这类铸件有很重的被设计的成分。<br/>最早关于“托甲”描述的应该是意大利考古学家G·杜齐在《西藏考古》一书中提到“在地野田间干活的农民常常能发现一类东西,这在西藏被称为“天降石”(Thog-rdeu)或“霹雳石”(mTho-lding)。”杜齐在书中说:“在西藏旅行的期间,我曾偶然见到过几块这样的东西,但难得买到一块,因为藏族人视之为灵验的护身符而不愿意出手。”在他收集的“托甲”中,有三角形、圆形、十字形等几何图形,及动物图形等,且不同地域“托甲”形态也不一样,但又有相似的风格,这些收集品主要来自于阿里、那曲地区。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托甲”就已被西方学者发现,并作为独特的门类收藏于美国以及欧洲各大博物馆。一位来自美国的学者约翰·文森特·贝勒沙于1998年在ArtsofAsia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专门介绍西藏“托甲”的文章后,更多的人逐渐开始认识这一种神秘、吉祥的护身符。在国内“托甲”从90年代才开始慢慢被人关注和研究,如今国内针对天铁的研究者(以及优秀的收藏者)仍然寥寥无几,台湾收藏家林福來出版有《神域聖物,藏傳天鐵》一书,该书对“托甲”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近几年,随着对藏传文化不断的深入研究和大众收藏兴趣的高涨,对西藏“托甲”的描述越来越神乎其神,在藏区一些新做的“托甲”充斥在市场上,让人难以分辨真假。
 
  
 +
<gallery>
 +
파일:C4fadf2afc663f746de7af2e64aa759.jpg|*女朝圣者的故事
 +
파일:E7993b317fa19eb09f7e0ebbf9f3b63.jpg|*天铁所含的元素
 +
파일:55a633eaa9dd99b101c421e2fed6e71.jpg|*美国大都会馆藏天铁
 +
파일:E2cd34383f2fa18faf7e5827a2692b9.jpg|*美国大都会馆藏天铁
 +
파일:77302b0c8f59768549bccb55e61ab76.jpg|*英国著作艺术亚洲中的天铁
 +
파일:Cc247807d7d1584ce8ac336df32cba3.jpg|*英国著作艺术亚洲中的天铁
 +
파일:3f9c075d1cfe79cbe7a493557c62847.jpg|*一部分天铁
 +
파일:40a859a32311ecf94e0c964e758290b.jpg|*一部分天铁
 +
파일:8dd78d07c2281b60ed4d4df9b779f36.jpg|*动物天铁:羊
 +
파일:18a4c7e87c8339322ae77dc8210e134.jpg|*大鹏金翅鸟
 +
파일:F6f791f484d6e3682b6c57e49c2fa60.jpg|*三连金刚杵
 +
파일:634dc3131e98b823b66dd37fec4dbd9.jpg|*须弥山
 +
파일:728b9d2c53141781a018ca5b09dccf1.jpg|*铁鸟天铁(预言现代的飞机)
 +
파일:B8806766990150c1602c7c3308bbeec.jpg|*朵玛
 +
파일:D4c563580cdc5f8ccaacb65e7210f6d.jpg|*日月金刚杵
 +
파일:E56ed68c7ec9a11618659c6508ae3f9.jpg|*种子字
 +
파일:2ef514bf7ea705d63430ce34dcbbebd.jpg|*大鹏鸟
 +
파일:9ba05d6805ab17388ef2ba06a1ed8ff.jpg|*九股金刚杵
 +
파일:E7df33eab86b265652085c940c5a166.jpg|*六字真言宝瓶
 +
파일:40cc5d87ab1cd662ffdc0a8c80ee455.jpg|*朵玛
 +
파일:876d0e1ba4161d65b207270630848e0.jpg|*格萨尔王
 +
파일:C645ccd9f788e7ad721f4271543fae1.jpg|*(?)金刚杵
 +
파일:0fe00959ccde2307a9d346e7fac9b75.jpg|*坛城杵
 +
파일:40f40125c32d949434f3390f7382906.jpg|*羊头佛塔
 +
파일:A2bf8937e1cc259232317103e607caf.jpg|*九股金刚杵
 +
파일:D6fd7404f95d2c0f98c135c963b7b41.jpg|*佛像拍卖价格
 +
파일:7734bac730bd0e33880b846faf520eb.jpg|*佛塔
 +
파일:93209ce7ece72309388dc0b1c4b9d78.jpg|*喜马拉雅书籍
 +
파일:C5735f974a1bae8c1a842a200c50c16.jpg|*鸣鹤清赏
 +
파일:5a61b5cc06f1d330dca21070941f0e5.jpg|*罗布林卡
 +
파일:0cca7b786d9c8000e71bd56eacc22e2.jpg|*金铜佛像
 +
파일:6c126477fea042e4c3cf14285b0ee5c.jpg|*一些佛像
 +
파일:2f9cfd9b0c357b615d5686d8fb1f683.jpg|*转经筒
 +
파일:70343b674230e4eeca96f754e5edcec.jpg|*雪域珍宝
 +
파일:05b7c440a6ad0b3f196498fb999f04c.jpg|*造像欣赏
 +
파일:Fc447c229fa83f148fb96aee8625951.jpg|*擦擦样式唐卡
 +
파일:33feefa04e05db47e7dfebfe2b1a408.jpg|*黄金咒点九股杵
 +
파일:3a8fbcda9c1ec6e7e5f2e37f4b607fd.jpg|*黄金九宫牌
 +
파일:51f7c2d441f02db6b8b2908ec065d5c.jpg|*天珠手绘稿
 +
파일:557e6b93e6a781275b7ec9d12216030.jpg|*馆藏永乐杵
 +
파일:022281bf85c728d7d1c42ed5b2f71c5.jpg|*各式杵
 +
파일:C5dab6f61b1c5a984d6146ac5f613bd.jpg|*月牙纹古董箱
 +
파일:3deaa7389536c86088ef259529d1d65.jpg|*虎皮纹古董箱
 +
파일:4206da26bc60cadd3c3c22239be6404.jpg|*铁剪金贵族行宫钥匙
 +
파일:58deba87866d52429e75b4f595df01f.png|*十九世纪西藏寺院唐卡银质轴头
 +
파일:C65eabc90897ef93a79d59dea7aa5a4.jpg|*凤眼菩提和黄金四股杵(现代)
 +
파일:93cfe6a65448d1415bd3911f6de4e78.jpg|*珊瑚、多宝珠和现代饰品
 +
파일:59215bd8443632665ed724b8bc3601f.jpg|*雍和宫藏法螺
 +
파일:19d166e40138e981e30906edd2e8d3d.jpg|*金刚杵供灯
 +
 +
</gallery>
  
 
===关于“托甲”的起源===
 
===关于“托甲”的起源===
167번째 줄: 220번째 줄:
  
 
===天铁的鉴别:===
 
===天铁的鉴别:===
  目前的鉴别法,一般可以分别几种:<br/>一、质材:陨铁或是雷铁,在铁质的部份,可以依照其色泽,对比相似的陨石,一般的陨石,都含有镍,如果镍的量超过10%,或是密度较高,锈损的现象也较低,铜质的也可以根据各年代佛像的合金,这是一种铸造的惯性和方式。铜质主要有红铜、紫铜、青铜、黄铜、白铜等。红铜和紫铜的含铜量最高,一般在90%以上,因表面氧化程度和微量元素的不同会偏红或偏紫色。青铜属铜锡合金,并含少量的铅,其颜色依合金比例有深红、淡红或水红、青、微黄色。黄铜指铜锌合金,其色有金黄之分,锌含量愈高,颜色愈淡。白铜指铜镍合金,并少量锌,呈灰白色、银白色等。而少数在十七世纪后的打造的铜质天铁,会使用近似宣德炉的风磨铜,这种是六至八种金属,经十二次冶炼而成,一般会表面有宝光,几乎都不会锈蚀。不同年代的颜色、比重、细密度和硬度也会因冶炼的方式和技术有所不同,这也是一般在鉴别很重要的一点。<br/>二、造形和型制:之前说过天铁几乎是佛像的造形的缩影,一般天铁为了佩戴是不鎏金或是布金,而造形以简单为主,但在细部的要求,并不低于佛像,即使是用模子浇铸,都仍会有手工的刻痕,一般都会把脸部五官做出来,而再以手工做外部和细部的修饰,而有的如咒语片等,为了表达崇敬,几乎如玛尼石般都用手工刻出来。<br/>三、锈:铁质的以红色氧化铁为主,老天铁质的锈蚀很少,如有锈一般都会是堆栈,即气化后又经使用还原而变黑,所以在天铁很多是呈黑色,一般人以为没有锈蚀,这表层刮除时,会呈现氧化铁的红色,而这种堆栈会一直很耐锈蚀,年代一久会很快剥落,目前存世的天铁通常是佩戴或实用,使氧化的速度变慢,常使用也会使外表的密度大增,而减少水和氧的入侵,但是这对已有锈的天铁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而在铜锈上,氧化铜和硫化铜是黑色,氧化亚铜是红色(红斑或红锈),硫酸铜和氢氧化铜是蓝色(天蓝斑),而一般常见的绿锈是氧化铜和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盐基。而也会视合金铜的铜以外元素的多寡,影响其氧化的程度和锈的色泽。<br/>四、磨损:其实一般常久佩戴或是代代相传的天铁,即使千年下来,锈蚀情形也不多,但是或多或少有磨损的现象,一般人常是以佩戴的孔来论定,其实应要看整体性,一般是以外突的部份先磨损,如果并非穿绳佩戴而是以包裹或放在嘎屋中,洞孔反而不会有明显磨损,所以在判断时是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天铁鉴别已逐渐变得复杂,而这主要是在炒作后,大量铸模的,加上做旧的手法引用伪造古钱的方式,已日益高明,部份的高仿作品,也使用以前青铜、黄铜的比例,或是将部份残件销融重铸,而传统依赖红、绿锈、声音、砂孔气孔其至是气味等辨别的手段已不能完全分辨,以下介绍目前常见作伪的方式以供分辨:<br/><br/>一、复刻版,以真品天铁或是擦擦(泥塑品)翻模而成,或是直接用擦擦的模子再浇铸,所以若未再经手工修饰,一般外表都会比较浅薄和模糊。<br/>二、多次铸造,并以拉铸方式,在凝固前,拉制成形,并以二件上焊粘而成,并破缺处再埴上一些土以仿出土。<br/>三、全新的模所做,常见于财神、绿度母和金翅鸟,这一类的都偏大片,另一面会较平,且都有夹带黑色的氧化物。目前没有看过有人使用成本较高的脱蜡法来铸造。<br/>四、绿锈:a.埋入湿土中二三年后取出来;b.将伪造品浸以盐酸或醋酸再埋入土中半年﹔c.用胶水或松香调以绿色粉末或是直接使用绿色瓷漆,涂上形成为一种像硬绿的铜锈d.用真的铜锈以水浇上,或放在户外淋雨一周,再阴干硬绿满身﹔e.浸在醋、可乐中,或加入硫酸铜的溶液中。红锈伪造方法有四种:a.用火烧使其红透,浸入冷水或醋,便带红色的锈﹔b.用胶水、松香调以红色粉末或用红色瓷漆,也能造成红色硬锈﹔古铜质伪造的方法用木炭烧之后冷却,或是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浸一二日钱的表面上便发生黑色,再放布中或皮中裹之带在身上在一年后,色泽渐发光润,与老件相同,但是目前大多以慢速布轮打磨即可。<br/>五、为伪造藏人佩带,多会在其外涂上废植物油或牛油,包裹皮或布,埋入土中,日后取出,或是用油炸过,再加热,使其外表有一点黏腻,拟似长年涂抹酥油。或是布轮、拉绳制造外表或洞孔磨损的现象。以上作伪方式是目前市场上可见的,其实都是速成提高价值,仔细分辨,历史的痕迹和速成法,仍是有不同之处。<br/>一般常有的争论:在1998年五六月号的Arts of Asia杂志中【Thogchags Talismans of Tibet】作者John V. Bellezza引用西方文献中最早定义「Thogchags」一词的意大利西藏学大师图奇(G Tucci 1894~1984)和俄国东方考古学者乔治(George N.Roerich,著名探险家和艺术家Nicolas Roerich的长子)的说法,认为天铁是来自西藏苯教的金属时代,并认为这与安那托利亚的塞西亚人和鄂尔多斯的青铜器时代相关,甚至与中亚的动物-圣兽造形有关,其实这种说法太过广泛而缺乏区隔性。以铜、锡和少量铅合金的青铜,在古代中国夏朝时已有发现,其它如著名的三星堆文化就是和夏朝同一时间,而到了商周时代大则量使用,希腊克里特岛约于公元前3千年后期出现了青铜文化,西亚的青铜更早于埃及,中亚、西亚在公元前三至四千年时就已出现,而把北方草原文化和中亚许多小铜像是以动物、战士、山川、日月和神祇为主,这些出土物,很多都早于佛教出现,而青铜时代的泛灵信仰,都有许多小型的饰品和幸运物,不少都是以兽(鸟、虎、龙、蛇)等图腾为饰,亦有以箭簇、采石为幸运物的,这些都并非为苯教特有的,若把存于西藏或是欧亚出土,甚至把因贸易或旅人留在西藏的青铜饰品、幸运物都视为天铁,不论就文化或是宗教学都不是很恰当,以目前在西藏最著名的青铜器是在1973年在中国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出土了一件硕大的牦牛青铜器,这与藏族苯教的“神牛供奉制”有密切关系,如同这青铜器时代的铸件一般,很多青铜泛灵的饰品也应一并视属于青铜器,而非雷铁。这一点之所以一直为西方研究者争论,是在于藏人把同是以青铜铸造的藏传佛像、法器佩饰,泛称为雷铁之故,因此在西方研究向来是以青铜质材的配件、饰品、避邪物为主体向前推延得到的定论,这和依造西藏经记载和僧侣叙述〞Thogchags〞一词由来是从暴雷铁、天降石为材质,到日后这些材料缺乏下,才以青铜、黄铜做为材质模造护身符的说法不同所致。<br/>而依照世界各文明泛灵信仰和青铜器、铁器铸造的发展,却都未持续出现如同藏传佛教以天降石、或是以金属为避邪物的宗教,而这和西亚文明向来把陨石的天火视为不祥和西藏的陨铁与伏魔论有很大的分别,因此西方学者对天铁起源向前推至佛教前的金属时代,并不是很恰当。<br/>另外目前国内外部分人,硬把大量发现蒙古和西伯利亚的鄂尔多斯青铜器视为天铁,这在定义和记载是更是说不过去。<br/>这里要说明的是,记载中天铁一词出现,应是以雷铁为主的佛教法器和图腾,而把部份苯教和藏传佛教相似的法器,归纳天铁仍属合理,但并不是苯教和中亚、西亚青铜制的小型饰物、实用具、武器和图腾护身符都能称做天铁这些因丝路的商务从西亚至中国,乃至西藏都有出现的,这些或多或少有影响天铁的铸造,但是亦不能归类于天铁。<br/>其实目前西方研究天铁有一个盲点,即遗露了相近的印度文明,雷铁的另一名词,霹雳(暴雷)一词始出现于亚利安人的吠陀经中诸神之王雷神-因陀罗(Indm)使用武器即是霹雳,这种在用词和宗教意义相似性很高的文明,在西方却乏人研究其二者相关。<br/>西藏暴雷铁的大量使用是莲花生大士,尊者在A.D.749年入藏,距今不过一千二百多年,即使以佛入灭后莲花生大士降世,而一些神像天铁又何来数千年之有。<br/>天铁在目前藏传佛教中有特别定意,笔者曾经拿许多的「天铁」去给喇嘛过目,他们指出严格而言,真正藏语的Thogchags是指暴雷铁,并不是铜质的护身符,即使目前已泛指佛教金属的避邪物,但是如马饰、配饰、印章和非佛教的铸器等都当成Thogchags则太说不过去。此外一般人把近年来在非洲、美洲或中国大陆南丹等地找到的陨铁都叫天铁,也是不对的,因为天铁、暴雷铁来源不仅是陨石铁,加上天铁在做成法器或是佛像时,除非是极少数由原石削磨外,都会再加熔铸纯化,因此并不具镍铁陨石截面的魏德曼交错纹,而世界各地的镍铁陨石,也不能全部归类成天铁一词,如同各种宗教神祇塑像不能都叫佛像是相同。<br/> 顺带提一下,一般的常识都知,其实雷电和陨石并没有直接相关,而西藏一般牧民并不会在一般打雷时去寻找天铁,通常都是看到火花或是巨大声响也就是流星雨或是闪雷伴随流星火光才代表天降雷铁,不过这时他们也不会捡拾,因为一般藏人视雷为龙在发怒,而站立在广大的草原或高原上,也很容易遭雷击,牧人都会尽速躲避。一般都会通知喇嘛或修行者来,他们在占卜吉兆后,而这些一般有矿物学知识,精通五明的修行者或僧人会依比重和磁性去找寻,打造后送给牧民去避危险。一位青海喇嘛曾表示,一般人不会在高原上拾取石头和天铁,而且在旷野上牧民或农民根本无法分辨石头和雷铁之间的不同,如果有人在青海高原拾到一些小普巴和小佛像,也会赶快拿去寺院或是高原中的佛塔旁边,因为这些都被视为是在早期镇魔或是某一些的忿怒咒术使用的,拾到不赶快除处理会招致不幸。而一般人的护身符都是寺院或僧人所给的,不敢拾取来路不明的东西。<br/>此外在地底或是洞中发现这并不太可能,即使一般的伏藏师也是经过授记,笔者见过许多是藏人自称在高原和河床拾取的天铁佛像和法器,外型很明显是大量铸造过的对象,以青铜或黄铜为主粗糙的金刚手、金翅鸟,有少部分是铁普巴,这些不少都是早期散布西藏各地的塔(镇山神、罗剎女)的镇物掉落出来的,部分较粗的做塔基镇住恶龙和大水,这一类以前历代在佛塔倾圯后,和擦擦(小型塔形、佛像的泥塑品)一起出现都是几千枚,尤其是在文革后更有许多的出现,一般这都会送回寺院修法后重铸,因为是镇伏邪恶之物加上锈损严重,很少会佩戴在身上。<br/>此外常有人以天铜称铜质的天铁,因为一般在西藏常见佩戴式的小型佛像和小法器多半是以铜质为主。其实在陨石中,铜化合物的含量一般都低于1%,更不用说是纯铜或是青铜,一般这一类铜质少数是属于雷击石,即部份裸露的石头含有高比例的铁、铜等金属,遭雷击高压放电和风化,而其金属石心外露于高原者,如果铜含量极高,则直接削磨或铸造,若铜质含量并不多,夹杂其它成份,在氧化或还原烧提炼后之后加上一定比例的锡、铅、锌、镍等,制成各种青铜、黄铜、白铜、红铜等纯铜或铜合金,不过大部分都是用外来引进的合金铜所铸。除非是原石削磨和捶炼而成的,一般二者在区别上是有很大的困难。<br/>
+
  目前的鉴别法,一般可以分别几种:<br/>一、质材:陨铁或是雷铁,在铁质的部份,可以依照其色泽,对比相似的陨石,一般的陨石,都含有镍,如果镍的量超过10%,或是密度较高,锈损的现象也较低,铜质的也可以根据各年代佛像的合金,这是一种铸造的惯性和方式。<br/>铜质主要有红铜、紫铜、青铜、黄铜、白铜等。红铜和紫铜的含铜量最高,一般在90%以上,因表面氧化程度和微量元素的不同会偏红或偏紫色。<br/>青铜属铜锡合金,并含少量的铅,其颜色依合金比例有深红、淡红或水红、青、微黄色。黄铜指铜锌合金,其色有金黄之分,锌含量愈高,颜色愈淡。<br/>白铜指铜镍合金,并少量锌,呈灰白色、银白色等。而少数在十七世纪后的打造的铜质天铁,会使用近似宣德炉的风磨铜,这种是六至八种金属,经十二次冶炼而成,一般会表面有宝光,几乎都不会锈蚀。<br/>不同年代的颜色、比重、细密度和硬度也会因冶炼的方式和技术有所不同,这也是一般在鉴别很重要的一点。<br/>二、造形和型制:之前说过天铁几乎是佛像的造形的缩影,一般天铁为了佩戴是不鎏金或是布金,而造形以简单为主,但在细部的要求,并不低于佛像,即使是用模子浇铸,都仍会有手工的刻痕,一般都会把脸部五官做出来,而再以手工做外部和细部的修饰,而有的如咒语片等,为了表达崇敬,几乎如玛尼石般都用手工刻出来。<br/>三、锈:铁质的以红色氧化铁为主,老天铁质的锈蚀很少,如有锈一般都会是堆栈,即气化后又经使用还原而变黑,所以在天铁很多是呈黑色,一般人以为没有锈蚀,这表层刮除时,会呈现氧化铁的红色,而这种堆栈会一直很耐锈蚀,年代一久会很快剥落,目前存世的天铁通常是佩戴或实用,使氧化的速度变慢,常使用也会使外表的密度大增,而减少水和氧的入侵,但是这对已有锈的天铁并没有太大的作用。<br/>而在铜锈上,氧化铜和硫化铜是黑色,氧化亚铜是红色(红斑或红锈),硫酸铜和氢氧化铜是蓝色(天蓝斑),而一般常见的绿锈是氧化铜和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盐基。<br/>而也会视合金铜的铜以外元素的多寡,影响其氧化的程度和锈的色泽。<br/>四、磨损:其实一般常久佩戴或是代代相传的天铁,即使千年下来,锈蚀情形也不多,但是或多或少有磨损的现象,一般人常是以佩戴的孔来论定,其实应要看整体性,一般是以外突的部份先磨损,如果并非穿绳佩戴而是以包裹或放在嘎屋中,洞孔反而不会有明显磨损,所以在判断时是要特别注意的一点。<br/>天铁鉴别已逐渐变得复杂,而这主要是在炒作后,大量铸模的,加上做旧的手法引用伪造古钱的方式,已日益高明,部份的高仿作品,也使用以前青铜、黄铜的比例,或是将部份残件销融重铸,而传统依赖红、绿锈、声音、砂孔气孔其至是气味等辨别的手段已不能完全分辨,以下介绍目前常见作伪的方式以供分辨:<br/><br/>一、复刻版,以真品天铁或是擦擦(泥塑品)翻模而成,或是直接用擦擦的模子再浇铸,所以若未再经手工修饰,一般外表都会比较浅薄和模糊。<br/>二、多次铸造,并以拉铸方式,在凝固前,拉制成形,并以二件上焊粘而成,并破缺处再埴上一些土以仿出土。<br/>三、全新的模所做,常见于财神、绿度母和金翅鸟,这一类的都偏大片,另一面会较平,且都有夹带黑色的氧化物。<br/>目前没有看过有人使用成本较高的脱蜡法来铸造。<br/>四、绿锈:a.埋入湿土中二三年后取出来;b.将伪造品浸以盐酸或醋酸再埋入土中半年﹔c.用胶水或松香调以绿色粉末或是直接使用绿色瓷漆,涂上形成为一种像硬绿的铜锈d.用真的铜锈以水浇上,或放在户外淋雨一周,再阴干硬绿满身﹔e.浸在醋、可乐中,或加入硫酸铜的溶液中。<br/>红锈伪造方法有四种:a.用火烧使其红透,浸入冷水或醋,便带红色的锈﹔b.用胶水、松香调以红色粉末或用红色瓷漆,也能造成红色硬锈﹔古铜质伪造的方法用木炭烧之后冷却,或是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浸一二日钱的表面上便发生黑色,再放布中或皮中裹之带在身上在一年后,色泽渐发光润,与老件相同,但是目前大多以慢速布轮打磨即可。<br/>五、为伪造藏人佩带,多会在其外涂上废植物油或牛油,包裹皮或布,埋入土中,日后取出,或是用油炸过,再加热,使其外表有一点黏腻,拟似长年涂抹酥油。<br/>或是布轮、拉绳制造外表或洞孔磨损的现象。<br/>以上作伪方式是目前市场上可见的,其实都是速成提高价值,仔细分辨,历史的痕迹和速成法,仍是有不同之处。<br/>一般常有的争论:在1998年五六月号的Arts of Asia杂志中【Thogchags Talismans of Tibet】作者John V. Bellezza引用西方文献中最早定义「Thogchags」一词的意大利西藏学大师图奇(G Tucci 1894~1984)和俄国东方考古学者乔治(George N.Roerich,著名探险家和艺术家Nicolas Roerich的长子)的说法,认为天铁是来自西藏苯教的金属时代,并认为这与安那托利亚的塞西亚人和鄂尔多斯的青铜器时代相关,甚至与中亚的动物-圣兽造形有关,其实这种说法太过广泛而缺乏区隔性。<br/>以铜、锡和少量铅合金的青铜,在古代中国夏朝时已有发现,其它如著名的三星堆文化就是和夏朝同一时间,而到了商周时代大则量使用,希腊克里特岛约于公元前3千年后期出现了青铜文化,西亚的青铜更早于埃及,中亚、西亚在公元前三至四千年时就已出现,而把北方草原文化和中亚许多小铜像是以动物、战士、山川、日月和神祇为主,这些出土物,很多都早于佛教出现。<br/>而青铜时代的泛灵信仰,都有许多小型的饰品和幸运物,不少都是以兽(鸟、虎、龙、蛇)等图腾为饰,亦有以箭簇、采石为幸运物的,这些都并非为苯教特有的,若把存于西藏或是欧亚出土,甚至把因贸易或旅人留在西藏的青铜饰品、幸运物都视为天铁,不论就文化或是宗教学都不是很恰当,以目前在西藏最著名的青铜器是在1973年在中国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出土了一件硕大的牦牛青铜器,这与藏族苯教的“神牛供奉制”有密切关系,如同这青铜器时代的铸件一般,很多青铜泛灵的饰品也应一并视属于青铜器,而非雷铁。<br/>这一点之所以一直为西方研究者争论,是在于藏人把同是以青铜铸造的藏传佛像、法器佩饰,泛称为雷铁之故,因此在西方研究向来是以青铜质材的配件、饰品、避邪物为主体向前推延得到的定论,这和依造西藏经记载和僧侣叙述〞Thogchags〞一词由来是从暴雷铁、天降石为材质,到日后这些材料缺乏下,才以青铜、黄铜做为材质模造护身符的说法不同所致。<br/>而依照世界各文明泛灵信仰和青铜器、铁器铸造的发展,却都未持续出现如同藏传佛教以天降石、或是以金属为避邪物的宗教,而这和西亚文明向来把陨石的天火视为不祥和西藏的陨铁与伏魔论有很大的分别,因此西方学者对天铁起源向前推至佛教前的金属时代,并不是很恰当。<br/>另外目前国内外部分人,硬把大量发现蒙古和西伯利亚的鄂尔多斯青铜器视为天铁,这在定义和记载是更是说不过去。<br/>这里要说明的是,记载中天铁一词出现,应是以雷铁为主的佛教法器和图腾,而把部份苯教和藏传佛教相似的法器,归纳天铁仍属合理,但并不是苯教和中亚、西亚青铜制的小型饰物、实用具、武器和图腾护身符都能称做天铁这些因丝路的商务从西亚至中国,乃至西藏都有出现的,这些或多或少有影响天铁的铸造,但是亦不能归类于天铁。<br/>其实目前西方研究天铁有一个盲点,即遗露了相近的印度文明,雷铁的另一名词,霹雳(暴雷)一词始出现于亚利安人的吠陀经中诸神之王雷神-因陀罗(Indm)使用武器即是霹雳,这种在用词和宗教意义相似性很高的文明,在西方却乏人研究其二者相关。<br/>西藏暴雷铁的大量使用是莲花生大士,尊者在A.D.749年入藏,距今不过一千二百多年,即使以佛入灭后莲花生大士降世,而一些神像天铁又何来数千年之有。<br/>天铁在目前藏传佛教中有特别定意,笔者曾经拿许多的「天铁」去给喇嘛过目,他们指出严格而言,真正藏语的Thogchags是指暴雷铁,并不是铜质的护身符,即使目前已泛指佛教金属的避邪物,但是如马饰、配饰、印章和非佛教的铸器等都当成Thogchags则太说不过去。<br/>此外一般人把近年来在非洲、美洲或中国大陆南丹等地找到的陨铁都叫天铁,也是不对的,因为天铁、暴雷铁来源不仅是陨石铁,加上天铁在做成法器或是佛像时,除非是极少数由原石削磨外,都会再加熔铸纯化,因此并不具镍铁陨石截面的魏德曼交错纹,而世界各地的镍铁陨石,也不能全部归类成天铁一词,如同各种宗教神祇塑像不能都叫佛像是相同。<br/> 顺带提一下,一般的常识都知,其实雷电和陨石并没有直接相关,而西藏一般牧民并不会在一般打雷时去寻找天铁,通常都是看到火花或是巨大声响也就是流星雨或是闪雷伴随流星火光才代表天降雷铁,不过这时他们也不会捡拾,因为一般藏人视雷为龙在发怒,而站立在广大的草原或高原上,也很容易遭雷击,牧人都会尽速躲避。<br/>一般都会通知喇嘛或修行者来,他们在占卜吉兆后,而这些一般有矿物学知识,精通五明的修行者或僧人会依比重和磁性去找寻,打造后送给牧民去避危险。<br/>一位青海喇嘛曾表示,一般人不会在高原上拾取石头和天铁,而且在旷野上牧民或农民根本无法分辨石头和雷铁之间的不同,如果有人在青海高原拾到一些小普巴和小佛像,也会赶快拿去寺院或是高原中的佛塔旁边,因为这些都被视为是在早期镇魔或是某一些的忿怒咒术使用的,拾到不赶快除处理会招致不幸。<br/>而一般人的护身符都是寺院或僧人所给的,不敢拾取来路不明的东西。<br/>此外在地底或是洞中发现这并不太可能,即使一般的伏藏师也是经过授记,笔者见过许多是藏人自称在高原和河床拾取的天铁佛像和法器,外型很明显是大量铸造过的对象,以青铜或黄铜为主粗糙的金刚手、金翅鸟,有少部分是铁普巴,这些不少都是早期散布西藏各地的塔(镇山神、罗剎女)的镇物掉落出来的,部分较粗的做塔基镇住恶龙和大水,这一类以前历代在佛塔倾圯后,和擦擦(小型塔形、佛像的泥塑品)一起出现都是几千枚,尤其是在文革后更有许多的出现,一般这都会送回寺院修法后重铸,因为是镇伏邪恶之物加上锈损严重,很少会佩戴在身上。<br/>此外常有人以天铜称铜质的天铁,因为一般在西藏常见佩戴式的小型佛像和小法器多半是以铜质为主。<br/>其实在陨石中,铜化合物的含量一般都低于1%,更不用说是纯铜或是青铜,一般这一类铜质少数是属于雷击石,即部份裸露的石头含有高比例的铁、铜等金属,遭雷击高压放电和风化,而其金属石心外露于高原者,如果铜含量极高,则直接削磨或铸造,若铜质含量并不多,夹杂其它成份,在氧化或还原烧提炼后之后加上一定比例的锡、铅、锌、镍等,制成各种青铜、黄铜、白铜、红铜等纯铜或铜合金,不过大部分都是用外来引进的合金铜所铸。除非是原石削磨和捶炼而成的,一般二者在区别上是有很大的困难。<br/>
 +
 
 +
==经书扣(收藏门类)==
 +
 
 +
<gallery>
 +
파일:E613a3dfd9ae5b3d514a393e1d39b00.jpg|*恭王府藏宝石镶嵌贝叶经
 +
파일:Af429da8cb37e37b7fdd6dfa62dacab.jpg|*恭王府藏贝叶经
 +
파일:5a90cf9b28db6f5dbe1487bc99a989a.jpg|*经书扣英文注解
 +
파일:2e2fb83168652c5b4ada00e192620f7.jpg|*护经版
 +
파일:032962cd93c570f049ea02e13021db0.jpg|*西藏经书
 +
파일:24dbbfd482465d70b44c3abfe1f8c11.jpg|*经书上的金刚杵经书扣
 +
파일:5a62b81032b8d382b41d642e54cc142.jpg|*托甲材质雪狮经书扣
 +
파일:Fe74a0aaa1a1e1be898ecff0d4e5827.jpg|*大藏家的经书扣
 +
파일:Bc1eeae5ebf056eca4c87974be14c08.jpg|*经书扣样式欣赏
 +
파일:C72c9212207fa3bbbabc3ac0b5e61d3.jpg|*经书扣样式欣赏
 +
파일:F79735b138e4337afc7280111d89339.jpg|*经书扣样式欣赏
 +
파일:3aced11fc6549dc874f9e7c92ed0f09.jpg|*绑着的经书
 +
파일:0272ea585fb931f3f7ef3d8698d5ecb.jpg|*经文
 +
파일:7cab96e621a3010630994116fdba30c.jpg|*经文
 +
파일:7d84cfd293c89988ff38ddc0125daac.jpg|*寒铁藏印
 +
파일:C438d4303b184cb8fda92aebaab6a23.jpg|*寒铁藏印
 +
파일:7c0320d56dd17de6205ee619327edbc.jpg|*萨迦寺经书墙
 +
</gallery>
 +
西藏的经书继承了古印度贝叶经的样式,长方散页,念咏时依次翻页。<br/>早期经书是上下两块护经版夹着的,再用皮绳捆绑,经书扣就是经过皮绳固定经书的。<br/>古时候经书扣用途,经书外裹经书包布或经书夹板,再以织带捆扎结实,缀以经书扣,以收紧织带,并起装饰作用的,是非常殊圣的小物件。<br/>现在对于经书扣更多用途是,展现个性的搭配物件。比如:车挂 包挂 佛珠边挂 个性皮手链连接件背云等等,很多老藏迷都是一枚一枚收藏,很有成就感。<br/>
 +
 
 +
==以喜马拉雅文化为背景的游戏(FAR CRY4)==
 +
===图片欣赏===
 +
<gallery>
 +
파일:866e73c279dab862587a82daf4f44bb.jpg
 +
파일:30c426cc5d9cafc6069385a951312e4.jpg
 +
파일:A9dc1d0906f93453bb2d795e4e7df4b.jpg
 +
파일:9e47fb561faea163bf9766dcf98d52e.jpg
 +
파일:5de9c6565dcfc3a30badc751a4f0105.jpg
 +
파일:E6c24122ab95ef610db7123c9a47897.jpg
 +
파일:E8a03293f2a780c971d6fb489ac91ea.jpg
 +
파일:55c660c4dba7940b0bed8ea93c3e55a.jpg
 +
파일:Bd9a44b1e5bd0b295d7dbe84f079e5e.jpg
 +
파일:7c6fc32e6b3c3d1ad1e5c6c4f5f06cc.jpg
 +
파일:Df9a70cf7761b6a37de7344af74ab0f.jpg
 +
파일:Ad5f22e837adce6464238b2f5aeeb83.jpg
 +
파일:8d24ec2561333814eaf8afc9a054193.jpg
 +
파일:24e6aace5ff430b6d2c18b54b80fe4a.jpg
 +
파일:E7a8bcdaceee2d5fb35b551f5011d53.jpg
 +
파일:Abcf1b451395e25742559c86ba839b2.jpg
 +
파일:206e3fa25b4f354b6fa6c0239b46677.jpg
 +
파일:38f0ce9210b3831b70b4b02cc37e3ac.jpg
 +
파일:A2c5e3dcc5500c18e9da9590367f488.jpg
 +
파일:3cb9bf96b3dba9d3c24599324e1d135.jpg
 +
파일:8b6b2742b6a1e3d4c3e7799ee51a99d.jpg
 +
파일:26f31c83163308a74021652cdb94f6a.jpg
 +
파일:19ea2cbebcb1d2be6c8cbae0bf72fe6.jpg
 +
파일:59071d298a97ed438d610ca45d2e161.jpg
 +
파일:83ba34868f12e393b6b1cccaa35b3e2.jpg
 +
파일:6486f00cd14b335129ef4551436a6a5.jpg
 +
파일:A08ce4f85769a07d3b1abe4ca83c554.jpg
 +
파일:E8a03293f2a780c971d6fb489ac91ea.jpg
 +
파일:7c453f69dd13f4ef231ae8f56e347f8.jpg
 +
파일:6f87b4319dca2479ca185a4d3eba5f0.jpg
 +
파일:73c37a7c8fb57700184abff5342bce7.jpg
 +
파일:07b35bcc3bf3e8377123c04d4454d83.jpg
 +
파일:79b060d7bfd06ea31d52926ef3aa3fb.jpg
 +
파일:C82623cddbc411707fe23b0bf552057.jpg
 +
파일:E0211b38cf1f03d2a46428e898dd374.jpg
 +
파일:Ec296d3306cb4e5ddfa1738e0c79403.jpg
 +
파일:4c912ea86bce74661eb46c315b45feb.jpg
 +
파일:3f756ceb9e81ed34515046980c88d59.jpg
 +
</gallery>
 +
 
 +
===视频欣赏===
 +
<html>
 +
 
 +
 
 +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rdovdTNFh6A" title="YouTube video player"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web-sha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
</html>
 +
 
 +
===发现拉萨===
 +
<html>
 +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cos7m8guvgM" title="YouTube video player"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web-sha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
</html>
 +
===布达拉宫===
 +
<html>
 +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f5-UVyIKsMk" title="YouTube video player"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web-sha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
</html>

2023년 6월 18일 (일) 15:42 기준 최신판

可视化数据


雪域唐卡

7843743ca0f106375c942758c1fb151.jpg

唐卡(藏族绘画)、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TANG KA

中文名 外文名 别 名 定 义 申报地区 批准时间 遗产类别 非遗级别 遗产编号
唐卡 Thang-ga 唐嘎,唐喀 用彩缎装裱后悬挂的宗教卷轴画 西藏自治区 2006年 民间美术 国家级 Ⅶ—14

历史起源

唐卡的起源学术界观点不一,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1、唐卡是随佛教由印度传来的绘画形式。由意大利学者杜齐提出。他认为唐卡源于印度古老宗教布画“钵陀”,随佛教传入西藏。钵陀与汉地绘画不同主要在于画布,汉地绘画多为纸和绢,钵陀则以棉布为底,这与唐卡画布一致。此外,唐卡绘画中曼荼罗画为正方形画布、佛像画画布长宽比例为4:3,这都与钵陀相同 。
2、由中国学者谢继胜提出,唐卡受中原绘画的影响产生。他在《唐卡的起源》一文中指出:“唐卡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并非来自印度,实际上他的发展演变过程从汉唐至宋元的中原汉地卷轴画的形成演变过程相一致,发源于蕃汉交往密切的敦煌,沿着佛教绘画的轨迹,由吐蕃旗幡画演变而成”。
3、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所著的《释迦牟尼·水晶宝镜》书中所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一幅吉祥天母女神像,在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看到了这幅女神像,将此作为装藏,放在神像里了。此为西藏学术界对于唐卡起源之说。
4、唐卡是由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布画继承发展而来。苯教僧侣实用便携布画以便传教布道,后被佛教所用 。

绘画题材

唐卡被人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其题材内容以宗教为主,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
一般可分为,宗教类和非宗教类。
宗教类包括:曼荼罗画、本生、集树会、祖师像、生活传记、诸佛菩萨、本尊护法、空行、罗汉、生死轮回图、西方极乐世界等。
非宗教类包括:历史、传说故事、天文历算、藏医药学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宗教画——佛像,这种唐卡一般中心位置描绘主要人物,从画面上角开始,围绕主体,按顺时针方向与中心人物有关的人物、活动场所或故事布满一周。每幅唐卡画一般描绘了一个较完整的故事,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历史、时间、空间的限制。画面人物也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构图均衡、丰满、多变 。

艺术流派

唐卡最早是受尼泊尔风格的影响 在公元7世纪左右,随着佛教的大量传入,西藏境内大兴建寺修庙之风, 当时寺庙内的壁画、塑像等都由尼泊尔和中国的画家、雕塑家所塑绘, 自此之后到15世纪之前的由尼泊尔和藏族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后人一并称之为尼泊尔画派 。之后有在宗喀巴时期的齐岗画派;15世纪兴起的勉唐画派和钦则画派;16世纪兴起的噶玛嘎孜画派等。

尼泊尔画派

尼泊尔画派主要流行于11世纪至13世纪,松赞干布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随同公主进藏的有尼泊尔艺术家,他们把尼泊尔的艺术风格融入于西藏本地艺术之中,形成了唐卡中的尼泊尔流派。这个流派的绘向以暖色调为主,画面中央的主尊占有很突出的地位,护法诸尊被安排在四周整齐的小方格内,造像较为简单,身段僵硬,着衣少而单薄,饰物沉重感强。

齐岗画派

齐岗画派由雅堆·齐乌岗巴创立,这一田派主要流行于13世纪的卫藏地区,它一方面继承了吐蕃时期和分治时期的绘画神韵,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尼泊尔画风的某些特色,主要在于构图上既继承了尼泊尔画派的构图,又稍有变化。中央的主尊所占有的位置相对减少,在色彩上仍然以暖色为主凋。在背景上,此画派喜欢用卷草纹作为装饰,更为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人物的手指、脚趾等细微之处,也使人物的姿势、服饰等更为流畅、飘逸 。

勉唐画派

勉唐画派(另译门赤画派、勉塘画派)艺术产生并形成于赞普时代,兴盛于帕竹时代中期至甘丹颇章时代。画派出创始人为勉拉·顿珠嘉措,其传世之作《造像量度如意宝》,详细论述了绘画和雕塑的造像量度,指出了某些书籍在造像量度上出现的错误及由此带来的恶果,阐述了藏画的实践方法。并博采诸长,该画派造像法度精严,与传统的块面表现相比,尤其注重线条的运用,线条工整流畅,色调活泼鲜亮,变化丰富。旧勉唐画派的画风承袭了印度一尼泊尔绘画样式,但在背景处理上加进了带有地方特色的风景和花卉纹饰,线条匀称精到,浅淡施色加金线勾勒。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勉唐画派进入鼎盛时期,优秀画师层出不穷。遗存在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的壁画、唐卡多为勉唐画派画师所绘。西藏绘画发展到新勉唐画派时走向了成熟和繁荣。西藏历代画师经过若干世纪的实践,将早期流行的印度一尼泊尔样式与元以后汉地明清艺术因素的影响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藏民族独特的宗教绘画样式。1949年至1966年为一转折期,1966年后开始冷落、沉寂。尽管20世纪80年代后地方政府做了不少抢救工作,但其绘画技艺依然处于难以为继的状态 。

钦则画派

钦则画派形成于15世纪中叶以后,主要流行于后藏和山南地区,创始人是贡嘎岗堆·钦则钦莫(另译:贡嘎岗堆·钦泽切姆)。钦则钦莫自幼酷爱美术,在传统藏传尼泊尔派绘画的基础上吸收中原汉地、印度等地的绘画技法,创立了画派。钦则画派在构图上保持了印度-尼泊尔绘画传统中主尊像较大的特点,重点突出,周围众小像排列井然有序。但在风景表现中已开始融和汉地绘画的表现程式,逐步形成藏民族绘画语言体系 。
据传山南多吉丹寺的壁画即出自钦则钦莫之手。对于勉钦两派,画界历来有“一文一武”之说,勉派尚“文”,钦派尚“武”。比较而言,钦派更擅长绘制怒相神,其面相威严孔武,人物造型丰满圆润,形象稳健而又多跃然舞姿,动中有静、刚柔相济,颇具阳刚之美;色彩表现沉着饱满,善于使用对比色,强烈而跳跃,配色细腻讲究,装饰味很强。钦则派还善于绘制坛城,样式独特,刻画精致绝伦,纹样繁密华丽。

噶玛嘎孜画派

噶玛嘎孜画派又译“嘎玛嘎赤画派”,亦简称“噶孜派”或“嘎赤派”,脱胎于“门孜”画派。流行于藏区东部,以四川省甘孜、德格和西藏昌都为中心,相传在16世纪由南喀扎西活佛创建,以噶玛巴大法会而得名。
噶玛嘎孜画派的风格来源较为复杂,其创派人物南喀扎西活佛以南亚梵式铜佛像为范,深受勉唐派绘画嘎丹夏觉巴·页觉彭德的影响。经与南喀扎西同时期的八世噶玛巴活佛米久多吉总结先师及自己的经验,撰成《线准太阳明镜》,从而奠定了噶孜画派的理论基础。其后,十世噶玛巴曲英多吉从一套罗汉丝绢唐卡中发现了汉族界画和青绿山水技法的妙处,开始以工笔重彩绘制唐卡,作品具有浓重的汉族风格,有别于卫藏地区的勉唐、钦则两大画派。在南喀扎西之后,又有两名画师继承了噶孜派画风,一是却吉扎西,以青绿设色著称;一是噶旭噶玛扎西,以独创出新著称。他们与南喀扎西一道,被誉为“噶孜三扎西”。
继“噶孜三扎西”之后,康巴炉霍郎卡杰的微型唐卡堪称一绝,而德格普布泽仁留存在德格印经院的画版几乎成为噶玛嘎孜画派的范本。噶孜画派承传谱系十分明晰,历代名家辈出。派系传承中因地域、师承诸种关系而派生分支,导致风格变化,形成“旧噶孜派”和“新噶孜派”。

新勉画派

新勉画派即新勉唐画派,指五世达赖时期(明泰昌元年至清康熙四年)的藏画师藏巴·曲英嘉措在继承勉唐画派精华、综合噶玛嘎孜画派和钦则画派的部分特点、吸收汉地绘画的某些因素的基础上,开一代新风,成为西藏民族绘画的最典型特点就是“标准样式”,即指典范,是近现代西藏佛教绘画的“经典”和“范例”。格鲁教派为进一步巩固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在西藏广建寺院,为完成短时间内广建寺院的任务,新勉派把《度量经》作为制作壁画、唐卡的严格标准,逐步形成了佛教绘画的标准样式。
其风格特点具体表现为:
1、源自勉唐派传承的部分有:造象度量严格,色彩明快,底层色厚涂,粗壮饱满的四肢和脸形,“兰叶描”勾勒衣饰线条,汉族化的民间图案,装饰性的山、石、树、云。
2、融合噶玛嘎孜画派特点的部分是:汉族化的青绿山水、渲染技法中层次丰富细腻、善用灰色表现皮肤。
3、吸收钦则特点的部分为:人物毛发有虚实变化,形象边线的节奏十分丰富 。

天珠

天珠英语是gZi Beads, [1] 藏语叫(zi 斯)汉语译为“斯”或“瑟”,又称“天降石”。在《藏汉大辞典》里天珠的解释为:“亚玛瑙,猫睛石,一种宝石,俗称九眼珠。入药能治脑溢血”。最早的天珠为象雄天珠,象雄天珠诞生于古代横跨中亚及青藏高原最强大的文明古国--古象雄王国,它是雍仲本教的圣物,是藏族七宝之首”。
象雄天珠由大成就者和高僧大德供奉加持装藏供佛或者伏藏传世而来,现存世(老)天珠皆为古人遗存,无比珍稀罕见。 象雄天珠是古象雄文明时期的产物。
天珠的实际身份,是一种九眼石页岩,主要产自于西藏,藏东和拉答克地区,内部含有玉质和玛瑙的主要成分,但是还没有达到玛瑙的级别。

名称由来

天珠的名称何人所取已不可求证,港澳台叫天珠,藏族叫“丝”,汉族则称“九眼珠”。奥地利藏学家勒内.德、内贝斯基.沃科维茨于公元一九五二年出版的《来自西藏的史前珠》及一九五三年出版的《西藏的神灵和鬼怪》
两本书中,均称为“猫眼石”。杜宾.路易斯先生于公元一九八六年出版的《珠的历史》书中提到这类珠子为“蚀刻或漂白的红玉髓”。《新唐书》记载:“吐蕃妇人辫发,戴不瑟瑟珠,云珠之好者,一珠易一良马。”著名的现代藏学家格勒博士在《藏族苯教的神》论文称这种珠子为九眼勒子。台湾著名的学者刘良佑教授在《天珠探秘》文中提到西藏学者通常称天珠为“白玛瑙勒子”,是藏族服饰勒子项圈材料的一种。台湾天珠商人林东广在一九九七年出版的《西藏天珠》一文中从头至尾称天珠。
西藏先民认为,天珠是神创造的超自然之物,是自然生成的或天降下来的,如果有谁说天珠是“天人合一”的工艺品,会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问许多藏族群众天珠来自哪里,他们讲述着同一个古老的神话:在古代,天珠是神仙佩戴的装饰物,每当珠子破损或稍有损坏,神仙就把他们抛洒下生物的化石,与鹦鹉螺、三叶虫处于同一时代。在喜马拉雅定日一带、藏北无人区化石山上都有人曾捡到过海螺化石天珠。老百姓的故事则说:曾经有一个人在高山之巅见到这样一只虫子,他用帽子扑它并将它罩住。当他挪开帽子时,虫已经石化了,成了一粒天珠。R.内贝斯基—沃科维茨博士在其《西藏的史前珠子》一文中讲述西藏西部阿里地区的一个传说。人们认为,天珠起源于茹多克附近的一座山上,遇上大雨天珠如溪流般地沿余坡泻而下。然而,有一天,一个巫婆用“邪恶的目光”盯着那座山,于是天珠马上停止流淌。在天珠不断流出的地方还可以看到颇具特色、眼睛纹路的天然天珠。

天珠分类

天然天珠的分类:
1、圆板珠(又叫天眼石、羊眼天珠、羊眼板珠等);
2、药师珠(大部分为天然一线,但也有人工蚀刻的);
3、缠丝玛瑙(商业化别名众多);
4、法螺天珠(曾经喜马拉雅山地区是一片海洋,法螺天珠就是曾经水生物的化石,因为有圆圈,所以被视作神圣);
5、硅化木(部分树木在沙漠地区可玉化,很少一部分上有圆圈,取之打磨后可成配饰);
6、金钱石(密集恐惧症患者慎搜)。

人工天珠的分类:
人工天珠在理论界称为“镶蚀玛瑙”、“镶蚀玉髓”、“蚀刻玛瑙”、“蚀刻玉髓”等等。由于先民并不清楚单晶质二氧化硅与多质二氧化硅的区别,所以在此并不区分玛瑙和玉髓的区别,下文统称玛瑙。
1、根据蚀刻材料来分类,可以分为碱蚀玛瑙浴酸洗玛瑙。酸洗一般使用硝酸,碱蚀一般使用植物碱。
2、根据原产地划分,可以分为西藏天珠(通体蚀白后画黑线)、西亚天珠(红玉髓上蚀白线)、印度天珠(通体蚀黑后画白线,如龟背纹“寿珠”)、尼泊尔天珠(透明玛瑙上交替蚀刻黑白线)。
3、根据网络学者划分,可以分为纯系、崩系、冲系。
4、内贝斯基·沃科维茨博士在其论文《西藏的史前珠子》一文中的五分法。

象雄天珠

最早的天珠为象雄天珠,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科考人员在阿里地区札达县象泉河南岸进行发掘时,发现出土了一大批古象雄时期的珍贵文物。其中就有极为精美的天珠,这是青藏高原首次考古出土的象雄天珠。 这一发现为考察西藏地区天珠的出现年代、形态纹饰等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证实了古象雄时期天珠的真实存在和盛行.考古学家2015年在西藏阿里地区象泉河南岸一处古象雄时期墓地发现了地层关系清晰、明确年代最早的古天珠,系青藏高原首次出土。

象雄天珠诞生于几千年前古代横跨中亚及青藏高原最强大的文明古国--古象雄王国,它是象雄雍仲本波佛教的圣物,是藏族七宝之首、它的流传主要是藏传佛教寺院、大德高僧供奉加持和装藏供佛转世而来,是统治阶层成为权力的象征流传世袭,是达官显贵作为财富遗留传世。象雄是西藏文明的发祥地,幅员辽阔且位于黄金之路和天珠之路等交通要塞的古象雄,堪称“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驿站”和“古丝绸之路驿站”。

象雄天珠由大成就者和高僧大德供奉加持装藏供佛或者伏藏传世而来,现存世(老)天珠皆为古人遗存,无比珍稀罕见。象雄天珠是有实物见证的最古老、至纯的天珠,是极为稀有难得的珍宝。阿里地区的象雄天珠是火星陨石与地球玉髓玛瑙矿脉熔和后的产物,因其传世久远、图腾玄奥、材质珍稀、底蕴深邃、加持殊胜而被世世代代生活在雪域高原的人们一直供奉尊崇、顶礼膜拜,被视为生命般珍贵的传世之宝。

象雄天珠是古象雄文明时期的产物,从医学的角度而言:天珠是治病救命的良药,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功效。在《四部医典》中关于天珠的记载:有70余种藏药方使用天珠,是治疗血疾的重要特效药材。《四部医典》的宗源书籍源自象雄雍仲本教“五明”之一的“医方明”。“医方明”是幸饶佛祖为了医治好众生的各种疾病以及心病而传讲的以《十万颂四部医典》为主体的医学理论。

天珠天眼

天眼为自然形成,非人工雕画,是一种沉积岩有极强的磁场,天然形成的规则图案,以眼球为主,辅以三角形、四边形等,据称可招福挡煞、趋吉避凶。琢磨后的成品凸显眼球妆纹饰,是价格无法估量的佛教圣物。

一眼

特别可使心绪清明、心情愉悦,促进智能增长。单眼天珠,数量非常少

二眼

并蒂长生,玉树连枝,家庭美满,夫妻和睦,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三眼

象征佛之身口意之圆满、三宝加护、速除外内密一切违缘障碍、、福禄寿、吉星拱照、障碍平息、财富不断,是密宗之财神!

四眼

大悲观音、大智文殊、大愿地藏、大行普贤,四大菩萨除障,成道果、增福慧代表圆满顺利、财富,而生老病死四苦痛可减轻,地水火风四大调和,灾厄得以消除。

五眼

佛、莲花、金刚、宝生、羯膜, 五路财神齐聚、无往不利、圆满吉祥喜乐无穷之意。

六眼

地火水风空识六大元素所构成的人体生理学。恢复人体五脏六腑之生理机能,并可恢复体力、解脱六道之苦、六波罗密渐次增酿、消灾解厄、六六大顺、象征财富圆融广进之意。

七眼

七星布阵,得药师佛加持。正法不断增长、大吉大利、福慧圆满之意。

八眼

八吉祥之圆满、一切顺利、尊贵与财富、八大吉祥随护左右之意。并得八大菩萨加持、。中息八部伤害,获八正道

九眼以上

集九乘之功德,慈悲增长,权威显赫、离苦得乐之意。至高无上尊贵之气宇、世出世间事业一切迅获成就、为天珠中最上品、能免除一切灾厄。

十眼天珠

除业障、生威德,得人心、获爱慕。人生得意,十全十美。

十一眼天珠

五方佛及六字大明咒,呈现出来之传承法物,聚集福慧。

十二眼天珠

勇猛超群,有求必应。福慧圆满,名声响亮。

十三眼天珠

五方佛及八吉祥象征,身心宁静,达到修行最高境界。

十五眼天珠

七珍八宝,受天神加持,成就一切所愿。

二十一眼天珠

法力增加,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达到人神合一之最高境界。

卍字

佛光普照、财运旺盛、永得安康、广结善缘。

密宗法器、降伏妖魔、招福挡煞、趋吉避凶、超凡神圣之意。

莲花

莲花天珠象征“纯洁不染”,代表至高无上的尊荣、清新、和平、福慧双全、一切圆满之意。具有吉祥、尊贵、圆满、财富增长的表征。此类天珠在西藏地区的流通价格非常高,甚至不亚于九眼天珠,可见藏人极为重视莲花天珠,藏传佛教信徒认为其图腾亦象征西方莲华部,众人皆知的阿弥陀佛即属于西方莲华部。

如意

有心气和顺、吉祥如意、瑞气千祥、美满之意。

菩提

觉悟正道、消除灾难、慈悲为怀之意。

寿珠

最早出现于公元前 550 年左右的印度及巴基斯坦地区,在古老的印巴地区并没有将这类角型天珠与长命百岁划上等号。又称为『崩系天珠』然而原本被古印巴地区的民众当作驱邪避魔的护身符却因商业贸易流传到中国人的手里,而由不同文化的价值转变为如同龟甲的长寿之意,被赋予不同的新意与生命。

宝瓶

藏传佛教信徒认为其图腾象征西方莲华部,亦称其为「舍利天珠」。宝瓶天珠又称为永生瓶天珠。藏语的意思分别为「宝瓶」和「永生」,象征永生不朽藏传佛教信徒认为其图腾象征西方莲华部,又称其为「舍利天珠」,是藏族心目中等级最高的「天珠之最」。以西藏哲蚌寺的释迦牟尼佛像的宝冠而言,就是将这类天珠置于正中央,显见其被藏族重视的程度。福寿双全、财富广进、疾病尽除之意

龟甲

延年益寿、长命百岁之意。

虎纹

因外形与马齿天珠相似,因此虎纹和马齿并称为「闪电天珠」。有着刚强坚韧、消除波折、勇往直前、移灾去邪、保佑平安之意

龙眼

六字大明咒的化现、佛教的真髓、万咒之王、避邪之珠。

彩虹天珠(水纹)

为虎纹天珠的一种,为圆短型天珠中罕见又高贵的种类,因其图腾系以中间的直线与两旁相互对称的波状条纹所构成,颇为类似中国文字的「水」字,又称为「水纹天珠」。彩虹天珠又称「罕见虎纹天珠」,属于佛经的东方金刚部,其图腾象征「伏恶」,调伏修行人内心的障碍与外在客观环境的障碍,在圆型天珠中价格仅次于莲花天珠。永恒不灭之生命泉源、能生生不息、连绵不断、一切享通长久之意。

贵人

贵人扶持、一生为安、富贵容华之意。

天地

圆者天也,如来的智能德相。地者方也,众生之根基。此颗天珠,能实现心愿,对事业、人际、外交有很好的帮助。这类的天珠,主要有双地门天珠、天地天珠、及双天地天珠,其中以双天地天珠最少见,这类天珠饼图案代表「天门」,方形图案代「地门」,有两个地门在弧度的一侧出现,称为「双地门天珠」;一侧有天门和地门,另一侧的图案也与之对称的,称作「双天双地天珠」。 许多生意人喜欢配戴这类天珠,因为他们认为可以阴阳调和、百福千祥。转换厄运、消除魔难。带来财富。

线珠

药师天珠多为扁豆型的珠身,又称圆线珠,[旬]身中间有一条白色的条纹,可当念珠使用,尤其是佛教弟子修持药师法门为甚。一世亨通、神妙无比、智能无穷之意。

日月星

阴阳调和、生机勃发、天长地久之意。昼夜交替现象,宇宙天地、阴阳平衡之理,能转危为安,离苦得乐之意。

黑白珠

白珠的年代约在公元前500年,产地大多分布于印度及巴基斯坦。这类单线带状天珠有线形分布于珠身中间的黑底白线、白底黑线,亦有黑白平均分配的种类。

圆板珠

远在公元前 3,000 年两河流域的苏美人 (Sumerian) ,就开始配戴这种圆板状的珠子。他们称呼这类的珠子为「乌贾」 (Udjat) ,意旨太阳神霍拉斯 (Horus) 的眼睛,用其来抵御邪神的侵扰。这类的圆板珠流传于西藏、巴基斯坦、两河流域及埃及地区。图板珠可以算是所有天珠型式中发展最长,流行最广的一种,可分为分立体与扁平状两类,印度人称圆形板状为“羊眼天珠” (藏语发音为 LUMIK 鲁密),他们相信可以用来驱避鬼邪代表财富受用增长,且事业顺利成就等利益。

药师天珠

又称圆线珠,可当念珠使用。

十字法帽

尊贵、清高、祥和、圆满之意。

法王法帽

法力无边、一切恶运疾病尽除、圆满福寿皆增长之意。

马齿天珠

国内有人称马齿天珠为「金刚部护法天珠」、「小虎牙天珠」,属真品天珠,每颗只有一条黑色「波纹」。因外形与虎纹天珠相似,故亦有人称虎纹天珠与马齿天珠为「双闪电天珠」。 法轮太极八卦天眼珠 福慧圆满、招福挡煞、趋吉避凶。

天珠的运用配饰

天珠的矿岩成份中含玛瑙及玉质,属半宝石,且纯正的老天珠的存世量十分稀少,因此物稀为贵。在藏人眼里,天珠相当于钻石,多半是串成项链,戴在妇女身上当饰物,出席盛会的时候拿来炫耀地位,并不是宗教法器.在配戴的设计上除了实用之外,美观大方也是设计的重点。

珍藏

因为老天珠的数量 非常罕有,不像其它的珠宝可以开矿挖掘,也因为天珠不可思议的磁场感应及灵性,加上历代持有者的修持、配戴,促使其价值的提升,物稀为贵,故成了有心人争相收集典藏之珍宝。

佛像装藏

藏传佛教的佛像在喇嘛开光引神灵进驻时,在佛像内除了装置佛经咒语、少数的金银宝石外,亦有部分以舍利子或天珠装藏。

流通货币

根据林东广所着的『西藏天珠』一书中所称,藏族仍可将古老纯正的老天珠拿到『西藏人民银行』或『拉萨市八廓街城市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抵押贷款,或甚至直接当成现金交易、购物等。此套天珠的表面自然存在一层油亮、蜡状的润泽感。

视频介绍

天铁(托甲)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支独特支流,她源于雪域高原滋养着一方水土,她神奇美丽又豪迈奔放,千百年来一直不断延续着直到今天,这就是西藏文明。藏传文化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挖掘和研究的地方,比如西藏的绘画、雕塑、歌舞、服饰等等,在这些众多的值得研究的领域里有一项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深深吸引着我的眼球,她是一种小型金属件,藏民族称它为“托甲”。
“托甲”在藏语里面是指从天上掉下来的金属,俗称雷击石,常常由牧民在霹雳雷雨之后发现,且多有残损,多出自于西藏那曲阿里地区。在藏区“托甲”蕴藏着无与伦比的能量,除了可以防范雷击外还有护身辟邪的功能,与天珠在藏民心中的地位一样都十分珍贵。“托甲”按照民间传统的理解应该是一种自然的非人为的具有一定形态的金属件,这种金属件往往造型古朴简约带着一种神秘感。但是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其实很多金属小件实际上是人工制作的带有明显象征或者宗教意义的一种小型金属铸件,这类铸件有很重的被设计的成分。
最早关于“托甲”描述的应该是意大利考古学家G·杜齐在《西藏考古》一书中提到“在地野田间干活的农民常常能发现一类东西,这在西藏被称为“天降石”(Thog-rdeu)或“霹雳石”(mTho-lding)。”杜齐在书中说:“在西藏旅行的期间,我曾偶然见到过几块这样的东西,但难得买到一块,因为藏族人视之为灵验的护身符而不愿意出手。”在他收集的“托甲”中,有三角形、圆形、十字形等几何图形,及动物图形等,且不同地域“托甲”形态也不一样,但又有相似的风格,这些收集品主要来自于阿里、那曲地区。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托甲”就已被西方学者发现,并作为独特的门类收藏于美国以及欧洲各大博物馆。一位来自美国的学者约翰·文森特·贝勒沙于1998年在ArtsofAsia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专门介绍西藏“托甲”的文章后,更多的人逐渐开始认识这一种神秘、吉祥的护身符。在国内“托甲”从90年代才开始慢慢被人关注和研究,如今国内针对天铁的研究者(以及优秀的收藏者)仍然寥寥无几,台湾收藏家林福來出版有《神域聖物,藏傳天鐵》一书,该书对“托甲”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近几年,随着对藏传文化不断的深入研究和大众收藏兴趣的高涨,对西藏“托甲”的描述越来越神乎其神,在藏区一些新做的“托甲”充斥在市场上,让人难以分辨真假。

关于“托甲”的起源

“托甲”一般被视为护身符、宗教信物、图腾、氏族徽记,民间普遍认为是上天之物,非人为的自然形态。通过走访和实际考察发现“托甲”大都具有一定的形态,并且与苯教和佛教有密切的关系,有很重的人为的因素在里面,在外形上基本是一些小型金属铸件或者残件。可能确实有一些雷击石或者其他金属随形物件会被当做“托甲”,但是笔者认为更多的是人为加工制作而成。由于吐蕃之前可供考证的资料有限,我们难以定论“托甲”产生的年代,不过其中一些产生的年代的确可以追溯到佛教传入之前甚至到青铜时代,考古发现青藏高原一度有着辉煌的文明,在偏远的阿里地区保存有许多历史遗迹。
在时间范围上“托甲”大致可以分为吐蕃之前、7世纪到11世纪、11世纪到16世纪、16世纪之后这几个发展阶段,这基本上是根据佛教在藏区的发展来划分的。吐蕃之前的“托甲”难以划分,大致上应该跟其他草原文化早期的造型有类比性。7世纪到11世纪是藏传佛教的成型发展期,这期间的“托甲”受到外来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于阗等周边文化的影响。11世纪到16世纪佛教发展基本稳定,“托甲”的样式基本规范化。当然这几个时间段是有着传承和延续的关系的,比如大鹏金翅鸟的造型,根据对苯教的研究,古象雄即大鹏鸟居住的地方的意思,红鹏金翅鸟是日巴(明觉)的愤怒化现,是苯教的不共本尊,其与印度的迦楼罗又有许多相似之处,与中原饕餮纹饰也有一定的关联。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大鹏金翅鸟的造型不可避免的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这其中有一个继承和改造的问题。“托甲”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着,从早期古拙不规则的形象到后来的精致细腻特定的规范化的形象,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体现了藏族人民审美和宗教信仰的转变。

“托甲”的分类

托甲有的为各种动物类的造像,但又有别于鄂尔多斯文化,这与西藏原始的苯教信仰息息相关。
对于一些早期的“托甲”我们难以分类,既不知道这些“托甲的”功能也无法辨别其形象,只能从形状、形式和大致的使用目的等几个方面把托甲分为这几类题材;
一;是法器,如普巴杵、金刚杵、弯刀、天杖等,一般被修行的喇嘛所使用,出现的年代应该是在佛教盛行之后,造型上多已比较精致细密,如金刚杵有单片造型的也有立体造型的,立体造型的金刚杵甚至有铁质的中股。
二;是几何图案,这部分造型多样,多与苯教或者坛城等密宗有关,内涵隐秘,难以破解,年代往往可以追溯到吐蕃时期之前。
三;是佛像,如一佛二弟子、金刚手、不动明王、四臂观音等此类造像与同时期金铜佛像、唐卡的造像仪轨基本类似,都是按照当时流行的样式制作,有明显的风格传承演变痕迹。
四;是吉祥物或是遮避物,如大鹏金翅鸟、雪狮、龙、八吉祥、佛塔、宝瓶、蝎子等。此类造像内容丰富涉猎范围广,其中以大鹏金翅鸟和雪狮的造型最为常见,有的逼真精细,有的生动憨厚可掬,体现了藏地工艺师对自然万物的独特理解,在这类造型的“托甲”中隐藏了很多原始信息,对研究“托甲”的起源意义重大。其中一些小动物的造像尤其生动,活灵活现的样子跃然眼前。

三;“托甲”的制作

“托甲”的材质一般为铜、铁、其中以青铜为佳,黄铜次之。 传统制作以三种方式为主:第一;是自然形成,这些以自然的陨石、陨铁为主,这一类不常见。可以对比藏区海螺化石和一些随形的自然物,虽然不算“托甲”的范畴但同样受人们的喜爱。第二,是以原铁或陨石铁,直接削磨或捶打而成,这一类有佛像和法器,能直观的看到打磨和刻痕。可以对比藏区常见的玛尼石,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把一些看起来略带造型的石头打磨成型,成型后有一种原始粗犷的味道。第三,是铸造,少数是以脱蜡法铸造,一般是模子浇灌而成。市面上流通的仿旧“托甲”大都以此法制作,而且人们喜欢拿一些旧的铜残件重新融掉后再做成他们喜欢的样子。四;“托甲”的辨伪。
近几年,随着大众对藏传文化的不断关注,藏地的一些造像包括工艺品价格不断攀升,这就导致市场比较混乱,一些仿冒的“托甲”混迹于难得一见的真品中,让人难辨真伪。总结起来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出判断 ; 一;材质,“托甲”一般为陨石铁或者青铜打制,常常带有厚厚的皮壳或者绿绣,如果是黄铜的则年份一般较浅。 二;造型,“托甲”的造型可以分为早期和后期,前期造型古朴大气多为几何抽象图案,与苯教关系密切,后期造型多程式化,与佛教关系密切。 三;包浆,“托甲”是遗留下来金属件,不管是传世还是出土都带有他那个时代才有的岁月感,一般来说要不就是磨损漂亮,要不就是“托甲”上的铜锈会形成一层黑皮壳。当然“托甲”鉴定单凭一点是很难断定了,需要结合几个方面综合对比才能准确的判别真伪。
本文主要从定义、起源、分类、鉴别等几个方面对“托甲”做分析介绍,鉴于目前国内外对“托甲”的研究少之又少,可供参考的资料也十分有限,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做更深一步的调查研究。比如“托甲”与苯教的关系及“托甲”的起源等问题,需要大量的考证和实地考察走访才能做出进一步的判断。从图像学角度研究“托甲”是可靠也可行的方法,“托甲”从属于西藏造像研究也可以作独立的专题研究,因为“托甲”既是一种造像又是一种装饰品,在古老的象雄文明中她一定扮演着着某种重要的角色。日前,藏传文化正在不断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和生活,“托甲”造型多样,内涵丰富,小巧玲珑,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追捧。因此对“托甲”的研究也日益紧迫,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其他研究人员一些启发,尽快完善藏地“托甲”相关方面的学术研究。关注研究藏传文化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天铁的鉴别:

目前的鉴别法,一般可以分别几种:
一、质材:陨铁或是雷铁,在铁质的部份,可以依照其色泽,对比相似的陨石,一般的陨石,都含有镍,如果镍的量超过10%,或是密度较高,锈损的现象也较低,铜质的也可以根据各年代佛像的合金,这是一种铸造的惯性和方式。
铜质主要有红铜、紫铜、青铜、黄铜、白铜等。红铜和紫铜的含铜量最高,一般在90%以上,因表面氧化程度和微量元素的不同会偏红或偏紫色。
青铜属铜锡合金,并含少量的铅,其颜色依合金比例有深红、淡红或水红、青、微黄色。黄铜指铜锌合金,其色有金黄之分,锌含量愈高,颜色愈淡。
白铜指铜镍合金,并少量锌,呈灰白色、银白色等。而少数在十七世纪后的打造的铜质天铁,会使用近似宣德炉的风磨铜,这种是六至八种金属,经十二次冶炼而成,一般会表面有宝光,几乎都不会锈蚀。
不同年代的颜色、比重、细密度和硬度也会因冶炼的方式和技术有所不同,这也是一般在鉴别很重要的一点。
二、造形和型制:之前说过天铁几乎是佛像的造形的缩影,一般天铁为了佩戴是不鎏金或是布金,而造形以简单为主,但在细部的要求,并不低于佛像,即使是用模子浇铸,都仍会有手工的刻痕,一般都会把脸部五官做出来,而再以手工做外部和细部的修饰,而有的如咒语片等,为了表达崇敬,几乎如玛尼石般都用手工刻出来。
三、锈:铁质的以红色氧化铁为主,老天铁质的锈蚀很少,如有锈一般都会是堆栈,即气化后又经使用还原而变黑,所以在天铁很多是呈黑色,一般人以为没有锈蚀,这表层刮除时,会呈现氧化铁的红色,而这种堆栈会一直很耐锈蚀,年代一久会很快剥落,目前存世的天铁通常是佩戴或实用,使氧化的速度变慢,常使用也会使外表的密度大增,而减少水和氧的入侵,但是这对已有锈的天铁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而在铜锈上,氧化铜和硫化铜是黑色,氧化亚铜是红色(红斑或红锈),硫酸铜和氢氧化铜是蓝色(天蓝斑),而一般常见的绿锈是氧化铜和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盐基。
而也会视合金铜的铜以外元素的多寡,影响其氧化的程度和锈的色泽。
四、磨损:其实一般常久佩戴或是代代相传的天铁,即使千年下来,锈蚀情形也不多,但是或多或少有磨损的现象,一般人常是以佩戴的孔来论定,其实应要看整体性,一般是以外突的部份先磨损,如果并非穿绳佩戴而是以包裹或放在嘎屋中,洞孔反而不会有明显磨损,所以在判断时是要特别注意的一点。
天铁鉴别已逐渐变得复杂,而这主要是在炒作后,大量铸模的,加上做旧的手法引用伪造古钱的方式,已日益高明,部份的高仿作品,也使用以前青铜、黄铜的比例,或是将部份残件销融重铸,而传统依赖红、绿锈、声音、砂孔气孔其至是气味等辨别的手段已不能完全分辨,以下介绍目前常见作伪的方式以供分辨:

一、复刻版,以真品天铁或是擦擦(泥塑品)翻模而成,或是直接用擦擦的模子再浇铸,所以若未再经手工修饰,一般外表都会比较浅薄和模糊。
二、多次铸造,并以拉铸方式,在凝固前,拉制成形,并以二件上焊粘而成,并破缺处再埴上一些土以仿出土。
三、全新的模所做,常见于财神、绿度母和金翅鸟,这一类的都偏大片,另一面会较平,且都有夹带黑色的氧化物。
目前没有看过有人使用成本较高的脱蜡法来铸造。
四、绿锈:a.埋入湿土中二三年后取出来;b.将伪造品浸以盐酸或醋酸再埋入土中半年﹔c.用胶水或松香调以绿色粉末或是直接使用绿色瓷漆,涂上形成为一种像硬绿的铜锈d.用真的铜锈以水浇上,或放在户外淋雨一周,再阴干硬绿满身﹔e.浸在醋、可乐中,或加入硫酸铜的溶液中。
红锈伪造方法有四种:a.用火烧使其红透,浸入冷水或醋,便带红色的锈﹔b.用胶水、松香调以红色粉末或用红色瓷漆,也能造成红色硬锈﹔古铜质伪造的方法用木炭烧之后冷却,或是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浸一二日钱的表面上便发生黑色,再放布中或皮中裹之带在身上在一年后,色泽渐发光润,与老件相同,但是目前大多以慢速布轮打磨即可。
五、为伪造藏人佩带,多会在其外涂上废植物油或牛油,包裹皮或布,埋入土中,日后取出,或是用油炸过,再加热,使其外表有一点黏腻,拟似长年涂抹酥油。
或是布轮、拉绳制造外表或洞孔磨损的现象。
以上作伪方式是目前市场上可见的,其实都是速成提高价值,仔细分辨,历史的痕迹和速成法,仍是有不同之处。
一般常有的争论:在1998年五六月号的Arts of Asia杂志中【Thogchags Talismans of Tibet】作者John V. Bellezza引用西方文献中最早定义「Thogchags」一词的意大利西藏学大师图奇(G Tucci 1894~1984)和俄国东方考古学者乔治(George N.Roerich,著名探险家和艺术家Nicolas Roerich的长子)的说法,认为天铁是来自西藏苯教的金属时代,并认为这与安那托利亚的塞西亚人和鄂尔多斯的青铜器时代相关,甚至与中亚的动物-圣兽造形有关,其实这种说法太过广泛而缺乏区隔性。
以铜、锡和少量铅合金的青铜,在古代中国夏朝时已有发现,其它如著名的三星堆文化就是和夏朝同一时间,而到了商周时代大则量使用,希腊克里特岛约于公元前3千年后期出现了青铜文化,西亚的青铜更早于埃及,中亚、西亚在公元前三至四千年时就已出现,而把北方草原文化和中亚许多小铜像是以动物、战士、山川、日月和神祇为主,这些出土物,很多都早于佛教出现。
而青铜时代的泛灵信仰,都有许多小型的饰品和幸运物,不少都是以兽(鸟、虎、龙、蛇)等图腾为饰,亦有以箭簇、采石为幸运物的,这些都并非为苯教特有的,若把存于西藏或是欧亚出土,甚至把因贸易或旅人留在西藏的青铜饰品、幸运物都视为天铁,不论就文化或是宗教学都不是很恰当,以目前在西藏最著名的青铜器是在1973年在中国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出土了一件硕大的牦牛青铜器,这与藏族苯教的“神牛供奉制”有密切关系,如同这青铜器时代的铸件一般,很多青铜泛灵的饰品也应一并视属于青铜器,而非雷铁。
这一点之所以一直为西方研究者争论,是在于藏人把同是以青铜铸造的藏传佛像、法器佩饰,泛称为雷铁之故,因此在西方研究向来是以青铜质材的配件、饰品、避邪物为主体向前推延得到的定论,这和依造西藏经记载和僧侣叙述〞Thogchags〞一词由来是从暴雷铁、天降石为材质,到日后这些材料缺乏下,才以青铜、黄铜做为材质模造护身符的说法不同所致。
而依照世界各文明泛灵信仰和青铜器、铁器铸造的发展,却都未持续出现如同藏传佛教以天降石、或是以金属为避邪物的宗教,而这和西亚文明向来把陨石的天火视为不祥和西藏的陨铁与伏魔论有很大的分别,因此西方学者对天铁起源向前推至佛教前的金属时代,并不是很恰当。
另外目前国内外部分人,硬把大量发现蒙古和西伯利亚的鄂尔多斯青铜器视为天铁,这在定义和记载是更是说不过去。
这里要说明的是,记载中天铁一词出现,应是以雷铁为主的佛教法器和图腾,而把部份苯教和藏传佛教相似的法器,归纳天铁仍属合理,但并不是苯教和中亚、西亚青铜制的小型饰物、实用具、武器和图腾护身符都能称做天铁这些因丝路的商务从西亚至中国,乃至西藏都有出现的,这些或多或少有影响天铁的铸造,但是亦不能归类于天铁。
其实目前西方研究天铁有一个盲点,即遗露了相近的印度文明,雷铁的另一名词,霹雳(暴雷)一词始出现于亚利安人的吠陀经中诸神之王雷神-因陀罗(Indm)使用武器即是霹雳,这种在用词和宗教意义相似性很高的文明,在西方却乏人研究其二者相关。
西藏暴雷铁的大量使用是莲花生大士,尊者在A.D.749年入藏,距今不过一千二百多年,即使以佛入灭后莲花生大士降世,而一些神像天铁又何来数千年之有。
天铁在目前藏传佛教中有特别定意,笔者曾经拿许多的「天铁」去给喇嘛过目,他们指出严格而言,真正藏语的Thogchags是指暴雷铁,并不是铜质的护身符,即使目前已泛指佛教金属的避邪物,但是如马饰、配饰、印章和非佛教的铸器等都当成Thogchags则太说不过去。
此外一般人把近年来在非洲、美洲或中国大陆南丹等地找到的陨铁都叫天铁,也是不对的,因为天铁、暴雷铁来源不仅是陨石铁,加上天铁在做成法器或是佛像时,除非是极少数由原石削磨外,都会再加熔铸纯化,因此并不具镍铁陨石截面的魏德曼交错纹,而世界各地的镍铁陨石,也不能全部归类成天铁一词,如同各种宗教神祇塑像不能都叫佛像是相同。
顺带提一下,一般的常识都知,其实雷电和陨石并没有直接相关,而西藏一般牧民并不会在一般打雷时去寻找天铁,通常都是看到火花或是巨大声响也就是流星雨或是闪雷伴随流星火光才代表天降雷铁,不过这时他们也不会捡拾,因为一般藏人视雷为龙在发怒,而站立在广大的草原或高原上,也很容易遭雷击,牧人都会尽速躲避。
一般都会通知喇嘛或修行者来,他们在占卜吉兆后,而这些一般有矿物学知识,精通五明的修行者或僧人会依比重和磁性去找寻,打造后送给牧民去避危险。
一位青海喇嘛曾表示,一般人不会在高原上拾取石头和天铁,而且在旷野上牧民或农民根本无法分辨石头和雷铁之间的不同,如果有人在青海高原拾到一些小普巴和小佛像,也会赶快拿去寺院或是高原中的佛塔旁边,因为这些都被视为是在早期镇魔或是某一些的忿怒咒术使用的,拾到不赶快除处理会招致不幸。
而一般人的护身符都是寺院或僧人所给的,不敢拾取来路不明的东西。
此外在地底或是洞中发现这并不太可能,即使一般的伏藏师也是经过授记,笔者见过许多是藏人自称在高原和河床拾取的天铁佛像和法器,外型很明显是大量铸造过的对象,以青铜或黄铜为主粗糙的金刚手、金翅鸟,有少部分是铁普巴,这些不少都是早期散布西藏各地的塔(镇山神、罗剎女)的镇物掉落出来的,部分较粗的做塔基镇住恶龙和大水,这一类以前历代在佛塔倾圯后,和擦擦(小型塔形、佛像的泥塑品)一起出现都是几千枚,尤其是在文革后更有许多的出现,一般这都会送回寺院修法后重铸,因为是镇伏邪恶之物加上锈损严重,很少会佩戴在身上。
此外常有人以天铜称铜质的天铁,因为一般在西藏常见佩戴式的小型佛像和小法器多半是以铜质为主。
其实在陨石中,铜化合物的含量一般都低于1%,更不用说是纯铜或是青铜,一般这一类铜质少数是属于雷击石,即部份裸露的石头含有高比例的铁、铜等金属,遭雷击高压放电和风化,而其金属石心外露于高原者,如果铜含量极高,则直接削磨或铸造,若铜质含量并不多,夹杂其它成份,在氧化或还原烧提炼后之后加上一定比例的锡、铅、锌、镍等,制成各种青铜、黄铜、白铜、红铜等纯铜或铜合金,不过大部分都是用外来引进的合金铜所铸。除非是原石削磨和捶炼而成的,一般二者在区别上是有很大的困难。

经书扣(收藏门类)

西藏的经书继承了古印度贝叶经的样式,长方散页,念咏时依次翻页。
早期经书是上下两块护经版夹着的,再用皮绳捆绑,经书扣就是经过皮绳固定经书的。
古时候经书扣用途,经书外裹经书包布或经书夹板,再以织带捆扎结实,缀以经书扣,以收紧织带,并起装饰作用的,是非常殊圣的小物件。
现在对于经书扣更多用途是,展现个性的搭配物件。比如:车挂 包挂 佛珠边挂 个性皮手链连接件背云等等,很多老藏迷都是一枚一枚收藏,很有成就感。

以喜马拉雅文化为背景的游戏(FAR CRY4)

图片欣赏

视频欣赏

发现拉萨

布达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