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 東國正韻序

장서각위키
Jangseogak (토론 | 기여) 사용자의 2017년 7월 20일 (목) 19:40 판 (Original Script)

이동: 둘러보기, 검색



Introduction

Original Script

Classical Chinese & Translation (this table will be back to its original aspect by the end of this translation work)

p.8

東國正韻序

天地絪縕 大化流行 而人生焉 陰陽相軋 氣機交激 而聲生焉 聲旣生而七音自具 七音具而四聲亦備 七音四聲 經緯相交 而淸濁輕重 深淺疾徐 生於自然矣 是故 包犧畵卦 蒼頡制字 亦皆因其自然之理 以通萬物之情 及至沈陸諸子 彙分類集 諧聲恊韻 而聲韻之


p.9

說始興 作者相繼 各出機杍 論議旣衆 舛誤亦多 於是 溫公著之於圖 康節明之於數 探賾鉤深 以一諸說 然 其五方之音 各異 邪正之辨 紛紜 夫音非有異同 人有異同 人非有異同 方有異同 盖以地勢 別而風氣殊 風氣殊而呼吸異 東南之齒唇 西北之頰喉 是巳 遂使文軌雖通 聲音不同焉 矧吾東方


p.10

表裏山河 自爲一區 風氣巳殊於中國 呼吸 豈與華音相合歟 然則語音之所以與中國異者 理之然也 至於文字之音 則宜若與華音相合矣 然 其呼吸旋轉之間 輕重翕闢之機 亦必有自牽於語音者 此其字音之所以亦随而變也 其音錐變 淸濁四聲 則猶古也 而曾無著書 以傳其正 庸師俗儒 不知


p.11

切字之法 昧於紐躡之要 或因字體相似而爲一音 或因前代避諱 而假他音 或合二字爲一 或分一音爲二 或借用他字 或加减點畫 或依漢音 或從俚語 而字母七音 淸濁四聲 皆有變焉 若以牙音言之 溪母之字 太半入於見母 此 字母之變也 溪母之字 或入於曉母 此 七音之變也 我國語音 其淸濁


p.12

之辨 與中國無異 而於字音 獨無濁聲 豈有此理 此 淸濁之變也 語音則四聲甚明 字音則上去無別 質勿諸韻 宜以端母 爲終聲 而俗用來母 其聲徐緩 不宜入聲 此 四聲之變也 端之爲來 不唯終聲 如次第之第 牡丹之丹之類 初聲之變者 亦衆 國語 多用溪母 而字音 則獨夬之一音而巳 此尤可笑者


p.13

也 由是 字畫訛而魚魯混 眞聲音亂 而涇渭同流 橫失四聲之經 縱亂七音之緯 經緯不交 輕重易序 而聲韻之變 極矣 世之爲儒師者 往往或知其失 私自改之 以敎子弟 然 重於擅改 因循舊習者 多矣 若不一大正之 則愈久愈甚 將有不可救之弊矣 盖古之爲詩也 恊其音而巳 自三百篇而降 漢魏晉


p.14

唐諸家 亦未嘗拘於一律 如東之與冬 江之與陽之類 豈可以韻別 而不相通恊哉 且字母之作 諧於聲耳 如舌頭舌上 唇重唇輕 齒頭正齒之類 於我國字音 未可分辨 亦當因其自然 何必泥於三十六字乎 恭惟我

主上殿下 崇儒重道 右文興化 無所不用其極 萬機之暇 慨念及此 爰 (linked to the following page?)


p.15

命臣叔舟 及守集賢殿直提學臣崔 守直集賢殿臣成三問 臣朴彭年 守集賢殿校理臣李 守吏曹正郞臣姜希顔 守兵曹正郞臣李賢老 守承文院校理臣曹變安 承文院副校理臣金 旁採俗習 博考傳籍 本諸廣用之音 恊之古韻之切 字母七音 淸濁四聲 靡不究其源委 以復乎正 臣等 才識淺短


p.16

學問孤陋 奉承未達 每煩(linked to the following sentence?)

指顧 乃因古人編韻 定母可倂者 倂之 可分者 分之 一倂一分 一聲一韻 皆稟

宸斷 而亦各有考據 於是 調以四聲 定爲九十一韻 二十三母 以 (linked to the following sentence?)

御製訓民正音 定其音 又於質勿諸韻 以影補來 因俗歸正 舊習譌謬 至是而悉革矣 書成


p.17

賜名曰 東國正韻 仍 (linked to the following sentence?)

命臣叔舟爲序 臣叔舟 竊惟人之生也 莫不受天地之氣 而聲音生於氣者也 淸濁者 陰陽之類 而天地 之道也 四聲者 造化之端 而四時之運也 天地之道 亂而陰陽 易其位 四時之運 紊而造化失其序 至哉 聲韻之妙也 其陰陽之閫奧 造化之機緘乎 况乎書契未作 聖人


p.18

之道 寓於天地 書契旣作 聖人之道 載諸方策 欲究聖人之道 當先文義 欲知文義之要 當自聲韻 聲韻 乃學道之權輿也 而亦豈易能哉 此 我(linked to the following sentence?)

聖上 所以留心聲韻 斟酌古今 作爲指南 以開億載之羣蒙者也 古人 著書作圖音和類隔 正切回切 其法甚詳 而學者 尙不免含糊囁嚅 昧


p.19

於調恊 自正音作 而萬口一聲 毫釐不差 實傳音之樞紐也 淸濁分 而天地之道定 四聲正而四時之運順 苟非彌綸造化 轇轕宇宙 妙義契於玄關 神幾通于天籟 安能至此乎 淸濁旋轉 字母相推 七均 而十二律 而八十四調 可與隔樂之正 同其太和矣 吁 審聲以知音 審音以知樂 審樂以知政 後之觀


p.20

者 其必有所得矣 正絯十二年 丁卯九月下澣 通德郞 守集賢殿應敎 藝文應 (linked to the following sentence?) 敎知製 (linked to the following sentence?) 敎 經筵檢討官 臣 申叔舟 拜手首謹序


  • Discussion Questions:

Further Readings